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11-08-15李洪辉

重庆与世界 2011年1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李洪辉

(三明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福建三明 365000)

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李洪辉

(三明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福建三明 365000)

介绍驻村任职三年多来,加快推进中洋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阐述了3点体会、4个问题,以及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建议采取的8项措施。

科技兴农;科技兴村;新农村建设

2007年7月,根据三明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市科技局选派我到沙县大洛镇中洋村驻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任职三年多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我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及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和紧密联系中洋村实际,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加大农业投入,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科技兴农,科技兴村,加强农村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实施“168”党建工作新模式,促进村党组织领导核心等“八个方面作用”的发挥,深化村务管理改革,强化服务农民意识,促进乡风文明、和谐发展,加快推进了中洋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

1.项目帮扶。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我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市科技局的优势,在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结合实际,筛选项目,局里先后投入23万元资金,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130万元资金支持驻点村新农村建设。一是山地资源开发利用项目,“3000亩毛竹林科学耕管与高产栽培技术”、“20公里竹山道路开劈建设”、“500亩特早熟温州蜜柑无公害栽培技术”、“1000亩高山有机茶栽培技术”等项目已全面竣工完成。二是拓展优质农产品市场项目,及时组建沙县大洛镇中洋村毛竹、水果产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118户,积极对接省内外农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优质农林产品供货原料基地。引导村民积极参加毛竹、水果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以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为依托,组织村民推广应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发展新产业,提高村民自主创业能力,坚持以村民为主体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我村168户,其中有30户毛竹林科学耕管与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户把毛竹林亩产值从原来600元提高到2200元,有60户把毛竹林亩产值从原来350元提高到1500元,2009年全村6800亩毛竹林平均亩产值从2006年的303元提高到1253元,全村柑桔种植户在近年来柑桔严重滞销的情况下,大部分果农效益还略有增加。2009年全村创工农业总产值1013.30万元,比2006年的349万元增加664.30万元,增长190.34%;2009年村财收入16.80万元,比2006年的4.80万元增加12万元,增长250%;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40元,比2006年的4398元增加1642元,增长37.34%。

2.信息服务。始终贯穿服务农村、服务群众这根主线,为农村技术人才队伍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指导帮助农民技术员网上发布供求信息,提高服务带动能力。我充分利用三明市科技信息网信息资源,先后为种养殖专业户和广大村民群众提供实用技术198项、农副产品供求信息1800多条,帮助推销鲜竹笋350吨、笋干15.85吨,柑桔42吨,直接促进农民增收80多万元。建立了与当地农村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技术项目和专业技术人才库,通过网站、科普宣传栏、实用科技宣传单等为专业户、重点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实用技术服务,建立了沙县第一个农村电子阅览室——中洋村电子阅览室,同时赠送电脑5台,指导和培训农民技术员上网查询和发布农情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科技项目信息等,提高广大村民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

3.培训人才。驻村以来,我始终坚持把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作为促进生产发展、推进驻村任职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党团员、“六大员”、种植和养殖专业户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农村科技进步的骨干力量。我利用在科技部门工作多年情况熟悉、科技专家朋友多的优势,积极联系协调市科教中心、竹业科技开发中心等国家级星火培训单位,根据中洋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中洋村农民文化科技培训学校举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专题讲座”、“毛竹林科学耕管与丰产栽培技术”、“毛竹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特早熟温州蜜柑无公害栽培技术”、“农村信息化与电脑实用技术”、“农村市场营销员职业技能”等12期培训班,聘请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程建炎和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李兆丰、林华等专家入村授课,现场指导,免费培训当地村民660多人次,赠送农村实用技术书刊、资料1500册,深受广大村民欢迎。

4.规范运作。为动员和组织全村农民,凝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扎实有效地开展中洋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年来,我以村为家,安心工作,走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先后走访村民338人,走访村民代表38人,走访党员28人,走访种植专业户28户;召开全体党员会议12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12次,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议32次,认真制定了《中洋村新农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全面实施“168”党建工作新模式和“六步工作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等8个方面作用。建立了村两委联席会议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制度,落实村级重大事情和项目的请示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听证等制度,并实行工作项目管理,确保了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和队伍工作运行通畅、高效。如让村里的无职党员根据自身的年龄、文化、特长等实际状况选择岗位,实行“设岗定责”。按照“突出主题、因事设岗、因人设岗、自主择岗”的原则,设置了党员科技致富岗、信息服务岗、参政议事岗、环保卫生岗、治安联防岗等8个岗位,分别设置负责水果种植专业户、养殖专业户、毛竹林科学耕管与高产栽培技术专业户、外出务工、经商专业户、竹山公路养护、治安联防、公共卫生、老人协会、农民公园管理、农民家庭理财等12项职责,上岗的18名党员各司其责,深受群众的好评。营造出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的良好氛围。

