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人格问题的认知分析
2011-08-15张胜军
张胜军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
关于教师人格问题的认知分析
张胜军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正在以自身的性格、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人格魅力影响着社会进步和学生人格的发展。只有深刻把握教师人格的内涵与特征,充分认识塑造教师完善人格的特殊重要意义,才能够更好地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优秀教师。在此,探讨了什么是教师人格,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师人格及其特征。
人格;教师人格;认知
教育是特殊的社会文明创造领域,教师是特殊的文明创造者和传播者。数千年的教育实践,涌现了无数“师范端严,学明德尊”的教育家。他们的许多著作和言论总结了各个时期的教育活动、教育思想、教师道德、教师典范等,折射出教师人格的发展历程。教育实践证明,教师人格是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是教育者取得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1]优秀教师人格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积极意义。
一、人格的基本内涵
人格的问题,是国内外学者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然而,什么是人格?其内涵有哪些?长期以来见仁见智,缺乏明确的界定。人格具有多学科的意义和特征,是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法学都从不同视角给予独特的思考和规范。“人格”一词是西方词汇,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原指戏剧演员所戴的假面具,后来引申为“人”、“个性”、“性格”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中国没有“人格”一词的专门表述和表达,相对应的只有“人性”、“品格”、“修养”之类的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关于“人格”的表述则是对西方词“Personality”的汉译。
公元前1世纪,在古罗马政论家西塞罗的著作中最早出现“人格”的引申意义,它包含四方面的内容:(1)一个人给他人的印象;(2)人的社会身份或角色;(3)特指有优异品质的人;(4)人的尊严和声望。后人对“人格”一词的意义进一步引申,便出现了诸多的人格定义和理论。哲学大师黑格尔充满睿智地说:“人格的要义在于,我作为这个人,在一切方面都完全是被规定了的和有限的,毕竟我全然是纯自我相关系;因此我是在有限中知道自己是某种无限的、普遍的、自由的东西。”[2]心理学界对人格问题的探讨比较透彻,也出现了众多的学派。特质论者奥尔波特对人格下了著名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独特顺应环境的那些心理生理系统的中的动力组织。”[3]他强调人格是实存的东西,是有动力和独特的表现。
由人格一词的起源和发展来看,人格的含义、使用是比较宽泛的。不同的学科对人格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马克思在谈到人格问题时指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4]由此可见,人格的核心意义是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表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总之,人格是做人之根本,是除了社会环境之外一切因素的人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总和,其突出特征就是个人自身言语、行为、情感和态度等所表现出来的做人的一种格调。因此,人格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体,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善的、没有缺损的人格。而人格的特征正是借助于个体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被他人所感知和认识的。
二、教师人格的特定内涵
人格是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但人格不仅仅是个体的。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因此,教师的人格则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举止、气质、风度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由于人格的定义有很多种,所以教师的人格也就相应的没有统一的定义。尽管人们对教师人格给予了诸多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但是人们对教师人格的定义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是从态度方面,有的是从价值观方面,有的是从兴趣方面,也有的是综合各方面的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国外有学者认为,“教师人格是指一个教师的全部行为,包括行为认识方面和情态方面的因素,如态度、价值、兴趣、判断和需要等等。”[5]但是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学者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国内有学者认为,教师人格是人格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要求和体现,是教师为胜任其本质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的综合体。人们对教师人格的探讨,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生活中所应该具有的心理与行为品质;是教师在教育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品质。这种品质有助于教师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
教师人格研究专家王荣德深刻指出:“所谓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6]这个定义相对其他定义来说应该更为确切,也更加全面。因为教师人格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职业和一般道德范畴,它不仅包含有师德,也含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学识风范和行为等,并将社会上普遍需要的这些优良品格、思想、情操、才学、气质等集于一身,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展现出来,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因此,教师人格又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物质经济关系和文化道德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通过教师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格、精神素养、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因此,教师人格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师人格的重要表征
教师人格在每位教师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但是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全而完善的人格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仅影响其教学活动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不管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有何不同,都应当凭着自己的职业品性,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的教育与熏陶。教师的人格模式要求应当先于、高于和优于其他职业的人格模式和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人格应该是全社会的表率。
(一)教师的基本人格特征
1.教师人格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教师独立人格的形成,意味着个人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掘。虽然生活和工作在同一学校,但每一位教师的人格却有所不同。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体现在不同人身上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心理面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特别是在志向、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人差异”。因此,教师的人格特征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教师必须有自己独立和独特的人格特征,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独立和独特的教学模式,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
