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世修志贵在致用——试论如何开发史志的应用功能

2011-08-15刘文海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史志修志志书

刘文海

盛世修志贵在致用
——试论如何开发史志的应用功能

刘文海

志书具有“资政、存史、育人”的功能。要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编写出来的地方志,既实现出版存史的功能,又发挥用志资政、育人的作用,不把它置之书架,束之高阁,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结合本地优势,选准切入点,不断创新用志思路。以史志网络化的新颖形式服务社会公众,促进读志用志创新,大力开展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使地方志成为领导决策服务和群众受教育的力作。

一、修志用志结合,为史志创新开路

地方志工作是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文化事业,必须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修志为用的观念,把干部、群众读志用志的需要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重点。

1.读志用志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第二轮修志工作新的生长点。加强读志用志机制建设和工作创新。在具体工作中,要每年确定和下达读志用志的具体任务,部署地情研究和方志理论研究课题,按年度对各部门读志用志情况进行考核,促进读志用志活动的开展。推动读志用志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自发的读志用志向自觉的读志用志转变,由单一型用志向多形式用志转变,由学习型用志向研究型用志转变,实现修志用志的有机结合,促进读志用志水平的提高。例如崂山区史志办公室在短短的几年里建成了区情资料库、地方志馆,每年组织3~5个课题的地情研究,加强了史志工作的服务功能。

2.读志用志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第二轮修志工作新的闪光点。地方志工作实质是资料工作,也是信息处理工作。在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载体多、传播快、覆盖面广,对第二轮修志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修志工作必须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自觉进行观念更新,改变“一本志书”包打天下的思维模式,对地方志成果的表现形式进行改革创新,为读志用志提供新的载体和手段。近年来,各地加强了地方志成果的数字化建设,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信息传媒,服务社会读志用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例如:1991年,在庆祝青岛建置百年的活动中,青岛史志部门与市电视台联合摄制了《世纪之梦——青岛百年史话》12集专题系列电视片,再现了青岛百年历史沧桑,展示了在党的领导下青岛建设和发展的辉煌成就。开创了用系列电视片宣传地方志的先河。史志影视版的推出,开辟了读志用志新途径,让史志成果进入寻常百姓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3.读志用志是充分发挥志书功能的客观需要,是第二轮修志工作新的拓展点。地方志读者有不同的需求层次,一本志书不可能满足社会方方面面读者对地情资料各种各样的需求。志书在存史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是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并在其论文中广为引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地情资料和领导者决策中参考的地情资料也有很大的不同,领导决策需要的参考资料,老百姓就不一定非常关心。例如;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崂山区史志办公室利用征集的日军在崂山登陆、屠杀崂山道士等鲜为人知的资料,制作了4集《崂山抗日》历史资料电视片,组织了《岁月留痕历史记忆》——崂山珍藏图片展,控诉了日军两次侵占青岛犯下的滔天罪行。崂山区史志办公室还提出了在日军登陆的仰口湾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区委、区政府已批准投资500万元建设教育基地。

4.利用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宣传志书的资料信息,可以吸引更大范围读者的热切关注,使我们的志书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现在不少地方建立了地情资料库,丰富了志书资料的查询手段,使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准确快速地查询到自己所需的资料,了解各地的地貌、植被、物产、历史沿革、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等各方面的资料,让志书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5.第二轮修志编史处在信息网络时代。要利用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编纂出版电子版(包括光盘版、网络版)史志书,推动史志服务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史志书光盘版和纸型版比较,表现出明显优势:一是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直观效果好。二是检索准确,查询快捷,操作方便;能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出版周期,增加经济效益。三是技术成熟,可存贮,可上网,便于开发利用史志资源。建立以光盘为龙头、以网络为桥梁的各级地情库,与政府门户网联通,将史志信息传进千家万户,进行全天候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四是随时补充新资料,反映新情况,记录新事物,使史志真正成为动态的、全面的、权威的、新颖的地情信息载体和为现实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读志落到实处,为地情教育服务

