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周恩来的外交思想

2011-08-15黄军建

党史文苑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交民间经济

陈 慧 黄军建

(徐州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0)

浅论周恩来的外交思想

陈 慧 黄军建

(徐州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0)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周恩来 民间外交 经济外交 文化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杰出外交家,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作为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主持外交工作长达26年之久。在外交活动中,他一人身兼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种身份,充分运用其异乎常人的精力、才能和智慧,同毛泽东一起,运筹帷幄、破旧立新,为新中国制定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外交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周恩来善于吸取别国外交经验用于本国实践;善于把握形势,提出适合的外交政策;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创新,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并且能够促进世界外交理论发展的外交理论。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

一、周恩来的民间外交思想

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领军人物,周恩来不仅直接领导和参加了所有的官方外交活动,还十分关注民间的外交活动,并且大力推崇民间自发的有利于双边国家关系发展的民间交往。凭着这份热情,在长期的领导和从事民间外交的实际中,周恩来不断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提出了许多有中国特色同时也具有他个人特色的民间外交思想。

(一)周恩来的民间外交内容概述

周恩来认为民间外交的范畴很广,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方面的非官方的外交工作都属于民间外交的内容。诸如国际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以及和平团体(组织)、红十字会、救济团体的活动等。现在我国民间外交的实践活动正是这些内容的生动体现。

周恩来认为民间外交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一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周恩来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如周恩来指出的,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不能单靠职业外交家去进行,更多地应该依赖两国人民直接来进行。中国人民的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人民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就强调,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国际关系的一个特点,就是人民外交的不断开展。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虽然并非政府间的外交关系,但是可以发展人民之间的友谊,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成为国际间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因素。[1]P295以中日关系为例,周恩来曾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在两国政府尚未来往和签订协议的时候,直接办起外交来,解决了许多问题,对双方都有利。”[2]P171

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曾广泛同各国政要、知名人士、新闻记者进行交往,他们都被周恩来的个人智慧、才能、气质和风度所折服。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中共获准在国统区派驻机构,但是国民党并不允许中共开展独立的外交活动,并且严密监视中共派驻机构的活动。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派驻国统区的主要负责人,在如此严峻的条件下,仍然高度重视并亲自领导了中共代表团、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社等合法机构以及这些机构掩护下的秘密机构,如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下属秘密机构长江局设立国际宣传组,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周恩来曾特别指示国际宣传组:“对武汉的40多名外国记者要保持经常联系,凡中共代表团举行记者招待会时都邀请他们参加;同在武汉的国际机构建立联系;对国民党接待的外国友好人士和进步团体也要尽可能参加接待。”[3]P513-514国际宣传组的活动甚至被称为是“史无前例的民间外交的新局面”,[4]P51也为新中国建立后民间外交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周恩来民间外交的方针政策

通过长期的民间外交实践,周恩来同毛泽东一起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民间外交的方针政策,指导着民间的外交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民间先于政府自发组织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活动,从而促进官方的外交活动。以中日民间往来的实践为例,周恩来指出:“要打破恢复中日邦交的困难局面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呢?……我们的想法是,先从中日两国人民进行国民外交,再从国民外交发展到半官方外交,这样来突破美国对日本的控制。”[5]P170“在我们两国政府能够进行直接接触之前,两国人民团体之间多多来往,是很有利于两国政府关系的改善的。所以日本朋友来得越多……就越能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建立外交关系铺平道路。”“就照国民外交的方式做下去,日本团体来得更多,我们的团体也多去,把两国间要做的事情都做了,最后就只剩下两国外交部长签字,喝香槟酒,实现邦交正常化了。”[6]P171

第二,民间和政府双管齐下,官方提供有利条件更加促进民间交往。周恩来指出,民间外交与政府外交是互相补充的。只有民间外交继续稳定发展,才能使政府外交基础更加牢固;反之,官方外交开展了,又可以为民间外交提供更为有利的方便条件。周恩来指出,发展人民之间的关系,单靠职业外交家去进行是不够的,而是应该更多地依赖两国人民直接去交流。我们应该双管齐下,政府间的交流要进行,民间交流也要进行。民间外交与官方外交是相辅相成的。

周恩来民间外交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民间外交实际工作的重要指南。中日关系的发展正是周恩来民间外交思想的成功体现。同时,周恩来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及其对民间外交实践的高度重视,不仅丰富了外交思想和实践的基本内涵,而且拓宽了外交活动的领域与范围,为新中国的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周恩来的经济外交思想

国家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经济外交是国家外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乎着本国的切实经济利益。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把中国的外交政策称为“鸟之双翼”,把鸟的身体称之为建立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框架”,一翼代表文化关系,一翼代表经济关系。[7]P136在实际的外交实践中,他也高度重视国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交往。

