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变迁与大学生人格的现代转型

2011-08-15王玲艳章荣琦秦霞张力

党史文苑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格结构社会转型变迁

王玲艳 章荣琦 秦霞 张力

(东南大学 江苏南京 211189)

刍论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变迁与大学生人格的现代转型

王玲艳 章荣琦 秦霞 张力

(东南大学 江苏南京 211189)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其人格结构也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人格转型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人格的现代转型正呈现出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杂糅并存的新形态。

社会转型 社会结构 大学生 人格的现代转型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包含了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各领域。在社会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作为社会的主体——人的人格结构也发生了转变,尤其是作为社会发展生力军的青年大学生,他们的人格结构在社会转型的浪潮中正经历着复杂而迅速的变迁。传统人格和现代人格更迭交替着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形成了当前大学生二元人格结构的新形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社会转型中社会结构的变迁,探索大学生人格结构的现代转型及其目前所表现的形态,对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迁

1.社会转型的涵义。社会转型,英文表述为social transformation,这个词来源于西方的发展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家们借用生物学中的“transformation”即生物物种间的变异这个概念来描述社会结构中具有进化意义的转换和质变,说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换,其基本内涵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具体的说,社会转型就是一种社会质变,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整体性的变革,包括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变迁,其实质是传统体制获取现代功能,从一种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稳定状态,使传统获得现代性的变迁过程。本文是以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这段时期为背景进行研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经历了“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1]

2.社会结构的涵义。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要素的关系及其构成方式,具体指作为社会的主体的人及其生存活动即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在广义上,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个基本活动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一般状态,是对整体社会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静态概括”[2]。社会结构包含了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等方面,其中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经济体制等内容;政治结构包括政治制度和权力配置方式;文化结构包括意识形态、科教文化制度与文化资源配置方式。在狭义上,社会结构专指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一般指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关系的模式。所谓社会地位,是指社会关系空间上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一套权利和义务。还有的认为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集团的组成方式,即社会中各个集团间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3.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既包括了从技术到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包括了从思维到活动,从制度到价值等各领域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从农业社会转变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社会,从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我国社会结构逐步从以政治活动为中心的包括经济、文化在内的“领域合一”状态转变为无中心的“相对分离”状态。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主要表现在组织结构、阶级阶层结构、价值观念结构等方面;从微观层面看,社会结构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等方面。

二、社会结构变迁与大学生人格结构转型的互动

1.人格的涵义。人格一词来自拉丁词persona,意指演员所带的面具,后引申为人物、角色、及内心特征。西方较多从心理学“个体化”的层面诠释人格词义,认为人格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状态的有机结合,包括遗传的和后天获得的成分,人格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并可通过他与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3]我国学者通常将人格解释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品质”或“人品”,即古人所说的“气象”、“风范”。不同的学科对人格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和理论,在心理学中,人格亦称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特征的综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格是人的本质的综合表现,由人的本质所决定,它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并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不断发展的人的存在状态和行为特征;在伦理学中,人格即人品,是指人在道德品质上的善恶程度,即个体所具有的高尚或卑下的道德品质;在社会学中,人格形成发展的过程和个人社会化的过程紧密相连,E.弗洛姆对社会人格的定义为“该团体的每一分子都共有的一些人格结构可以称为‘社会人格’。”[4]

2.社会结构与人格结构的互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不是脱离社会的精神或心理的抽象,而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及其现实生活的性质和品格,是“人的社会特质”。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人与社会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人格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和支撑、又相互同化和改造的关系。

从社会结构对人格结构的影响来说,它是形成人格结构的客观基础和环境条件。社会结构变迁必然会或快或慢地改变着人的思想和生活世界,这种改变对于人的发展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 社会结构变迁实际上是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过程;另一方面, 社会结构变迁会积极促进现代人格的生成。由于每一个时代的人只能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社会活动,只有在适应社会结构需要、接受社会结构影响、利用社会结构资源和在同现有的社会结构系统进行协同互动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历史,因而社会结构能够内化和积淀为人的人格结构。从人格结构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来说,人格结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领域中投影并形式化、社会化的表现为社会结构,但这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将个人的普遍性、整体性加以归结。从本质上理解,社会结构的变迁是以人的内在需求为动力,人格结构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所以,“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的辩证关系就是人格结构与社会结构在实践活动中的历史性互动关系。

