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两宋军力弱化的原因
2011-08-15聂远鑫
聂远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两宋的经济发展可谓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对外战争却屡屡失败,经济军事反差之大令人错愕。宋代军力不振不能不引起后人反思,这不仅是一项求真求实的工作,在祖国蓬勃发展国际局势波涛谲涌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既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自身的时代特点,其军事概况也与此相近,笔者认为宋代国防的“积弱”无法回避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力惩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积弊的消极后果。“杯酒释兵权”后,“更戍法”、“将从中御”等军事制度,大大地限制了军队的机动性与灵活性,使宋军丧失了国防的主动权,陷入军力弱化的泥潭。宿将兵权被剥夺,军官悉用资望较浅容易驾驭的人物充任,目的只为防止藩镇割据的重演,使宋避免成为短命王朝。“更戍法”使“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固然消除了藩镇割据的隐患,但却造成将领与部队的离心,遇有战事,往往酿成灾难性的后果。如庆历元年(1041)好水川之战,战前“任福在庆州,番汉渐各信服,士卒亦谙练”。临战,任福突然被调至泾原担任主将,“麾下队兵逐差拨,诸军将校都不识面”。[1](卷一百三十二,庆历元年五月甲戌)最后为西夏所败,任福也枪中左颌而死。宋朝后代皇帝们因循僵化地继承了宋初明显带有时限性的政策,如打仗时要依据钦命“阵图”作战,宋太祖出身军旅,所制“阵图”尚能与战场实际相符,后代皇帝们长于深宫,却要遥控前线作战,所授阵图与前线战况往往廖之千里。如太平兴国四年(979)的满城之战,宋太宗对将领们预先“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2](卷二百七十一,《赵延进传》)殿前都虞侯崔翰依图布阵,右龙武将军赵延进冒违诏改阵之罪,建议集中兵力对敌。监军李继隆也说“事应有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2](卷二百五十七,《李继隆传》)崔翰在二人坚持下才改八阵为二阵,最后大败辽军,这是一场违反“将从中御”而获胜的战斗。宋神宗“每当用兵,或终夜不寝”,“手札处画,号令诸将,丁宁详密,授以成算,虽千里外,上自节制”[1](卷三百五十三,元丰八年三月戊戌),结果招致灵州和永乐两次战役大败。高宗时,由宰执大臣草拟皇帝手诏,指挥前线军事。如刘錡在顺昌府遭兀术主力骑兵围攻,若弃城退遁,必被迫歼,秦桧为高宗所起草的御札却令他“择利班师”。[3](卷一百三十六,绍兴十年六月乙卯)
二、宋开国以来“崇文抑武”国策,造成整个社会尚武风气日衰。宋太祖时明确提倡“兴文教,抑武事”,广开科举文选,科举的成功胜过任何军功,以至于有“状元登第,虽将兵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4](《儒林公议》卷上,明刻本)的说法。于是读书成了逐取功名和获得社会承认的主要途径。宋朝虽设有武举,却以试策高低为去留,如仁宗天圣八年(1030)开武举:“武举发,先阅射骑,而试之以策为去留,弓马为高下”。[5](卷三十八,《宋纪》三十八)这样造成了对武士选拔的重文轻武。在官职授予上,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切要职,多由科举出身的文官担任,甚至掌握全国军权的枢密使,州县军队指挥,都委以文官。即使有武官担任要职也常受文人的排挤和压制,如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2](卷二百九十,《狄青传》)在文臣们的诬陷排斥之下,狄青最后被贬知陈州,含恨而死。武举官职低微,地位低下,不足以激发其持干戈以卫社稷、建功立业的雄心。正如苏绅所言“择将帅,汉制,边防有敬左右之臣皆将帅也,唐室文臣自员外、郎中以上为刺史,团练防御,观察节度等使,皆是养将帅之道,岂尝限以文武。比年设武举所得人,不过授以三班官,使之监临,欲图其建功立事,何可得也”。[2](卷二百九十四,《苏绅传》)南宋武举授官较北宋稍高,地位也有所上升,却举非所用,“皆任以榷酤征商之事”。[1](卷一百三十八,淳熙十年九月壬午)赳赳武士不驰骋沙场,却务商理财。宋代的重文抑武,武人地位低下,待遇不公,与此相映成彰的是宋军对外战争中的不堪一击。
三、宋朝奉行“攘外必先安内”观念,长期忽视军备,士兵得不到正规而有效的训练,军队经营商业,武器质量低劣,导致战斗力低下。宋军训练只注重形式而不关心实效。如射箭,则“惟务斗力多而不求所射疏密”,只看重拉弓弩者力气的大小,却不问能否射中目标。弓弩手是宋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时身居西北战区的尹洙指出,马军中十分之八是弓箭手,步军中十分之七是弩手,虽各带剑一口,却不在教练之列,因而宋军不利于近战。[6](卷二十)“马枪止试左右盘弄,而不较所刺中否”“其左右斫、腰射、射脑、一绰子放数箭之类,乃军中之戏”,成了与战斗无关的军事杂耍。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时边任多纨绔子弟”,“军从,娼妇多从之”。[2](卷一百三十七,庆历二年六月已未)如此将官,如此军队,与骁勇善战的马背上的民族交战,焉能不败。宋代军队经商泛滥无度严重地腐化了军中风气,沿边武将以朝廷专拔的军资库钱物、公用钱等官钱作本,经营商业、借贷业,违禁贩运盐、酒、茶等,营私舞弊。上至将领,下至士卒,都沉浸在追末逐利的风气中,严重影响了战斗力。仁宗时,范仲淹“在庆州,日亦借随军库钱回易”,将回易利息“充随军公用支使”。[7](《范文正公奏议·奏雪滕宗谅张亢》)南宋时,这种赢利经营活动导致将帅贪污腐化,军事训练松弛,将成庸将,兵不类兵,战斗力严重下降,在敌人面前一触即溃。宋军使用的武器质量低劣,“长短小大,多不中度”,“铁刃不钢”,弓弩“劲胶不固”。官府武器造作之所,但务充数而根本不考虑使用,主管官员也不检查武器的质量,以至“有器械只虚名,而无器械之使用”。[2](卷一百三十六,庆历二年五月甲寅)
总之,整个宋代,抑制武官,防范武臣是宋朝政治的重要特点,也是其重要弱点,畸形的军事指挥和管理体制,对武人阶层的轻视,军备的荒废,国防上的消极防御令宋朝军力消弱,国力不振,这又势必造成对外妥协苟安,而苟安的政策又继续弱化军力,由此宋代军事陷入了恶性的循环。所以尽管宋朝经济繁荣,但经济实力和文明成果却没有转化为军事实力,从装备到战法较前朝非但没有根本的改变和提高,反而在战斗力上出现了严重的倒退,进而加剧了宋朝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的失衡,最终被后起的元朝所灭。
[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田况.儒林公议.卷上,明刻本.
[5]毕沅.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校点本.
[6]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缩印本.[Z].商务印书馆.
[7]范仲淹.范文正公奏议·奏雪滕宗谅张亢.[Z].上海涵芬楼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