APP下载

论自由、管理和心理管理——《心理管理导论》序言

2011-08-15黄建钢

关键词:管理学人类心理

黄建钢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论自由、管理和心理管理
——《心理管理导论》序言

黄建钢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人类不仅需要追逐自由,而且需要追逐管理。自由和管理的制约和平衡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下,由于社会对“以人为本”的大力倡导,追逐管理已经达到一个追逐心理管理的阶段。心理管理就是对心理的管理,以此角度切入管理的内涵、过程和特点,是对“如何管理”的一个新的探索。本文对“自由”、“管理”和“心理管理”进行了一些哲学性的思考,希望能从中找到彼此间的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从而为人类社会的顺利运行和发展打下思想、理论的基础。

自由;管理;心理管理

本文是一个“自由思考”的产物和结果,而不是“思考自由”的产物和结果。其区别就在于,前者“自由”是一个副词,修饰动词“思考”,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对应的是“限制地思考”;而后者“自由”是一个名词,规定了动词“思考”的对象,确定的是一个客体,对应的是“思考其它”。事实是,只有自由“地”思考了,创新和创造才能成为可能和现实,而自由和管理也才能不断地得以提升和优化。

一、社会既需要“自由”更需要“管理”

我们要思考的是,一个与“什么是管理”和“管理着什么”以及“怎样在管理”及其它们之间的整体、连续和互动的关系有关的问题,但把思考最终落在“对心理的管理”上,是具有一定偶然性的。其重点要研究的是,作为管理客体的心理机制和规律以及如何“对心理进行管理”的路径和方法的问题。其重中之重在于研究现实的人们心理究竟处于何种状态以及如何对心理进行有效管理。由于人们的心理又是可以分为方面和层次、历史和现状、过程和节点的,所以对心理的管理也应做相关区分。现实是,人类和社会需要把管理引导到一个科学的、良性的、和谐的状态,这就不仅需要把“管理”概念推进到哲学高度,更需要从哲学思维推进到一个操作过程。

现在,从表象看,社会是太需要自由了,无论是目标设定还是方法选择上都很需要自由。到处都可以听见或看见呼唤“自由”的人们。但从内在的心理运行和发展状态看,人类确又难以把握这种越来越多的“自由”和越来越深的对“自由”的追求以及“自由”本身的运行,尤其是还要用“自由”的方法来追求“自由”的目的时更是如此。于是,人们才把目光移向社会的另一个极端——“管理”。“管理”是否就可以成为追求自由和最终达到自由的路径和方法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现实证明,现代社会不仅需要自由,更需要管理;不仅创造了“自由”的境界,更创造了“管理”的境界。虽然“管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但人类在加强“管理”的趋势却是一目了然的:既越来越强,又越来越科学。其实,“自由”和“管理”就是两个角度不同但目标和力度相同,又都是在互动中促进了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方法和状态。可以这么说,在现代社会里,人类对“自由”和“管理”的追求和创造的确都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地步,但人们在“显意识”层面还是很少意识到,其实人们所追求的“自由”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自然的自由,而是一个在“管理”前提下的社会的必然的自由,其中强调法制和法治就是一个例证。而目前人们正在探讨的“现代管理”也不是一个对“管理”的管理,而是对“自由”的管理,是在“自由”基础上展开、深入并致力于真正自由的管理。由此还可以说,这是两个相互对立、牵制从而发展的范畴。它们之间的制约和平衡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所以,虽然人类是先有“自由”而后才有“管理”,但“管理”毕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所以“管理得如何”还将直接决定人类未来的发展。现实的很多问题其实不是产生于“自由不足”上,而是形成于“不会管理”上。因此如何管理的问题不仅体现人类对管理的认识水平,而且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关系到一个自由将如何保持持续化和良性化的问题:其开始一般是对“自由”的压抑和破坏,而到最后则是对“自由”的尊重和驾驭。

所以,自由往往是这样发展的:从自我到自在,再从自在到自觉,再从自觉到自为,再从自为到自由,再从自由到自然,再从自然到自发。由此形成了一个“自由”王国的子循环系统。而这个子系统不仅与“管理”子系统形成对应和对立,而且与“管理”子系统在互动中交替、交错发展:自由越绝对,管理也就越绝对。反之亦然。所以,要想防止“绝对”发生,就必须“中庸”。由于“管理”在其中往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要使“自由”达到一个“中庸”状态,就必须首先使“管理”进入“中庸”状态。

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是有关“管理什么”以及“如何管理”又推至“什么是管理”的思考,但基本还是对“如何管理”的哲学思考。所以,本文还是更多地倾向于思辨,而较少地具有行动性和操作性。