2.教师人格的社会性。教师是社会的人,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的影响。从人格的内容来看,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动力来看,它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人格的形成受到社会、家庭、遗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人格具有社会性。教育社会学的观点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分析社会发展变化、社会发展趋势,更要先成为融入社会化的实践者、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并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进入社会时能迅速适应现实社会,并为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教师人格的教育性。教育性是教师人格的一个根本属性。而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会学生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并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因此就要求教师应该把自身人格的提升与完善作为一种职业追求来对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思想道德人格的教育者。
4.教师人格的示范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人格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得是言行一致还是口是心非,是品位高雅还是市侩庸俗,是进取拼搏还是随波逐流,如此等等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精神风貌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暗示作用和感染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人格的示范性不仅表现在学校和教学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应该在多方面重视自身人格的示范性影响。
(二)完善的教师人格特征
1.具有完美的品德修养和良好的性格。品德在教师人格中起灵魂作用,是教师不断奋进的内驱力的源泉。教师肩上挑着祖国未来、人民的希望,教师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使命感、责任感。教师的良好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指出:“教师一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自觉提高个人修养,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具有渊博的学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能力的开发者,教师的这种社会角色特征决定了他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今天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界,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上,还是在运用知识的能力上,都具有迥异于前辈的特点和优势。面对新的知识和挑战,教师和学生常常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加以更新、补充、优化。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勇于进取的可持续发展的人。随着知识的跨学科、交叉性发展以及前沿性理论的不断创立,渊博的学识和新理论的快速接收与消化,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3.具有献身精神和人梯精神。教师的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复杂、最艰苦的职业之一,是塑造人类灵魂和未来的神圣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不仅光荣,而且意味着奉献。教师这种献身精神不仅受到世人赞扬,而且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强大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既感化学生又推动着社会前进。“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历史的必然。对此理解最深刻并身体力行者莫过于教师。综观古今中外,凡是品德高尚的教师,总是甘于奉献,甘作学生进步的阶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也是对教师责任、奉献和人生价值的高度概括。只有当教师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社会价值时,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调控是教师完美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研究表明,一个能正确认识自我,能恰当的评价、接受自己和他人,并富于同情心、有热情的教师往往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要热情、真诚。但是,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有好的心态,也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无论心情多么糟糕,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否则就会带来非常坏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能及时合理地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也能调控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为成功的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5.具有传授知识的教育专业能力。传授知识的教育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行为上,表现为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手段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合理地采用先进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而采用这些手段和方法,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规范,能够针对不同的受教育对象的需要,采取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形式,并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具有高超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正是集中直接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教师所具有的高超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与完善的人格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个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低下的教师,很难说其人格魅力具有较大影响力。
教师是高尚的,是因为教师具有完善的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某些学生的人格缺损与少数教师的人格缺损不无关系。如果教师的人格不健全,一些学生就会效仿,这必将导致学生人格大滑坡。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关键是塑造和完善教师的人格。只有人格完善的教师,才能以其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王荣德.教师人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45. [3]王荣德.教师人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270.
[5]唐荣德.教师素质:自在的教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7.
[6]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4.
(责任编辑张佑法)
G645;G525.1
A
1007-7111(2011)01-0086-03
2010-11-20
张胜军(198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