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时代内涵和促进对策

2011-08-15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3期
关键词:利益群众能力

刘 芬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部 重庆 401331)

群众工作是指党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和服务群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作,从而顺利践行党的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扎实开展群众工作是我党有效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传家宝,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要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1]当前,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社会深刻变革的复杂形势下,我们党的群众工作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时代内涵

我们认为,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育群众的能力

作为一种社会建设的实践,群众工作主要是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因此,做群众工作首先要在群众中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来引导群众正确分析形势,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拥护党的主张,真正做到在思想上与党同心同德,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其次,要在群众中开展国情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深入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群众的素质。此外,对群众中出现的一些违法现象,不能放任自流,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严厉打击,让群众做到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明确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服务群众的能力

我们党的科学工作作风最主要是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的科学工作方法最主要是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首先就要深入实践,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意愿;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民情,解决问题才能心里有底,有的放矢。党的宗旨决定了党的群众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服务群众的工作。而服务群众就要求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利益,帮助解决群众思想意识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实事;要时刻关注群众的关切和感受,从小事抓起,及时解决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尽量做到让群众满意。总之,要提高深入实践,服务群众的能力,党员干部就应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

(三)化解矛盾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多元、多变,人们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出现了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纠纷。集体上访与群体性事件增加,特别在企业改制、城镇拆迁,农村征地等过程中群众矛盾尤为突出。社会的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突显期,能否正确化解矛盾,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这是衡量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能否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特别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场严峻考验,也是当前加强群众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能否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场严峻挑战,也是当前加强群众工作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

科学正确的决策是党的群众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要保证群众工作决策科学正确,就要保证一切决策,大到党的方针政策,小到一个具体的决定,都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要使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就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善于用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和聪明才智来丰富和提高自己,参与决策的制定。同时,决策还要充分发扬民主。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透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基础上,还应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体现“从群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使群众参与贯彻到决策的整个过程中来;最后,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也应该充分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来参与、评判和监督各级党委的工作。

(五)依法办事的能力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逐步增强,坚持依法办事已经成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同时依法办事能力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要适应新的要求,就必须从思想和观念上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强化法制意识,要树立法制观念,在群众工作中真正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推动社会各界的学习贯彻,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在具体行政过程中,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养成遇事懂法、办事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的良好操守。既要贯彻好党的意图,又要体现群众的意愿,把党的政策制定变为实现群众意愿的过程。

二、加强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建设的对策

要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的能力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循序渐进,通过学习、实践和健全保障制度等多维途径才能实现。

(一)加强学习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和加强自己的党。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特别是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会推动我们的事业实现大进步大发展。”[3]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理论上坚定才能做到在政治上坚定,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到手中握着真理,心中装着真理,用真理的力量去凝聚群众,就要对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学深、学透、学精、学通。全面加强组织队伍的思想、作风、能力建设,提高党员干部解决疑难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4]

其次,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从世界观的高度把握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曾说,“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和根本宗旨问题。”[5]只有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为开展群众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不断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领导干部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牢固树立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理念;牢固树立“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从而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最后,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民主法制是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它来妥善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自觉地摒弃人治观念,认真学习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的正当的权利,公平、公正地兼顾各个阶层、各方面群体的利益,妥善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全体人民公平公正地得到发展的机会和享受发展的成果。

(二)在实践中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

首先,深入群众,做群众工作要带着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深厚感情。深入群众,不仅要看亮点,听赞扬的话,更要看问题,听得进不同的声音。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地去掌握基层实情,了解群众呼声;在实践中掌握群众心理、熟悉群众语言、了解群众愿望,到群众困难和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难开展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要积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如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狠抓城市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等,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如此,我们各级党委才能得到群众的由衷信赖和拥戴。

其次,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团结群众、凝聚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掌握恳谈启发、沟通化解和说服等技巧,综合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经济调节和依法调处等手段,多渠道、多角度地化解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把坚持群众工作的好传统、好经验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收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政策规定和成功经验,学习借鉴并且加以创新运用;善于发掘在开展群众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并认真培植、提炼升华、广泛宣扬,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健全加强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建设的保障机制

要加强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建设,保证群众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经常化,要使群众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相吻合,就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群众利益和民意表达的机制。就是要形成人民群众与党之间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形成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积极反映群众呼声。要坚持在关系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了解民意,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努力创造为广大人民群众建言献策的条件;建立健全广大人民群众民意志表达、参与决策、提出决策议题、反馈决策信息、以及重大事项社会听证、社会公示、决策论证及评估等制度,营造浓厚的民主空气,形成集中民意和民智的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保证人民群众能及时充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民意调查,及时了解掌握群众所想、所盼、所求、所怨,完整地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准确地把握民情民意。为了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递,达到畅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渠道,可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通报制度来实现。[6]

其次,健全群众工作的党群沟通机制。要加强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做到诉求合理的工作落实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还可建立领导干部群众来访接待制度,完善信息网络,投诉电话、领导干部在网上与网民交流等现代信息传递途径和手段,既增强官方调研咨询机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功能;又鼓励和保护老百姓讲实话、讲真话,畅通民主渠道,实现与群众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真诚地把决策政策制定的主导权以及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监督权交给群众,使群众确信政府是自己的政府,加大党务政务公开的力度和范围。

再次,完善缓解矛盾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矛盾处理机制,有效化解矛盾。通过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努力缩小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利益差距,从根本上减少和缓解利益矛盾;建立诉求表达机制,引导各个社会阶层、群体和成员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避免因利益诉求表达不畅而引发社会矛盾;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抓起,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矛盾调处机制,以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对待群众,化解冲突,综合运用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途径和方式,尽快形成多种调解并举的机制,及时处理矛盾。

最后,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制定对党的整体、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党员的群众工作质量和能力的评价制定评价的原则和标准。把群众满意、党群关系密切和扩大群众工作绩效列为评价标准的主体部分,再则还要把群众工作的对象纳入评估的主体,把整体性群众工作和各项具体工作交由人民群众来进行评判和监督。同时,还应发挥媒体、非政府研究机构等组织的评价作用。采用荣誉激励、物质激励、情感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共同作用的机制,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建设的整体效率。[7]

[1]胡锦涛.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N].人民日报,2010-9-3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70.

[3]周爱兵.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战略意义[J].要问要论,2010(4):13.

[4]章作胜.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党的群众工作[J].黑河学刊,2009,12(9):57.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6(3):202.

[6]徐学武.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J].党建研究,2008(5):36-38.

[7]吕其明,刘青.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群众工作能力[J].理论前沿,2006:30.

猜你喜欢

利益群众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I Love You, Dear China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利益与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