其实,管理本原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系统设计和运行的状态下才能达到效果,只是系统的程度和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本文旨在从“对心理进行管理”的角度切入“管理”,即从心理角度充分思考管理的内涵、过程和特点等问题,是对如何管理虚无和无形性质的“心理”的尝试性的学术思考。其实,现实的管理是太需要人性和人情了,也太需要懂得运用心理的方式和方法了。实际是,管理心理的最佳途径就是运用心理的方式和方法。其中,尤其要特别弄清楚什么是管理、管理着什么以及怎样来展开管理的基本内涵和机理。

但现实是,能把“自由”与“管理”结合起来的思考和研究还不是很多很充分,能得出既要自由又要管理结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总是把它们放在一个对立面来思考。其实,它们是人类社会运行的两极,而这两极的来回摆动才是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其理想的状态是,这两极在实际的运行中是协调与和谐的。但从历史上看,这种理想状态的出现往往都是昙花一现,并且经常伴随着动荡和混乱。而在动荡和混乱之中,这两极的出现和作用就是极端的:不是无政府主义,就是过分集中主义和高度集权主义。而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无政府主义或者集权主义倾向之所以能得到某个阶段社会的响应并随之蔓延,主要是与当时社会心理的倾向密切相关和吻合的:不是人民过分受管制而渴望自由,就是过分自由而渴望秩序。因此,管理不是对社会心理的促动和促进,就是对社会心理的引导和协调,或者是对社会心理的对立和反动。这很有点像“舵手”驾驭“航船”,而“航船”又驾驭“海浪”一样。中国古哲早就明确提出了这个规律,这就是著名的“民,既可载舟,也可覆舟”的论断。而其中“民”的概念与其说是生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与其说是物质上的不如说是精神上的。

但真正对“自由”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是在进入现代以后的事情,确切地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结束以后的事情,而明确提出这个命题的人却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弗罗姆,他在其《逃避自由》的著作中分析为什么纳粹能在一战后的德国上台的原因时提出。其本质也是对近代流行的分析思维的一种反动,是一种具有综合倾向性的研究。现代社会由于发展速度的出乎意料之快使得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异常的错综复杂、紧张激烈。这其实就是在剧烈地挑战着人类对自己社会的驾驭能力、管理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人类而言,“自由”是客观的、自然的和天赋的,但之前是一直处于潜在的状态之中。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后,“自由”及其欲望就像潘多拉盒子打开后跑出来的魔鬼一样,在考验和挑战着人类的智慧和能力。人类第一次面临着这般全球性考验和挑战的失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其结果是爆发了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弗罗姆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所持的基本观点。他认为,具有悠久和浓厚哲学思辨和理性能力的德国民众和民族之所以会拥护一个近乎流氓的希特勒来统治他们,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感受不到现代管理对“自由”产生的驾驭能力、作用和效果,于是,人们就想要逃避“自由”。而逃避自由的最终结果往往会选择可以驾驭自由的集权和独裁。但就是这个可以给人类带来无数启示的两端互换的观点却在提出后的近70年中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警惕和预防,由此也决定了人类在这方面还没有展开充分的探讨。

三、“心理管理”就是“对心理的管理”

“心理管理学”就是对“管理心理”进行自由思考的产物,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类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面临的关于自由和管理这对最棘手的关系。现实是,人们对“管理心理”的思考和理解已经很僵化了。不要简单认为,“心理管理学”只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文字游戏或者一个变种。其实,这是一个崭新的探讨领域。“心理管理学”的提出意味着“管理”是要与“心理”结合的。而“管理”一旦与“心理”结合起来了,就意味着必须要重新思考,特别要思考和注意在一个什么心态下看什么和做什么的问题。

“心理管理学”虽然受到“管理心理学”的启发,但本身不是“管理心理学”的翻版或延伸。“管理心理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管理的内涵、过程、程序、技术和效果,属于认知层面和范畴。而“心理管理学”则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理解和作用心理的因素、机理和效应,是对心理进行管理,属于操作层面和范畴。所以,“心理管理学”既是以“管理心理学”为基础的,但又是超越“管理心理学”的。同时,一切的“管理”又都是以“理解”为基础,一切的“操作”又都是以“认知”为前提的。其中对具有虚无和无形性质的“心理”进行管理更是如此。由此才形成了这个“心理管理学”的概念和思维。

相比其它领域的创新不同,对“心理管理”的创新思考至今还是为数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它至今仍然被“管理心理学”的光环或者浓雾笼罩着,还没有显现出自己独特的光芒。所幸在21世纪开启不久即2001年里,由浙江学者陶济先生编撰的《心理管理学》问世了,虽然从内容看与一般的《管理心理学》没有太大差别,但毕竟提出了一个对本研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概念①。

其实,管理的实践和探索是自古有之的,但其内涵和方式却在不断发生变化和发展。当今,管理已经从有形进入了无形,从直接进入了间接,从微观进入了宏观。今天之所以要提出对心理进行管理的问题,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到现代的基本态势。目前,社会正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就特别需要注重情感和感受的引导,而情感和感受是重要的心理因素和机理,所以就亟需对人的深层次的心理进行管理了。