(一)自力更生,正确处理内外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外交问题成了首要问题之一。周恩来在指导外交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内外关系问题,并指出: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通过外交(包括外贸和援外)争取创造一个和平稳定、内外交流、互通有无的国际环境,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并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8]P257

自力更生,是我国在革命时期一直坚持的方针。这个方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且成功地带领我们实现了民族革命的胜利。周恩来认为,在处理对外交往关系中,我们同样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要正确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关系。

第一,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决不是说拒绝外援。关于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周恩来在1949年4月17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就有较为完整的论述:“我们要自力更生,然后才能争取外援。外援如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不能依赖。即使对于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依赖之心。”[9]P332他认为依赖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危险的。他很赞赏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已有的科技成果为辅”发展我国经济的方针。他认为我们积极争取一切可能的外援,并不是要造成对他国的依赖。1956年10月1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关于苏联援助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谈判情况的报告时,周恩来又指出,我们可以争取苏联的援助,但是不能有依赖思想。如果苏联有困难,或在某些方面还有所保留,那就要求我们自己想办法,所以还是要自力更生。我们要努力把“外国一切好的经验,好的技术,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10]P141,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周恩来认为,各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靠自己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靠国际合作。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这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更需要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因此,我们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

第二,国际合作要互助互利。周恩来指出:“各国人民之间的援助,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助互利的。那种以‘经济互助’为名,把别国的经济变成附庸,是大国沙文主义的做法。国际合作必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一个国家只有自力更生地进行建设,才能更有力量去支援别国。而在援助别国的时候,又必须促进受援国实现自力更生。”[11]P440在《外贸十四条》中,周恩来又强调指出,我们应该看到兄弟国家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我们当然也应该帮助兄弟国家。我们和兄弟国家要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对民族主义国家的政策是平等互利,努力帮助他们的民族经济逐步地向独立方面发展。[12]P259

周恩来关于自力更生和国际合作的经济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既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同时也要努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因此,我们既要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方针,同时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二)平等经济外交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与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周恩来在起草《共同纲领》的“外交政策”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又指出:“我们亚非国家需要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合作,以便有助于消除我们在殖民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压迫下所造成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状态。我们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应该以平等为基础,而不应该附有任何特权和条件,我们互相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应该以促进各国独立经济发展为目的,而不应该使任何一方单纯地成为原料产地和消费品的销售市场。”[13]P118在周恩来这种平等经济外交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开始了对各民主国家和兄弟国家的援助工作,逐渐形成一种平等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思想。

第一,我国对外经济援助是平等互利的,决不干涉别国内政。周恩来明确指出,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都是独立平等的,我们要肃清那些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我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对别国的援助当做是对别国的恩赐,要防止大国主义的倾向。同时,周恩来还说:“一切援助都是互相支持的,都应该完全符合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决不允许利用援助进行控制掠夺干涉甚至颠覆。”[14]P394

第二,我国的对外经济援助计划是根据受援国实际需求制定的,并且是有利于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的。中国的对外经济援助项目一般都是以中小型项目为主,这是根据我国实际以及受援国本国资源的各方面因素决定的。1958年12月,周恩来在一次援外工作会议上指出,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应该按照受援国的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以中小项目为主的方法,帮助他们建设。周恩来认为中国的目的是要帮助这些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巩固政治独立的基础,不是通过牺牲别人来发展自己,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

第三,我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是在我国实际经济能力基础上量力而行的,对于受援国只是一种辅助作用。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的经济基础还比较弱。我们不能无限制的对外国进行援助,不能只为别人而牺牲自己。周恩来主张我们要以经济为手段,通过经贸往来,打开两国的交往大门。周恩来多次强调,我们发展中国家要互相帮助,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依赖于别国的援助,要以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15]P635

周恩来的经济外交思想对推动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建立,起了积极作用。他提出的“和平经济政策,建立新型国际经济关系及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是建立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所必须采取的步骤和措施。任何一个国家,只要遵循它,都会推动和促进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三、周恩来的文化外交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新中国成立了,但是国际上很多国家并没有立即认同新中国,甚至存在许多影响中国大国形象的负面论调。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创造性地运用多样化的文化载体,开展卓有成效的文化外交,为塑造新中国形象、改善国际舆论、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周恩来文化外交的含义和实践

关于文化外交的概念,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权威性的定论。本文认为文化外交就是“围绕国家对外关系的工作格局与部署,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以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和手段,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国家或国际间公关活动”,[16]并强调把文化作为一种手段和载体来促进国家间友好关系的发展。因此,周恩来文化外交即指为了增进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了解和好感,进而促进双边政治关系,在周恩来领导下的或者由其亲身实践的,以文化为载体和手段开展的对外交往活动。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向外国展示中国文化,以促进他们对新中国的认同和友善,周恩来创造性地运用电影、外交驻地的布置以及请客送礼等作为文化外交的载体,这些实践都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色。