读志用志能使我们充分掌握地情,制定出适合地情民情的方针、政策与建设规划,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广泛开展“读志活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阅读,通过读志来拓展视野,启迪思维,汲取营养,提升决策能力和工作水平。要把志书摆上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乃至普通群众的案头。

1.挤进理论课堂。地方史志部门要积极与地方党校、团校、各单位学习中心小组联系,在理论学习时,抽出部分时间学习志中的概述、大事记、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等篇目,同时要求各对口单位读好本部门、本单位的专志和乡镇、村志,请党校、团校增设地情课,将志中重要的地情材料传授给学员。通过读志,不但可以加深对地情的了解,更能增加建设好家乡的信心。

2.挤进教育阵地。将志上刊载的烈士事迹、风俗人情、方言等知识,编成小册子,送发到各中小学校,向中小学生讲述烈士的生平及感人事迹,同时让中小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告诉他们什么是陋习流弊,什么是良好乡俗,以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

3.挤进网络媒体。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传播广、传播快的特点,在地情网设立专栏,全面地介绍志中记载的地方概况、改革开放、社会事业、大事记等,为干部、群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地方的平台,使干部、群众知乡土、爱家乡。

4.挤进目标考核。把史志工作纳入地方干部、群众目考核内容,在安排部署工作时,不忘检查修志读志用志情况。

5.挤进乡土教材。地方志记载了一方的山水名胜、文化古迹及著名历史人物、英雄模范、能工巧匠等,这些本乡本土的史实,是对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教材。地方志还载入少数罪大恶极、阻碍社会发展的反面人物,这样“玉石朱紫,各显分明”,更有利于人民激励气节、分清是非、辨别真伪、提高认识、鉴古知今。地方志工作者还可利用多年修志积累的材料,发挥自身优势,使死资料变为声形并茂的乡土教材。

三、利用地情资料,为领导决策服务

要澄清“志书是古纸堆,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相去甚远”错误思想,充分发掘“古为今用”的因素,发挥历史资料的积极作用,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1.2003年7月,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青岛滨海大道的规划设想。大道南起琅琊台,北至田横岛,全长282公里,是该市世纪之初重要的基础建设,对实现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意义重大。该市领导利用掌握的地方志资料,与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纂了《青岛滨海大道地情资料》,详尽地介绍了滨海大道连接的7个工业组团和21个乡镇(街道)的地理环境、自然特点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滨海大道的规划建设、沿途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准确的地情资料。

2.在志书中寻找矿产资源,为地方的经济开发提供财富;在志书中寻找特产资源,为地方人民挖掘潜力;在志书中寻找人文资源,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努力建设家乡的斗志。例如:李沧、崂山、城阳等区史志办公室还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地情研究,为举办“李沧区赏花会”、“崂山茶节”、“北宅樱桃节”、和“红岛蛤蜊节”提供了咨询服务。

四、更新思想观念,为用志明确方向

地情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它所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史志是地情书,是重要的资源,为使地情开发形成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这一工作:

1.要推进史志工作的理论创新,为全国地情研究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明确工作方向。

2.要依据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有关文件,加强对地情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明确目标和任务。

3.地方志可以为防灾抗灾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地方志对自然灾害的记载,具有区域性、连续性、可靠性,因而为今天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地区自然灾害的状况及某种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这对减少灾害对工农业的破坏,增加工农业产值至关重要。地方志还可以为地方农作物的种植、新农产品开发提供可靠的资料。

4.在进行水利、建筑、公路、桥梁等基础工程之前,必须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土壤成份、水文雨量等进行调查了解,地方志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利用地情资料,为旅游发展助力

在志书中寻找旅游资源,为地方的旅游开发建设注入活力。地方志记录着当地的名胜古迹,主要旅游景点及特色,可谓是一方图文并茂的导游图。地方志为当代旅游开发提供新的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产业。

