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民视角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
2011-08-15李英
李 英
(重庆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重庆 400050)
从公民视角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
李 英
(重庆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重庆 400050)
从公民社会的视角切入来讨论素质教育,认为“做合格公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参与公共生活的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公民教育
高校是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又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未来。因此,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在教育改革中,针对应试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也就是在大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使大学生成为新一代高级专业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关于素质教育的论述,林林总总,已有很多,素质教育的内涵也十分丰富。笔者认为,当代社会是公民社会,而且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要很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就应具备起码的公民素质,在此,从公民社会的视角切入来讨论素质教育。
一、“做合格公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
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高等学校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性问题。然而传统的高等教育主要是以知识教育为主,看重的是成绩、分数。虽然进行了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但大学生的素质仍不尽人意,大学校园频频出现的考试作弊、骗取助学金、拖欠贷款等不诚信现象,以及频现媒体受到世人关注的“马加爵事件”、“李刚门”、“复旦黄山门”,等等,都反映出大学生的素质堪忧。我们不得不反思素质教育问题出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在哪里。应该说,我们历来是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别是重视价值观的教育,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偏重于意识形态,多注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多着眼于培养高尚的人、有情操的人。这些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多元化思潮的冲击下,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都出现了很大变化,在人们心目中高尚的人、有情操的人值得钦佩,但觉得离自己太远。这样,偏重高尚情操的素质教育,由于比较偏离社会实际,结果导致人们往往只是口头上唱高调而行动上并不仿效。那么,素质教育应着眼于什么呢?
市场经济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因而高等教育培养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够理性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实践主体。因此,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重在公民素质的培养,其着眼点是做一个合格的公民。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除了是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外,更重要的是具备能够公正履行自己作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的人,也就是善于参与公共生活实践的公民。大学所培养的人必须为公共生活的健康,为社会的互助合作尽一个公民的责任,承担公民的义务。
公民参与公共生活,作为能够理性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实践主体,其整体素质包括道德能力和理性能力,参与公共生活的技能和知识,履行公共生活的责任和义务的觉悟,维护自己权利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素质教育应涵盖的内容。
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公民素质,首要的仍是思想道德素质。一个合格的公民,其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必然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在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放松,只能加强,要灌输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亦即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好公民。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生的灯塔,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识越多,本事越大,反而危害会更大。人们的价值观是由不断堆积人生经历中的信息建立起来的。现在已经进入到网络时代,摸着电脑长大的“90后”也已经进入大学的校园。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并不对电视和报纸有着比他们前辈们更大的兴趣,取而代之则是网络成为他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网络对于年长一点的人来说还是新兴的事物,但实际上网络经过十几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拥有大量的信息。而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并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很多地方还是用的10年前的教材。对于网上千变万化的内容,无法想象这些年轻人有能力去辨别。这样一来建立一个客观和规范的信息平台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只有在一个权威的信息平台下,人们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才有可能规范社会的主流思维,帮助人们树立起新时代应有的价值观。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百度文库和百度知道虽然有着类似的功能,但是其规范性还需进一步改进。除此之外,鼓励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养成自我思考的能力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在大学的各个教学活动中更多地要求学生去看,去听,去找,去想。而不是布置只需要他们在自己的教科书上抄抄写写就能完成的作业。借用大前研一的一句话:“长期适应填鸭式教学的头脑和网络社会中需要的头脑,在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上有着本质的不同。”素质教育坚决反对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是主张通过知识的传授,去改造一个人的思想,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同时使其建立起一套科学思维方法,终身受用。
2.淡化自我意识。现在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数量上保持绝对优势。这种绝对优势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群体偏移”现象——自我。如果人们太注重自我自然就看不到社会,又何来责任感一说,也就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独生子女因为历史原因缺乏生活磨练,缺少为他人着想的心态,在很多事情更多的想到自己,有意或无意中忽略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进入社会后,必然不能很好地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应让大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淡化自我意识,培养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3.讲诚信,守信用,培养社会责任感。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做人之本,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品质。为人处世需要诚信,企业发展需要诚信。讲诚信,守信用,就直接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中国最近连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显示日益严峻的社会责任缺乏问题已经在最基本的民生领域上开始显现。无法想象如果社会的责任感缺乏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之所以把社会责任感放到最后也是因为社会责任感恰好就是个人价值观和自我意识所共同决定的。自然我们无法忽略社会上顽固的自私自利思想对学生的影响。但纠正这些问题恰好也是大学的作用之所在。在此不妨借鉴一下国外成功案例。
在美国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有四个标准:学习能力,体育素质,领导能力和社区活动。四个标准缺一不可。比如哈佛大学在入学资格检查上就明确要求社区活动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不然则一票否决。再如日本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全是集体项目,为的就是淡化个人意识,加强团队合作的能力。不仅如此,连平时为运动会做准备的训练也成为磨练意志的过程。
再反过来看我们的大学。诸如此类的活动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个人项目,学生之间缺乏凝聚力。如果社会责任只靠学生自己去发展,那学校的作用又在哪里。毕竟我们的德智体美劳,还是德为先。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应践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三、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参与公共生活的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能积极和有效地参与公共生活,因而应该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当前大学生知识结构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知识面狭窄,偏重专业知识,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知识体系内部缺乏有机联系、互补效应等。只有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与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观念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是大学生成才之基。人文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努力使大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有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积极的价值追求,以及从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不断去实践这种追求;使大学生具有公民的基本素质,进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修养。还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好传统、好风气,树立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和理性消费的观念。还要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从我做起的良好法制观念。
加强人文教育,还应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当今社会最需要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人才,要在大学中普遍增开国情学、环保课、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课等,并组织多项相关活动。
(二)加强能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能力素质包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和善于竞争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法律为武器自我保护的能力、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科技创新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部分。
要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建立通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目标,强调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改革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式,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相结合。要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深入结合,建立开放、动态平衡的知识结构,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挖掘新的教育资源,广开渠道,扩大活动的影响面和辐射力,增强活动的渗透力,努力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适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1]杨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公民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1):180 -183.
[2]钟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 (5):182-185.
[3][日]大前研一.创业圣经[M].周迅,译.上海:东方出版社,2009.
[4]窦广会,郜世杰.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3).
(责任编辑张佑法)
G641
A
1007-7111(2011)01-0098-02
2010-11-22
李英(1956—),女,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