四、“心理管理学”正在成为一门显学

但凡是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心理现象的存在和作用,就有情绪的流动和生发,就有情感效应的形成和影响。所以,“对心理的管理”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几乎要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以及每一个人。这是一项庞杂和繁琐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工程,所以对它的研究如果单从分析的思维角度看,往往会难以下手。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对心理是否可以管理还有异议和疑议。人类至今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形管理”。二是对心理怎么管理还有疑问。人类至今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一种“直接管理”。所以,本研究既是从这两个基本问题入手而逐渐展开和深入的,也是主要为了回答这两个关系现代管理的关键性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社会心态”的提法已经受到中国社会的高层高度重视了,并且被首次写入了“十二五”(2011—2015)规划。不仅如此,还在于这个“写入”引起了2011年两会委员和代表的关注和热议。这为我们展开对“心理管理学”的研究又添了“一把火”。应该是从2006年10月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起,中央就在重视“社会心态”的问题了。而在2011年4月至5月的一个月中《人民日报》陆续发表的一组从“社会心态”视角出发的文章②又把这种重视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

其实,“对心理的管理”既是一种新颖的管理,更是一种宏大的管理。雨果说过,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是人的心灵。但以往的“心理”与本研究的“心理”是不同的。以往的“心理”不仅是包括“思想”,而且主要就是“思想”;而本研究的“心理”只是与“思想”有联系,但不是“思想”,而是“思想”背后的机理,俗话说就是“深层次动因”。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野心”是对“雄心”没有管理好的结果状态。“雄心”既是“野心”的初级阶段,也是“野心”的良性状态。其催化剂就是人的欲望的形成、积蓄和发展。人的期望一旦突破“希望”而进入到“欲望”层次和状态,就会发生质变,就会处于膨胀状态而无法控制。

所以,一定要从创新的角度来审视、认知和操作对心理的管理问题,特别是对人的期望方向和值率的管理问题,其中既可以从多种角度展开,也可以针对多种客体深入。这种管理具有自己特有的规律和特点、方式和方法。而本研究要展开的就是对心理的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审视和管理。这是一个迄今还很少有人思考、探索和表述过的陌生的领域。所以,请读者不要期望能在本研究中找到回答自己在现实中碰到的问题的现成答案和结论。读者从中最多也只能得到某些思路,就是要朝和能朝什么方向努力的东西。

现在是到了一个需要重新反思一切包括“自由”和“管理”的时候。人类发展到现在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拐点:以进入21世纪为分水岭,之前之后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不要以为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无可挑剔的地步,对现状,人们的不满意程度越来越广、越来越深。这都是不重视管理、不想去管理、更不会管理的结果。从此往后,人类所追求的“管理”要像目前及之前追求“自由”那样表现出执着,甚至可能还要胜于对“自由”的追求,因为“管理”才是人与动物、“社会”与“世界”的最大区别,“管理”才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其中,“世界”只是更多地具有了一种自然性和客观性,而“社会”则具有了更多的人为性、主观性和组织性。为此,人类千万不可因噎废食逃避管理,虽然至今已经遭受了由于过分加强“管理”达到“专制”所带来的灾难,但那是不会科学管理的结果,是过分加强了“集中”的产物,而不是由于加强了“管理”的结果。

当今社会越来越公共化了,对人类自身的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关键了。所以,这是一个尝试从阐述对心理进行管理进而系统论述对人类及其社会进行管理的研究。它不在于是否成功,而在于是否努力尝试和有所创新;不在于是否完备,而在于是否给人启发而有所行动或促发新的思考。同时,我们也希望本次的探讨和研究能迈向系统性和彻底性,从而驾驭行为,指导实践。

后记:《心理管理导论》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策划的学术专著套书《心理管理学》之一,于2012年即将出版。序言略有删改和调整。

注释:

①参见陶济:《心理管理学》,杭州出版社2001年版。

② 2011年4月21日的《“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2011年4月28日的《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2011年5月5日的《用公平正义来消除“弱势心态”》、2011年5月19日的《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和2011年5月26日的《倾听沉默的声音》。

On Liberty,Management and Psychological Management——A Preamble to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ical Management

HUANG Jian-gang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Human beings not only need to pursue liberty,but also management.The check and balance between freedom and management is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Currently,as the society advocates vigorously the“peopleoriented”concept,the pursuit of management has reached the stage of pursuing psychological management.Psychological management refers to the management of mentality,which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to examine the content,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and a starting point to explore how to manage.In this paper,philosophical thoughts about liberty,management and psychological management are given with an attempt to find links and development rules between them so as to lay an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liberty;management;psychological management

C93-05

A

1008-8318(2011)05-0024-04

2011-09-15

黄建钢(1959-),男,教授,北京大学研究员,博士。

猜你喜欢

管理学人类心理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心理小测试
人类第一杀手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心理感受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管理学的新挑战:硅谷的“扁平化”学得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