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二战爆发前后澳英关系嬗变之过程及影响

2011-08-15于明波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9期
关键词:外交澳大利亚英国

于明波

(徐州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自1788年就沦为英国殖民地。建国后,历届澳大利亚政府虽力图摆脱宗主国英国的束缚,但澳大利亚的外交和国防始终被英国牢牢的控制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各种力量在新形势下进行重新的分化与组合。在这种复杂深刻的大背景下,澳英关系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战爆发前,国际局势波云诡谲,德意日法西斯妄图称霸世界正欲以挑起新的世界大战。当时,澳大利亚作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追随英国,其外交政策实际上是英国外交政策的影子,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澳大利亚的外交方针完全是以英国的外交方针为准绳,几乎达到了亦步亦趋的地步。面对法西斯的战争威胁和挑衅,澳大利亚效仿英国,也推行“绥靖政策”,力图在英帝国的庇护下寻求自保,并将祸水东引。

随着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澳大利亚各政党就时局的变化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并进行激烈的辩论。当时执政的孟席斯政府一意孤行追随英国奉行“集体安全”的政策,而此时的反对党工党在1939年5月的工党年会上的决议指出“澳大利亚保卫了澳大利亚联邦不受侵犯就是在帝国防务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并认为“依靠集体安全就是国家的灭亡”。[1]换言之,工党的国防方针是只顾及自己,在战略上采取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在以后的战争中证明了这一政策是虚幻的,是不可取的。而当时的澳大利亚共产党提出的主张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人民保家卫国的国防方针政策无疑是正确的,可惜的是,未被当时的政府所采纳。

总得看来,当时的澳大利亚各政党对时局变化都非常的关心,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但遗憾的是,此时的澳政府在国防和外交政策上采取的策略依旧是唯英国马首是瞻,言听计从。

二战爆发后初期,法西斯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但此时的英法政府仍然对德国抱有一丝的幻想,静观其变。当希特勒横扫西北欧,灭亡法国,轰炸英国的残酷现实摆在世人面前时,一切的幻想瞬间灰飞烟灭。一贯推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内阁倒台,取而代之的是英国保守党主战派丘吉尔组织的战时联合内阁,丘吉尔一上台就以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告诉他的人民:“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陆地上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中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2]丘吉尔的话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同时,也向世人表明了英国的立场,坚决打击法西斯德国。

欧洲局势和英国政局的巨大震动,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澳大利亚的局势。统一党领袖孟席斯一上台就明确的提出了自己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忍耐、理解和坚定是避免战争的重要手段;澳大利亚的和平依赖于英国的和平,因而英国保持和平状况是至关重要的;加入英国参战,澳大利亚也会参战,保卫自己的海岸线,英联邦必须同存共亡”。[3]而当时的工党领袖柯廷也发表声明表示工党将尽力保卫澳大利亚,维护英联邦的完整。1939年9月3日,英国被迫对德宣战后,澳大利亚响应英国的号召,迅速作出反应,立即对德宣战,宣布澳大利亚处于战争状态。可以看出,无论是暂时执政的统一党还是在野的工党都主张参战,认为澳大利亚对英国和英联邦的义务是当英国决定参战以解决英国和欧洲问题时,澳大利亚毫不犹豫的站在了英国的一边。当时法西斯德国只是在欧洲肆虐,日本虽对亚太地区觊觎已久,无奈战前准备工作尚未就绪,不敢贸然发动新的战争,而澳大利亚又远离战争的主战场,似乎并没有直接威胁到澳大利亚本身的根本利益。因此,澳大利亚参战后,只是向英国输送粮食、军需用品和武器弹药等战略物资,应英国请求招募军队,组建远征师团,开赴前线。在参战初期澳大利亚并没有看清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卫力量已经十分的薄弱,无力保卫其自治领的安全,更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南侵企图的阴谋,所以,虽然处于战争状态,但此时的澳政府和澳大利亚人民并没有真正的感觉到战争临近的危险,仍不遗余力的追随她那貌似强大但已经开始衰落的主子——英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遭到重创的同时,英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也遭日军毁灭性的打击。1941年12月10日,也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被誉为“不沉之舰”的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最新级战列舰和“却敌号”巡洋舰在马来亚以东的海域被日本海军击沉,随后,日本空军对澳大利亚北部重镇达尔文港和西澳大利亚的布鲁姆进行的大规模的轰炸,震惊了整个澳大利亚。遭到肌肤之痛后,澳大利亚这时才清楚的意识到,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疯狂进攻,实力日渐衰弱的英国已经是自身难保,根本无力保卫其在太平洋上的自治领的安全,澳大利亚已经直接暴露在日本军事力量的打击之下了。形势所迫,澳大利亚政府对原有的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进行重新的思考,冷静分析,审时度势,认为澳大利亚要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就不能再依赖于英国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和政策了。1941年12月29日,在新年咨文中柯廷总理就迫不及待的表明了自己的外交立场:“我毫不保留地明白指出,澳大利亚指望着美国,但这对我们和联合王国的传统自由关系丝毫也没有损害。我们知道英国面临的困境,我们知道不断存在的侵略威胁,我们知道力量分散的危险,但我们也知道澳大利亚可能垮掉而英国依然可以持续下去。因此,我们要下决心不让澳大利亚垮掉,我们要尽一切努力来拟定一个以美国为基石的计划,它将使我们有信心坚持下去,直至战争的形势转变到对敌人不利的时刻。”[4]这一声明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由严重依附英国逐渐转向独立自主,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澳大利亚欲放弃同英国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澳大利亚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生存,已不再迁就和顾及英帝国的外交和防务一体化的需要,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开始考虑同美国的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澳英关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二战使英国元气大伤,而澳大利亚却在大战中得到锻炼,大大的提高了其在国际上的地位。战后,澳大利亚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充分的发挥了其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作用。