第一,电影——文化外交的特殊载体。周恩来对电影有着特别的爱好和鉴赏力,并创造性地将之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用于文化外交。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将上年刚刚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中国代表团招待客人的固定节目。当观众看完了这部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立即对有着如此凄美动人爱情故事的中国产生了好感。

第二,别具匠心,布置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场馆。根据已经解密的外交档案,在出席日内瓦会议前夕,中国代表团向故宫博物院借用了12件陈列文物,用来布置代表团的会客室等重要场所。周恩来特意指示选择这些国宝级文物万里迢迢运往日内瓦,就是要让这些工艺精湛、寓意深刻的稀世珍品,向世界展现璀灿的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基于这一目的,周恩来在“花山别墅”会客室的布置可谓独具匠心。大到国宝级文物——中国的宫灯屏风,小至茶几上摆放的飞天神话造型的烟灰缸,整个客厅充满了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气息,向来宾昭示着古老而厚重的中华文明,以及中国人民向往幸福、和平的深邃内涵。在这里,周恩来会见了几十位重要的外国宾客。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多次到“花山别墅”做客,他在回忆录中特别提到了这些文物。他说,当他就某一问题跟周恩来争执不下的时候,周恩来就会请他来到陈列文物的古董架前,一边欣赏这些稀世珍品一边交谈。在艾登看来,周恩来此举寓意深刻,他通过这些文物所传递出的是主人深深的自信,让人感到,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国家和人民是不容忽视的。[17]P19

第三,文明古国,礼仪天下。作为文化外交的载体之一,请客送礼也被周恩来用以彰显文明古国礼仪天下的风范。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凡是重要的宴请活动,周恩来都必请外国客人品尝烤鸭和茅台。此外,周恩来还非常注意适时“送礼”。如会见日本友人中岛健藏,当周恩来得知中岛是日本有名的集邮家时,便立即指示送他一套新中国邮票。又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向尼克松夫人表示要送大熊猫给美国人民,一下子就征服了美国人民的心。

周恩来在对外交往中的言行举止无不散发着千年文明古国的气度和风范。尼克松在评论周恩来时指出,作为一位革命家和领导者,周恩来的品格中有着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周恩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人的性格,是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千锤百炼中得来的。

(二)周恩来文化外交的意义

周恩来文化外交在新中国外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了一个真实的新中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塑造新中国形象。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精彩的文化外交使西方国家了解到一个儒雅的周恩来以及他所代表的中国。

第二,改善国际舆论。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出色文化外交,成功化解了亚非民族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误解。不再认为中国的领导人是像“希特勒那样的人,会拍着桌子高喊”。[18]P64

第三,打开外交局面。如为了开创和拉丁美洲的建交,周恩来曾指示到拉丁美洲去做友好工作,民间外交先行,从文化入手,从贸易入手,广交朋友,不忙谈建交。正是由于周恩来出色的文化外交,才使拉丁美洲人民认识到中国的特色,看到了古老中国的艺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周恩来关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及其对民间外交实践的高度重视,不仅丰富了外交思想和实践的基本内涵,而且拓宽了外交活动的领域与范围;他的经济外交理论对加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冲破旧的经济秩序,建立新的经济秩序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他的文化外交实践,对提升中国形象、改善国际舆论、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具有个人特色的外交理论对我国现在的外交实践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在周恩来已经奠定的中国化外交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地整理,使中国化外交学得到更多的充实和更重大的发展,成为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鲁毅,黄金祺等.《外交学概论》[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

[2]周恩来.《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3]金冲及.《周恩来传》(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程远行.《风云特使——老外交家王炳南》[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5][6] 周恩来.《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7]罗纳德,基斯.《周恩来的外交生涯》[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8]王毅武,刘同德.《周恩来经济思想研究》[M].青海省新华书店发行,1993.

[9]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4.

[10][11]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1984.

[12]王毅武,刘同德.《周恩来经济思想研究》[M].青海省新华书店发行,1993.

[13][14][15]周恩来.《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16]孟晓驷.《锦上添花“文化外交”的使命》[N].人民日报,2005-11-11

[17]梁晓君.《塑造新中国形象——试论周恩来的文化外交》[J].外交评论,2008年4月,总 102期.

[18]陈敦德.《周恩来飞往万隆》[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陈慧,女,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08级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执政规律与执政经验研究。

责任编辑 万 强

猜你喜欢

外交民间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