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的哈达探议

2011-08-15

重庆与世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阿喜敬献哈达

施 义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 712082)

藏族的哈达探议

施 义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 712082)

从藏族的哈达出发,概述了哈达的起源,介绍了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两种观点;分析了哈达的种类和颜色,说明不同颜色的哈达代表不同的用途;介绍了哈达在日常生活中、宗教礼仪上、节日庆典中的广泛使用,并得出了哈达已不仅仅是民间的习俗,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成为了祖国各族人民相互敬重、促进团结的美好象征。

藏族哈达;起源;颜色及种类;使用范围

“哈达”一词是藏语的译音,它是藏语中的一个蒙语借词,意为礼巾,近似于汉族古代的礼帛。它是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物,也是藏民族社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礼品;它不仅是藏民族内人与人之间友谊的象征,也是藏民族同其他民族间友好的信物。

一、哈达的起源

有关哈达的起源目前并无定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二是认为起源于元朝八思巴时期。

(一)松赞干布时期

第一种观点认为:哈达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侃本在《哈达与藏族礼仪文化》一文中说到:“藏族地区没有丝绢,以前就有用野兽和动物皮、羊毛等作为礼品和奖品的习俗。藏王松赞干布颁发的法规第十五条中就有以虎皮赏赐英雄的条文。据苯教史料记载:第九代赞普布德贡杰时,苯教徒哇托坚(羊毛缠头之意)在进行宗教仪规时,将羊毛缠在头和脖子上,此俗由此而传。后来人们将羊毛织成巾和绢的形式,代替此习俗。哈达的雏形由此形成。”后来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种蚕养桑技术,西藏也有了自己的丝绸,敬献丝绸逐渐代替了以往的羊毛织品和野兽毛皮。

(二)元朝八思巴时期

第二种观点则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常见的观点,认为:元朝帝师八思巴从汉地带来第一条哈达。公元1253年藏传佛教萨迩派第五祖师八思巴·洛追坚赞随其叔父萨班往西凉(今甘肃武威)会见元太宗第二子阔端,初识忽必烈;1265年返藏,当时他从内地带来大量质地优良的内库哈达。为了表达他对本民族的忠诚,为了加深藏汉民族的友谊,为了盛传佛事,对乌斯藏(前藏后藏)整个寺庙的菩萨、喇嘛、以及地方官员赠献了大量的哈达,从此整个西藏正式流行使用哈达。关于哈达的来源正如民歌中所唱的“珍贵精制丝绸、来自东方中原;洁白哈达阿喜、则由汉女编织;中央八瑞相图,边沿万里长城。”据不完全考证,可能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史书中开始有了哈达的正式记载。

二、哈达的颜色及种类

哈达的种类繁多,颜色各异,质地、规格也不尽相同,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用途。按敬献对象和各自的经济条件而使用不同的哈达。

(一)哈达的颜色

通常我们看到的哈达多是白色的,其实哈达还有黄、红、绿、蓝等多种颜色,甚至还有五彩的。

1.白色:藏民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吉祥和繁荣的象征,敬献白色哈达可以看作是藏民族崇白文化的一个重要表征。白色哈达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譬如节庆、婚丧、拜见尊长、觐见佛像、迎送宾客等。

2.黄、红、绿色:多用于宗教仪式。

3.蓝色:是蒙古哈达,民主改革以前是专门向新上任政府官员和官员中立功受奖的人敬献的。

4.五彩: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使用。

(二)哈达的种类

哈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种类,分别为内库哈达、阿喜哈达和素喜哈达。

1.内库哈达:内库哈达是古代宫廷内库中长二丈、宽二尺左右的特制的上等品,它又分为“吉祥八瑞”、“有寂安乐”、“化日吉祥”和“长寿”四种哈达。内库哈达边缘印有长城图案,中央绢有右旋海螺等八祥吉瑞图,上下两端绣有“二龙戏珠”,左右两边印有象征坚不可摧、永恒常在的佛教万字符。这种特制哈达一般敬献给活佛和喇嘛等高僧。

2.阿喜哈达:阿喜哈达也叫阿由喜,是蒙语,其意为无量佛。后来“由”字省略简称“阿喜”,其面上织有八瑞图,边沿织有万里长城图。现在仍普遍使用,一般敬献给上辈、先生和父母。

3.素喜哈达:素喜哈达与内库哈达相对,又称外库哈达。哈达的两端印织有吉祥字样,一般在亲朋好友互赠时用。

此外,阿喜哈达和素喜哈达又各自分为上、中、下三等。内库哈达、阿喜哈达和素喜哈达这三种都是用丝绸所制,从内库哈达到素喜哈达,质地渐差。

三、哈达的使用范围

藏族的礼仪是多种多样的,敬献哈达是一种最普遍的礼节。藏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丧葬嫁娶、迎送庆贺、祈福禳灾、求助致谢等红白喜事均需使用哈达,以表示尊崇、祝贺、祝福、惜别或哀悼等心情。

