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拟道德情境设计及运行的科学性
2011-08-15杨伟芳李海平
杨伟芳,李海平
(太原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论虚拟道德情境设计及运行的科学性
杨伟芳,李海平
(太原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要达到运用虚拟道德情境的目的,必须设计出科学的虚拟道德情境和科学运行虚拟道德情境。科学设计虚拟道德情境,要遵循德育基本规律,要顺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坚持情境背景、架构体系和情境内容的科学性。虚拟道德情境运行的科学性,要坚持每一个步骤的科学运行与整体步骤的科学运行。
虚拟道德情境;科学设计;科学运行
虚拟道德情境是指建构于现实道德环境基础之上的道德两难或多难选择情境[1]。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利用虚拟道德情境引导大学生依凭自己的道德良心、道德认知、道德观念等,以道德情境当事人的身份做出道德选择,并分析自己如此选择的理由,经过讨论和教师的合理评价,学生再做出进一步的道德内省和反思,从而促进其道德观念不断得到矫正和提升。而要达到运用虚拟道德情境的目的,必须设计出科学的虚拟道德情境和合理运行虚拟道德情境。
1 虚拟道德情境设计
要发挥虚拟道德情境的道德功能,必须科学设计虚拟道德情境。虚拟道德情境设计合理,就可以在实践中拓展大学生道德体验空间,丰富道德教育内容;就可以激发大学生的道德参与热情,深化其道德情感;就可以促使大学生进行道德反思,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澄清道德观念,增强其道德选择能力。反之,如果教育者设计的虚拟道德情境不合理,不能有效调动学生道德反思的积极性,就达不到德育的目的,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虚拟道德情境的设计,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
1.1 遵循德育基本规律
德育是一个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德育实践及德育理论研究告诉我们,这个过程中的运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列宁指出:所谓“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德育的基本规律就是德育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只有遵循德育的规律和进程,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而不顾德育规律或违背德育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3]。因此,设计虚拟道德情境,必须遵循德育规律。虚拟道德情境设计者必须在认识和掌握德育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德育基本规律设计情境,从而保证虚拟道德情境的有效性,保证德育的实效性。
1.2 顺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虚拟道德情境德育方式是侧重于大学生而开展的道德教育活动。相对于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而言,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还处于最初的养成和建立阶段,还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辨识道德两难或多难困境的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尽管学者们一再呼吁在中小学生德育过程中要规避直接灌输的方式,但当下大部分教育者采用的仍然是通过一些典型的道德实例来说明是非对错、正面引导的传统德育方式。但这种道德教育方式却不能简单地挪用到对大学生的德育上,因为大学生不管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具有了不同于中小学生的新特点。“高校学生的生理技能趋向成熟,心理智能发育趋向完善,自我意识逐步加强,个体个性逐步形成。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大学生观察力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已有相当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敏捷性、创造性等品质逐步完善。[4]”因此,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道德教育活动,必须采用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德育方式。虚拟道德情境德育方式就是顺应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开展的德育方式。而这种德育方式要有效发挥效用,按照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虚拟道德情境就是必要前提。
1.3 坚持情境背景、架构体系和情境内容的科学性
其一,情境背景应体现时代特征。虚拟道德情境的设计,必须全面考虑到该情境所存在的社会背景,考虑到该情境与当代大学生的适配问题。如果案例设计背景比较陈旧,如设计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背景下发生的道德事件让21世纪初的大学生进行抉择,抉择主体可能会出现因为时代差距而不能充分理解案例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抉择主体将21世纪初改革开放30年之后的价值观投射到20世纪80年代,以当下的主流价值观评价虚拟情境与虚拟案例主人公,导致角色时代混乱。
其二,情境体系应合理架构。一个好的虚拟道德情境,必须有一个好的架构体系。如果架构体系不合理,则不能实现通过道德情境发现大学生道德现状的目的,起不到德育功能。比如针对国家助学金设计的虚拟道德情境:“小丁是一名大一学生,他家里经济收入不高,弟弟明年也要考大学,为缓解经济压力,他想申请国家助学金。但由于助学金名额有限,他和同学小林两个人中只能有一个人享受。小林的家庭情况相对小丁要困难一些,但两个人谁没有了这笔钱生活都能维持下去,不是非要不可。所以班里希望他们两个人中能有一个人主动退出。假如你是小丁,你会选择坚持还是退出?”在这个虚拟情境中,因为设计时构架了“小林的家庭情况相对小丁要困难一些”这个前提,所以很多被访谈的大学生(小丁的当事人)从这个案例前提出发,作出了主动退出的选择。这一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能够在道德抉择中牺牲自我的好的一面。如果不具备这种道德素质,即使小林的家庭情况再困难,在金钱面前小丁也不会退缩。当前社会中拜金主义者就是这样,只向钱看,不顾其它。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思考:假如小林和小丁家庭困难程度相当呢?在困难程度相当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小丁的当事人)会如何选择?还会选择主动退出吗?在这个虚拟情境中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而相对于小丁和小林困难条件不相当的设计来说,二者困难条件相当的设计更能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更能够体现出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原则,也更能够体现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其三,情境内容应“三贴近”。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5]。所以,虚拟道德情境的内容必须和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这样,一方面,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讲,能够使大学生较容易地体验虚拟情境,在思维中能够将道德情境直观与再现,从而在抉择中考量自己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讲,贴近生活实际的道德情境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针对性的考量大学生的道德境界,使道德教育更具有实效性。
2 虚拟道德情境的运行
