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2011-08-15谭玲
谭 玲
(齐齐哈尔市审计局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全面提高审计质量,是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审计署六号令的全面推行,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审计执法质量,并造成审计风险,应引起重视和妥善解决。
一、审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方案不全面。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导致审计实施方案目标不明确,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内容要素不全,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容、重点、步骤、方法和目标不相适应,审计重点不突出。
(二)审计实施不够真实,审计日记不完整。有些审计组成员不能按要求编写审计日记,或不能逐日编写日记,实施方案要求和分工情况在审计日记中不能明确体现,有的日记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如实完整地记录审计的全过程,审计组长未能对审计组成员的日记进行检查,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实现,普遍未进行测试和记录,造成有些问题没有查深查透,事实不清,审计质量不高。
(三)审计定性不够准确,证据不充分。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规范,随意性比较大,原始证据获取不够充分,应及时复印、拍照的证据没有及时获取,造成事后无法弥补,审计人员自行编制证明材料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取证过于简单,无法证实违纪行为。有的审计证据的获取手续不完整,日期、签字,印章不全,还有的审计证据之间、证据和底稿之间,底稿和方案之间不对应,甚至相互矛盾,因而,不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四)审计报告不规范,综合分析不透彻。对审计事项的表述与审计工作底稿或证据不一致,有的报告文书不规范,要素不全,内容不完整,审计评价超范围,对审计时未涉及或与审计事项不相干的工作给予评价,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导致审计报告的质量不高。
(五)审计决定不严谨,落实不到位。对处理处罚的法规依据与查出的问题性质不相符,不用相应的处理处罚依据,处理问题或轻或重,执法弹性过大,有的对被审计单位的罚款不注明缴款方式和最后执行期限,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审计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影响审计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体现在审计体制,审计环境,审计规范,审计队伍,审计管理等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审计人员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存在“为完成审计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审计风险意识不强,质量意识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质量要求,表现为“重完成任务,轻视审计质量”,造成实施的审计项目精品少,影响了审计质量;有的审计人员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突出,片面追求大要案,忽视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造成审计监督有死角,留下了风险隐患。
二是审计人员素质不完全适应工作需要。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来看,现有人员懂财务审计的多,掌握现代管理,科技知识,具有一定综合分析的复合性人才比较少。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计算机审计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整体上应对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比较弱。在工作上,思维上的一些惯性还比较强,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有的认为审计就是查账,比较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不够,缺少综合分析能力。
三是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近年来,在国家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上,审计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因而出现国家审计规范落后于社会审计审计规范,造成结果就是国家审计质量标准不明确,审计质量控制缺少遵循的依据。
四是审计质量责任制度不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是保障。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由于缺少这方面制度的制约,导致有的审计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不强,行为不规范,随意为之,一旦出现审计过错,责任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不了了之,形成不良循环。
五是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力度不大。审计质量管理不严格是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审计工作全过程质量控制不彻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其表现为“三重三轻”有的“重审计实施,轻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两张皮”,造成审计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有的“重审计问题、轻审计规范”,审计取证不齐全,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定性不准确;有的“重审计报告,轻决定落实”,造成审计走过场,审计监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此外,还存在被审单位不配合,不提供真实会计资料。审计手段不强,缺少强制性和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三、提高审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审计机关各部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需要全体审计人员扎实工作,奋发进取。围绕提升审计质量这个核心,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处理问题。依法审计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要履行好审计职责。一是要坚持原则,敢于审计,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敢于如实揭露和反映问题,敢于依法处理问题,本着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法律负责的态度,依法处理违法违规问题。二是要实事求是,善于审计。将“依法审计”和“客观公正”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坚持从维护法律尊严的高度开展审计监督,依法揭露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行为,又要结合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实际,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三是加强和完善审计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依法审计提供法律保障。
(二)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全面审计”是基础,“突出重点”是关键,要抓住要害,查深查透。真正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一是要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调查研究,明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重点资金,重点内容和重点部位。二是要突出审计重点,以真实性审计为基础,抓住那些数额大、危害大的违纪违规问题,注重查处经济领域的重大违法犯罪案件。三是要强化综合分析,将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领导关心的难点问题作为审计重点,切实把问题查深查透,弄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危害影响,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水平。
(三)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人、法、技”建设工作。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必然源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加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一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增强从事审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力倡导热爱审计事业,忠于审计事业,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二是加强经济理论,审计业务、政策法规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政策法规,现代科技知识和计算机水平,倡导用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打造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三是强化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审计规范的自觉性,增强审计人员规避审计风险的能力,严格执行审计准则。
(四)加强制度建设,抓好检查落实工作。一是加强审计规范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准则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定相应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二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以审计责任追究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计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主体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三是严格审计质量管理,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如制定审计方案,要认真做好审前调查,科学合理的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和审计目标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要事实清楚,要素齐全,定性准确。编写审计报告要加强综合分析,坚持把查处问题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
(五)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一是要坚持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审计调查宏观性强,作用范围大、工作方式灵活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审计调查,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二是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坚持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三是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突破传统模式和习惯做法的影响,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扩大审计覆盖面,挖掘审计深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四是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探索审计工作的新路子,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保证审计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