首先,在联合国的成立上以及发挥其在联合国作用方面,显示了澳大利亚已经不再委屈于英国意志而是以本国利益要求来判断是非曲直。例如,澳大利亚站在小国一边,反对“三大强国”的地位;在联合国大会上讨论的一些国际事务中,澳大利亚与英国的意见有时公然相左;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和在荷兰与印度尼西亚的斗争中,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这些事例充分的说明了战后澳大利亚根据本国的需要而不再是来自英国等外部压力的要求,在地区乃至国际事务的处理上,有意识的塑造其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尤其是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方面,不仅自己能参与其中,而且希望必要时表明自己的立场”。[5]

其次,与英国关系方面,二战中后期,澳大利亚与英国之间的亲密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严重依赖开始疏远,战后澳大利亚与英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疏远。澳大利亚著名外交家伊瓦特曾经说,澳大利亚无论在国际事务中或在英联邦事务中,都必须扮演独立的角色,这不但不会影响与英国和英联邦的关系,反而会“有助于使自治领充分的自主和与英联邦充分的合作调和起来”。[6]他还说:澳大利亚是“一个享有自主地位和有其本身厉害关系的国家,在一切重大问题上必须根据自己的权利来行动”。[7]从伊瓦特的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战后澳大利亚与英国之间的裂痕在不断加深。而工党政府在1949年时提出:澳大利亚与英联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英国所追求的利益往往不是代表澳大利亚利益的,而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又有某些英国可能不十分支持的利益,而对这种利益,澳大利亚政府必须发展其独立的政策和外交措施来加以维护”。[8]工党政府“赤裸裸”的要求独立自主的“新概念”使澳英关系降至冰点。

最后,在谈到地区问题时,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伊瓦特曾在1947年说:“澳大利亚对东南亚会议的兴趣,随着东南亚人民摆脱各欧洲政府摆布的程度而加深。我们必须致力于使东南亚地区各民主国家团结协作的工作,并且在它们政治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寻找大大地增加彼此政治、文化和贸易合作的机会”。[9]这说明在处理东南亚地区的事务中,战前,澳大利亚在这个地区和在其他的地区一样,总是注意以英国的领导为其思想基础,并且认定其在安全主要有赖于英国的政策和它的海陆军的力量。而战后的情况就不大相同了。澳大利亚研究澳亚关系方面的著名学者戈登·格林伍德指出:“在亚洲和西太平洋,英国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已在逐步后退,无论如何,在对待那些起而反抗‘帝国主义’和老牌帝国主义列强方面,澳大利亚绝对不能再依靠英国的指导了。”战后的亚太地区形势变化使“澳大利亚必须变得更依靠自己,并承担在其所在地区的大部分责任。”[10]言外之意,澳大利亚不在首先根据与英国的合作关系,或根据英联邦的共同利益来考虑问题,尤其是在处理与澳大利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亚太地区事务上,澳大利亚只是把它看作为一种外部联合,并且在这种联合中,澳大利亚还打算自己担任主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战后澳大利亚已不在唯英国马首是瞻,其制定的外交方针政策也不在以英国的外交方针政策为基准,而是从本国的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例如,为维护其自身的安全,战后澳大利亚积极构筑亚洲战略防御体系。1951年7月与美、新两国签订《美澳新安全条约》,1954年又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认为实现了御敌于北部邻国的“前沿防御”目标;为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发挥其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作用,追随美国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干涉了印尼人民收复西伊里安的斗争,在其历史发展中留下了很不光彩的一笔。但不可否认的是,战后澳大利亚积极的扩展其在亚洲的影响,并开始逐渐意识到本国的战略安全从根本上说,不是依靠军事条约或大国的庇护,而是建立在亚太地区和平、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基础之上。[11]于是,从6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加强了与亚洲国家的交往,特别是在经济、文化和贸易等领域与亚太地区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70年代后,注重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就。

战后,澳大利亚积极塑造其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与英国的关系日渐疏远,原来的亲密关系已逐渐被美国所取代。澳大利亚的政治家们所关心的已不在是同英国的关系,而是同亚洲邻国和美国的关系。

注释:

[1]张天.澳洲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96页。

[2]L.S.Stavrianos,A Global History,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2004,P.596.

[3]郑寅达,费佩君.澳大利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24页。

[4]郑寅达,费佩君.澳大利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35页。

[5]汪诗明.论澳大利亚参与朝鲜战争的原因.史学集刊,2005年第1期。

[6]张天,张静抒.赫·维·伊瓦特与澳大利亚独立外交.世界历史,2004年第4期。

[7]戈登·格林伍德.澳大利亚政治社会史.第509页。

[8]骆介子.澳大利亚建国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11页。

[9]骆介子.澳大利亚建国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11页。

[10]张秋生.战后初期伊瓦特的亚洲协调政策与澳亚外交经贸关系的发展.世界历史,2007年第5期。

[11]张秋生.澳大利亚卷入越南战争及其澳亚关系的影响.东南亚之窗,2009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外交澳大利亚英国
澳大利亚学校的“失败课”
英国的环保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在澳大利亚骑行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