1.旅游业要持续蓬勃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旅游资源来补充,地方志为旅游业寻找新资源,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一般的地方志卷首均有府州、县城图,有的还有书院、文庙、关帝庙、城隍庙、县衙图,还有大量名胜风景图,尤其民国时期摄影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以照片代替绘图,保存了大量历史遗址和名胜,图文结合,文字记载,尤为详尽。这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可使开发者少走弯路。

2.要将地方史志研究成果服务于旅游。充分利用地情资源,以确凿的事实和充足的理论,营造旅游亮点。要加强对地方有形实物资料(古迹景点、即墨古县衙、传统的劳作器具如织布机、筒车、榨油机、造纸机械等)的征集和保护。发动域内外广大文史爱好者围绕各自的独特地情(红色史料、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方言俚语、传奇传说、民间文艺、饮食、古迹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发掘,以各地史志刊物和地情网为载体,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全面宣传推介地方特色。

3.让全国了解地方,地方走向全国,达到既展示地方魅力,促进地方旅游开发,又加强与乡友联系的目的。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将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分门别类编写成专辑,将收集的实物按生产、生活、教育、文化、娱乐分类进行陈列,最终建成一所集实物、图片、文字解说于一体的具有地方独特风情的民俗风情馆,使之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和亮点。

六、挖掘教育因素,为人们提供警示

编史修志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惠及后人的千秋伟业。史志为现实服务,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以第二轮地方志书编撰为重点,加强史志理论研究、资政研究、人物研究和史志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开发利用史志资源,推进史志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史志工作新局面。

1.编研成果应充分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突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主体内容。既要有历史的眼光、现实的眼光,还要有未来的眼光,结合发展规划研究历史和现状,把“昨天、今天和明天”统一起来,通古而知今,鉴往而知来。

2.新时期的方志被赋予了新的警示作用。志书可通过对反面典型的记述,如重大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重大的决策失误事件等,给人们较好的警示;对于领导干部尤其突出,因此,要通过地方志“官书”的权威性,在教育和警示领导干部艰苦奋斗、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七、拓展服务对象,为社会各界所用

地方史志作为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载体,载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多方面信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既是“官”书,也是民书,能为社会各界所用。

1.编史修志服务现实,就是要不断探索史志成果转化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努力使史志成果进入党委、政府的决策视野,进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不仅要资政,而且要资工、资农、资商、资文、资军,既准确地传承历史,又生动地影响现实。

2.努力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产品宣传、旅游开发提供史料参考,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咨询,为中小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乡土教材,为党员干部教育提供精神食粮,为科学研究积存历史资料,为文艺创作提供线索素材,为对外友好交流提供文化载体,让史志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方志能“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它可提供天文、地理、气候、文化艺术、风俗习惯、民族宗教等方面的资料,可为各门科学研究服务。

八、发挥涉外作用,为祖国统一服务

利用新闻媒体覆盖面广,普及面宽,宣传效果强的特点,将志书资料广而告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长期处于互相隔绝的状况。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并不是很了解,地方志是一个很大的信息库,在沟通信息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

2.改革开放以来,两岸交往日益增多。民间往来愈益频繁,不少新编志书或通过图书流通渠道,或作为礼品赠送,流传到了台湾,被辗转传阅。

3.无形之中加强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增强了两岸人民之间的情谊,促进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也为实现台湾回归和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志书,不读不能致用,不用不能增效。只有读好志书,才能用好志书;只有用好志书,才能充分发挥志书的效益和功能。读志用志为史志成果走近百姓、服务大众、传播历史知识、弘扬优秀文化开辟了新途径,使史志从专家的书斋里解放出来,越来越广泛地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

猜你喜欢

史志修志志书
红嘴蓝鹊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为做好修志和用志工作尽职尽责——哈尔滨市委修志工作情况的简要回顾
“概述”是一本志书的概述还是一地总貌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