5.兴办实事。三年多来,多方筹集资金达160多万元为村民办实事,目前完成了村部办公楼、礼堂、公共厕所的装修装饰工程,安装43盏村庄道路路灯,为168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开劈和建设竹山公路23公里,建设竹山灌溉水池1820立方米,修复农田灌溉水渠2280米,铺设村庄宅间道路水泥路面4.85公里,整治了村部、小学周围卫生环境,同时还建成了村农民公园、篮球场、老人活动中心、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与科普专栏、农民文化科技培训学校、村电子阅览室等公共场所和设施,使中洋村面貌焕然一新。所有这些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的实施,都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二、体会:做到“三个到位”

为确保驻村任职工作持续取得实效,让广大村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明确目标,措施到位;要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的作用,提早谋划下一阶段的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措施。二是发挥优势,帮扶到位;争取选派单位的支持,使派出单位持续从技术、项目、资金、信息等方面全力支持选派村,加大科技帮扶力度,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争取各方支持,落实到位;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努力推进我村3000亩毛竹林示范片、“20公里竹山道路开劈建设”、“500亩特早熟温州蜜柑无公害栽培技术”、1000亩高山有机茶园和农民公园等新农村项目的建设。

三、反思:4个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效措施,使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农民生活不断有所改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我村农业和农村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村民思想守旧落后,新农村建设步伐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少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私、守旧、低级庸俗、封建迷信思想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2.村财仍然十分薄弱,农业基础设施简陋落后,生产发展和村容村貌改变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难以开展。

3.村干部、党员及大多数村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十分缺乏,致富无门仍然束缚着许多村民。

4.温饱则安的小农经济意识仍然严重,不少村民缺少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得过且过,不谋发展,不思进取。

四、建议:8项措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党中央基于这一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建议采取如下8项措施:

1.统一干群思想,坚持正确方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思想保障。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着工作落实的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把广大干群的智慧和精力充分运用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去。要继续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和不同形式的座谈会,集中学习领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把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上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防止三种倾向,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联动格局。一是处理好远期规划与当前工作的关系,防止急于求成和无所作为的不良倾向;二是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防止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依赖倾向;三是处理好整体推进与典型示范的关系,防止专树典型制造形象工程的倾向。

2.结合农村实际,编制发展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的实施依据。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和先导。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政府主导规划,规划引领建设”的原则,切实搞好村庄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源头调控作用,用科学规划引领和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预测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因地制宜,突出农村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农村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尊重农民的意愿,集中农民的智慧,不断提高农民执行规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划制定以后,贵在坚持、重在执行。

3.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基础。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个必须坚持”论述中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新农村“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动摇。基础不牢固,生产上不去,再美的蓝图也无从谈起;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不上去,再美好的愿望也无法变成现实。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首先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其次要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增强反哺农业能力。三要加快推进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要全面落实惠家政策,真正让农民得益受惠。

4.强化基础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各类社会事业是公共物品,农业是公益产业,政府投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农村也应当逐渐享受到“公共财政阳光普照”的温暖。一要通过设立和筹集“新农村建设专项基金”,明确投入渠道,落实建设项目,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建议中央和省级扶持农村建设资金实行“一竿子到底”,并建立跟踪督察制度,确保各项支农政策资源用到实处。二是地方财政要落实配套资金。省、市、县财政应千方百计筹措相应的配套资金,围绕新农村建设整合现有的各种支农资金,按规划统筹使用,有效解决资金分散、形不成合力等问题。三是部门要加大支持配合的力度。各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对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服务。四是银信部门要创新信贷机制,加大支持力度。对龙头企业新兴的各类专业户、种养殖大户要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银信投入的主渠道作用。

5.注重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新农村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考量一个地方的发展变化,最具根本性的莫过于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就只能停留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就很难实现统筹协调发展,也无法达到“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方式,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重点提高农民对先进种养管理、农产品加工等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和熟悉程度,使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综合素质,拓宽致富渠道。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外来人才作用的同时,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培育一大批不走的“土专家”、“土秀才”等农村乡土人才。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农民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改传统陋习,树文明新风。

6.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内在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打造坚定的主体力量。广大农民群众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始终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他们为建设新农村献计献策,发挥其主体作用。一要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发挥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要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制度,规范“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制度,实现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村民议事会、监事会制度,全面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治水平。二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首先选择那些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投入少、见效快、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项目作为切入点,农民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到实惠,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必然会大大激发他们自主地建设美好的家园的积极性。

7.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领导和实践者,只有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实施“168”党建工作新模式,促进村党组织领导核心等“八个方面作用”的发挥,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8.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构筑必需的发展平台。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构筑多种形式的以城带乡平台。一是构筑信息共享平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民更需要技术、信息的扶持,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范畴,加快农村网络普及和应用,建立起城乡信息沟通的有效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构筑市场对接平台。加快城乡之间的市场对接,为农副产品进入城市市场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更有效地帮助农民适应市场、把握市场、占领市场。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注意更加面向农村市场,研究农民需求,根据农村市场的短缺创造有效供给,把真正符合农民消费需求的各种工业品及时送到农民身边。三是构筑文化融合平台。推动城乡文化交流,特别是要采取“文化下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繁荣农村文化市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责任编辑张佑法)

D616

B

1007-7111(2011)01-0017-04

2010-11-22

李洪辉(1957—),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科技与经济。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新农村 新一辈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