运用虚拟道德情境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有设计科学的虚拟道德情境,而且要坚持虚拟道德情境运行的科学性。所谓虚拟道德情境的运行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①简单阐述虚拟道德情境,以阐释明白为宜;②大学生进行抉择,并阐明之所以如此选择的依据或理由;③针对选择结果进行分析并给予合理评价;④大学生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反思,以发现并提升其固持的道德原则。
在运用虚拟道德情境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每一个步骤的科学运行。如在第一步简要阐述虚拟道德情境的过程中,阐述主体必须坚持价值中立原则,在两难之间或多难之间坚持不偏不倚,不能有明显的或暗示的价值偏向,这样才能给大学生留存独立思考的空间。反之,若阐述主体在阐释虚拟道德情境时带有明显的价值倾向,学生就会受到道德情感感染,从而影响自主抉择。又如在第二步大学生进行抉择的过程中,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同样不能给予学生价值暗示,故意引导学生选择;另一方面应预防学生的从众选择倾向,尤其是同时访谈与调查的对象不是一名而是多名大学生时,在选择过程中他们往往存在一种从众心理,即在窥知他人选择结果后,自己在适调的基础上跟风选择,甚至直接顺应他人的选择结果。这样,就可能导致选择结果失去价值,同时也起不到运用虚拟道德情境促使大学生反思道德事件的目的。此外,在第三步分析选择结果给予合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对每一种选择结果都应给予适当的正面分析与负面剖证。在大学阶段,虽然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还处于摇摆不定阶段,但这个阶段的每一名大学生都具备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有了自己认可的一些价值取向[6]。所以,面对同一例虚拟道德情境,不同的大学生选择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有云泥之别。如果教育工作者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味地褒扬高尚的道德选择,而对世俗的选择嗤之以鼻,一方面会引起学生的情感排斥,影响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可能对持世俗选择的学生形成情感挫折,不利于其进一步反思自己当下持有的道德选择原则。当然,在客观开放分析评价选择结果的前提下,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弃世俗选择扬高尚选择,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矫正不合理的道德原则,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其次,要坚持整体步骤的科学运行。这四个步骤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程序,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四个步骤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每一个步骤都为后面步骤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没有前一步骤,或者人为打乱四个步骤的顺序,都可能导致虚拟道德情境的运用失败。如在虚拟道德情境“大海逃生”[7]中对妓女的选择。同样的虚拟道德情境,因为程序运行的不同,同样的访谈对象先后做的选择就有很大的差异:第一次访谈调查时,严格按照科学的运行程序操作第一步与第二步,在简单描述虚拟道德情境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大多数学生基于德性原则的考量,拒绝让妓女登上救生艇逃生;而在第二次访谈调查时,先期开展了运行程序中的第一步与第三步,即在阐述虚拟道德情境的过程中,对道德选择原则给予了价值性评价,先期给大学生介绍了道德选择时应持有的各种道德原则,尤其是妇女儿童优先这个灾难救济过程中国际惯例原则后,再进行运行程序中的第三步,即让大学生进行抉择。而这次将逃生机会留给妓女的大学生就增加了许多。由此可见,由于虚拟道德情境运行程序的不合理,使得第二次访谈调查的结果失真,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现有的道德水平和持有的道德原则,也就无法针对性的开展道德教育,无法实现虚拟道德情境德育方式的预期目的。所以,必须坚持虚拟道德情境整体步骤的科学运行。
综上,作为侧重于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而运行的虚拟道德情境德育方式,只有在情境设计时坚持科学性原则,设计出符合德育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科学的情境背景、架构体系及情境内容,才能够在实践中有效运行;只有在运行过程中坚持科学程序,坚持每一个步骤的科学运行,坚持整体步骤的科学运行,才能够有效发挥虚拟道德情境的德育功能,达到运用虚拟道德情境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的目的。
[1]杨伟芳.论虚拟道德情境的德育功能[J].新西部,2010(2):172.
[2]列宁.列宁选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28.
[3]何一成,罗孝友.论高校德育规律[J].零陵学院学报,2004(4):185-187.
[4]宋永嘉,田林钢.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教师的教育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3):96-9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
[6]林秉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与对策[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95-97.
[7]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6.
On Scientific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Virtual Moral Situation
YANG Weifang,LI Haiping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Safety,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Virtual moral situation is moral dilemma on reality moral situation.Teacher must design scientific virtual moral situation and ensure scientific operation to achieve function of virtual moral situation.First,it is necessary to follow the basic law of moral education,conform to the law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and to ensure scientific design of situation context,stucture system,and situational content.Second,teacher should adhere to scientific operation of each step and overall steps of virtual moral situation.
virtual moral situation;scientific design;scientific operation
B82-052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1.01.004
1673-1646(2011)01-0014-03
2010-06-22
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08年度重点课题:山西省高校大学生道德选择调查研究(SSKLZDKT2008059)
杨伟芳(1979-),女,讲师,硕士,从事专业: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