三、大学生人格转型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时代的弄潮儿,当代大学生群体包含了70后、80后和90后,他们成长的30年正是中国社会转型最为迅速的时期,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社会存在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大学生人格转型的必然性是由社会转型的必然性决定的。首先,在人类历史上,社会的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按照马克思的看法,从人们之间社会联系的演变和个性发展的角度,全部人类历史可以划分成三大形态:即“自然的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和“自主的社会形态”。人类目前已经从“自然的社会形态”转向“经济的社会形态”,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只要人类不停止生产,社会还在进步,社会的转型就是历史的必然。其次,社会转型必然带来人格的转型。人格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互动表明,作为社会中的主体,社会转型对人的影响,最终既要通过人格的变迁固定下来,又要通过人格的变迁来实现。在社会转型的前提下,人格的转型是迟早要发生的事。

在我国目前,大学生人格转型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就社会而言,社会转型要通过人格转型来体现。社会的现代化需要有相应的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核就是人格的现代转型。大学生一直是站在时代浪尖上的群体,历来是推动社会变革的生力军,其人格的发展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就个人而言,在实现社会转型的同时,如果不能实现人格的转型,个人就无法与社会融合和适应,最终就会落后于社会甚至会被社会所淘汰。如果大学生人格转型问题处理得不好,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应当自觉地调适自己的心态,增强人格转型意识,把个人融入社会的发展之中,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终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四、当代大学生人格的现代转型及其形态

1.大学生人格的现代转型。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正在实现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人的现代化是构成社会进步的主体动力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一次次证明了社会的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取决于人。人的现代化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格的现代转型。

人格的现代转型是指一个人从思想上、态度上、情感上及行为方式上等按现代化社会的要求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人格现代转型的过程也就是从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既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标志,也是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人格虽有可变性,但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人格从传统或非现代化向现代化转变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需要一段时间,不能一蹴而就。人格现代转型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个体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受现有环境的制约,对自己进行改变;另一方面,个体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有选择地适应社会。”[5]

大学生人格的现代转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过程,是大学生个体与社会互动的结果。一方面,大学生人格的现代转型受到社会结构变迁的不断影响和推动。随着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构成了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大学生人格的现代转型又对社会结构的改变产生影响。作为社会运行的中心主体,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的精英人群,其人格的现代转型所产生的新的人格品质,新的交往方式和新的需要,既促成大学生人格的改造,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现代化。

2.当代大学生人格结构的新形态——二元人格结构。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推进,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正在经历着从传统人格到现代人格的转变。因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当前大学生人格结构较之以前大学生呈现出二元人格结构的新形态。

“所谓二元人格结构,就是指在个体的人格结构中,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融杂并存的人格结构状态。”[6]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是各个社会普遍存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超越国家和民族而存在的客观事实。二元人格结构中既包含了传统人格,又包含了现代人格,这两种人格特征是两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人格特质,表现为态度、价值观念等人格特质内容上的显著不同,具有差异性。从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型是人的现代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静止孤立的,而是动态的。

二元人格结构是当前大学生人格结构的新形态,它符合当前中国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社会转型的过程是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7],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难免会被深刻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人格结构也会呈现出传统人格和现代人格此消彼长、杂然并存的局面。

[1]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

[2]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308.

[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743.

[4]弗洛姆.逃避自由·附录人格与社会发展过程[M].北京: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116-118.

[5]王卓亮,陈建文.论大学生人格的现代化[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5):85.

[6]刘祖云,胡蓉.社会转型与二元人格结构——中国特色的二元结构研究之二[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2):126.

[7]刘祖云.从传统到现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44.

王玲艳(1982.1—),女,东南大学物理系团委书记、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章荣琦(1968.4—),男,东南大学后勤管理集团副总经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秦 霞(1963.7—),女,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 力(1981.2—),男,东南大学软件学院学生助理、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二元人格结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9SJD880083。

责任编辑 梅 宏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社会转型变迁
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爱伦·坡《黑猫》的病态人格研究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清潩河的变迁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以精神分析批评方法解读施蛰存《将军底头》
从人格结构理论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岛》中索菲娅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