(一)日常生活

一个人生活在人世间,总免不了要遇到红白喜事。从婴儿出生、第一次出门、生日、入学、结业、外出、回归、定婚、娶亲、婚礼、丧礼等迎送庆贺,祈求致谢都离不开哈达。

当自己的亲朋好友远行探亲、经商、朝拜、学习、出差等,送别时敬献一条哈达,表示一路平安,万事顺风,心情愉快;表示我们的心就象哈达一样纯洁美丽,我们的感情就像哈达一样心心相印,祝愿亲朋好友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会见客人敬献哈达,会客方将哈达裹成一把,突然抛向空中,表示对远方来客的热烈情感和崇高敬意。

藏族的婚礼颇具民族特色,婚礼的当天先由男女双方的父母对新娘新郎献赠哈达,然后前来贺喜的嘉宾对新娘新郎及其父母敬献哈达,表示恩爱夫妻,白头到老,祝新婚夫妇犹如哈达剪不断、理不乱,纯洁地恩爱,使婚礼显得更热烈、隆重和气派。

在丧事中,死者去世当日至四十九天算为七期祭日,即每隔一周(逢七)作佛事,至次年祭日也就是死者周年祭,对死者超度像(旧俗根据卜算结果,为超度死者绘塑的上师三宝之像)由家属以及子女都要献上哈达,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已故者亲属的安慰等。

(二)宗教礼仪

哈达还常用于迎接高僧大德的时候,向活佛敬献哈达,表达了对佛的无限敬仰和信教的虔诚之心,同时也祈求万事吉祥如意。而活佛接受信徒的哈达时,顺手将哈达回敬于对方的颈上,这意味着让菩萨保佑,万事如意。

在宗教拜师上敬献哈达,表示敬意,以感谢师长的教诲。如《土观宗教源流》记载:宗喀巴拜师学内外别三种时轮时,依次向师傅敬献洁白、纯黄、深蓝三种颜色哈达。

此外,在活佛的坐床典礼、达赖和班禅的受戒典礼等隆重的宗教仪式上都会敬献哈达。除了以上的活动,各个藏区在不同的宗教活动中,藏传佛教的信徒对高僧活佛、寺院供像、神山、神水也会敬献哈达。

(三)节日庆典

节日之际,人们互赠哈达表示共同庆贺佳节,祝愿节日愉快、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在家中则是在堂屋的柱子上拴一条哈达,增加节日的喜庆;在表彰会、庆功会、赛马会等活动中,除物质奖励外,还给立功获奖者献一条洁白的哈达,其深情寓于其中。

藏历1月21日,是藏族人们举行春耕仪式的日子。人们会在耕牛或手扶拖拉机上系上哈达,还有的会在一些小物件上系上哈达,比如水桶、酥油茶桶等,藏族向这些帮助他们收成的劳动工具献上哈达来表达了感谢之意并寄托对新年收成的盼望。

总之,哈达在藏族的社交活动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整个藏区的一种通用礼物,并随着藏传佛教的盛行,信仰藏传佛教的蒙古族和土族等也很快地吸收了哈达这种礼仪文化。而今天在与藏胞同居一地的汉族、土族、回族等乡民,在藏胞欢度年节或逢喜庆大事时,也常在馈赠品上附上一条洁白的“哈达”,表示庆贺。哈达,真正成为祖国各族人民相互敬重、促进团结的美好象征。至于散居在国外的藏胞,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哈达文化带上,使之成为世人皆知的礼仪文化。藏族的哈达礼仪,既可以作为现代人交际中的行为规范和礼常往来,也体现了藏族文化的优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1]巴桑罗布.藏族哈达文化[J].中国西藏,1994(6):23 -24.

[2]拉都.浅谈藏族的哈达[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22-25.

[3]阿楠.西藏的哈达及其礼俗[J].西藏民俗,1997 (3):21-22.

[4]阿旦珍才让.哈达的宗教意蕴[J].中国宗教,2004 (4):67.

[5]侃本.哈达与藏族礼仪文化[J].西藏民俗,2002(2): 49-50.

[6]索忠,秀花.浅议雪域藏族哈达礼仪的文化内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46-49.

(责任编辑周江川)

K892.26

A

1007-7111(2011)01-0117-02

2010-11-13

施义(1980—),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族文化史。

猜你喜欢

阿喜敬献哈达
草原的哈达
妈妈小时候也淘气
妈妈小时候也淘气
妈妈小时候的样子
洁白的哈达是万物的纽带
手捧哈达送给你
悼念
瀑布哈达
普京冒雨纪念卫国战争
阿喜和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