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客观性及其意义
2011-08-15赵渊杰贺雨微
赵渊杰,王 天,贺雨微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客观性及其意义
赵渊杰,王 天,贺雨微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阐述社会分层的客观现象及其形成过程的内部特性,论证社会分层在一定条件下代际传递的客观性。在对这种社会现象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之后,指证和批判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对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偏激认识,并从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角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更多思路。
社会分层;代际传递;客观性
社会分层(soc ial stratification)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1]。指人与人,集团与集团之间出现错落有致的分层现象。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天赋因素①,天赋因素,即与生俱来的、一般无法改变的因素,如智力、家庭背景、性别等。和自致因素。②,自致因素,即通过个体后天的努力可以获得的因素,如职业技能、交际能力、教育等。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这是人类对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2]。究其先天原因中,社会分层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所谓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具体表现为人所处于的社会阶层,代与代间具有明显的遗传性质。举例来说,军人的后代有很多依然从事军人的职业,教师、律师等职业都明显具有代际传递特点。社会分层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人类社会所具有的资源③,此处资源具有广泛的概括性质,具体指物质资源、人际关系资源、教育资源等。有限,不可能做到社会全体范围内的绝对均衡分配,由于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社会分层的出现。纵向分析社会分层现象,会呈现出代际传递的特点。就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特点来看,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稳定性。目前,部分人士认为,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现象是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但社会分层现象代际传递具有客观性,与社会不公平现象并不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一、社会分层现象代际传递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社会分层现象之所以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与其属性有关。前文提及社会分层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社会资源在不同人群中的不均衡分配。这种现象在社会中很难根除,因为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非常有限,而且人的能力也是不均衡的,因此所创造的社会产值是不等的,回报也就相应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分层现象是客观的。从纵向角度分析社会分层现象就会发现,社会分层现象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其子女有相当程度的遗传性,这是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分层代际传递,所谓奋发图强或是坐吃山空都属于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结果,不否认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不属于本研究的讨论域。
人类社会是延续发展的,而延续的基本载体之一,就是家族或是家庭。以经济收入为例,一个家庭的存在,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而根据经济所得的不同,不同家庭在社会中又可以归入到不同的社会阶层之中。而一个正常的人,是在其家庭之中成长的,因此无论是其从小所拥有的物质资料还是所接受的知识文化教育都与其所处的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能够给予其下一代的资源多少,则主要取决于上一代人所处的社会阶层,因此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团体中,社会分层现象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就像帕累托(V ilfredo Pareto)所指出的那样,由于上层统治阶层的成员在智慧天赋和使用强力的能力上不可能始终和他们占有的地位相协调。”[1]一个人在幼年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业已习成的生活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之后发展的一生。客观来讲,经济水平处于较低层面的家庭很难满足其子女成长过程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支出,也不可能为其提供一个较高社会层面的交际圈,而社会阶层较高的家庭,则可以满足其子女在成长阶段所需要的支出,并且在子女步入社会后为其提供一个较高的社会交际范围。社会阶层相对较低的人若想要步入较高的社会阶层,需要付出的努力是社会阶层较高的人的数倍之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超凡毅力与能力,因此,就会产生一个家庭中,一代人与一代人的社会阶层大致趋同。应当认识到,这种分层具有其客观性,因为我们不能迫使较为富有的家庭为其子女提供低劣的教育环境,也不能幻想较为贫困的家庭为其子女提供一流的教育环境。这也不符合正常的社会规律,因为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中的相对概念,符合人类社会的一般特性。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下,人与人,家庭与家庭,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发展状况都是参差不齐的,社会分层中家庭社会集团发展的不同性,是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主要原因,也是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客观性所在。当然,所谓客观性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社会分层具有相对的活跃性,而不是按照一代人与一代人传承,永远不变的。
二、社会分层代际传递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关系
社会分层代际传递还表现在,由于个人的出身不同,其所具有的社会资源也不同。掌握社会资源较多的家族可能长时间掌握、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在社会竞争中,就会出现因为所处家庭背景的不同而竞争力不同的现象。而社会不公平现象,则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权利不公平。社会不公平现象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文明公平的社会机制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冲突,造成社会混乱。目前,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系列不公平现象,个别人将其原因归咎于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上。虽然社会分层代际传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社会不公平现象的程度,但不是社会不公平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但是不合理分配绝对不等同于不均衡分配。“所谓不合理分配,可以表现为社会贫富距离的严重加大,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以及不正之风等不合理现象所导致的社会竞争权利的不公平现象。”[3]社会不公平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社会管理机制的不合理性,而由于社会不公平现象所导致的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层代际传递上可以有一定程度上的体现。以教育资源的接受及升学竞争为例,在这个过程中,所存在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在于,个别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通过非正常手段使得自己的子女或亲属能够获得升学、就业、提拔等资格。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剥夺了其他通过正常竞争手段获得竞争权利的机会。在社会分层代际传递上体现为,一部分特权阶层的人,其子女可以在父辈权力影响下,获取更为优越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则在于社会中教育机构的管理机制出现了漏洞,而不是由于社会分层代际传递造成的。因为如果一个大学教授的子弟从小接受较好的教育,使其储备了相当的知识,在竞争更高教育机会时,就更加具有竞争力。这种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是合理的,不属于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因此,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人们应当将注意力集中到社会问题的解决机制中,而不应当舍本逐末,将其原因归为社会分层代际传递上。这样的话,就会误导人们处理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时的方向。
三、社会分层代际传递对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衡量意义
社会分层代际传递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由于“世袭”引起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具有衡量的作用。由此可以根据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的现象,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来考评这个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首先,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现象除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活跃性。所谓活跃性是指在社会分层的大框架中,代际传递现象占据着一定的成分,但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分层结构应当具有变动的特点,一部分阶层不应在长时间内处于社会的一个固定层面,简单来讲就是贫困人口不应当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与此相对应的是富人阶层也不应当长期地占据着社会上层的统摄地位。健康的社会分层状态应当是一个大的循环状态。社会分层在体现代际传递的同时,还应当为社会不同阶层之间转换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样社会系统才会稳定而富有生机。
其次,虽然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为不同阶层之间进行互换留出通道,但是由于所谓的“空间”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运动状态,很难对其作出静态客观的分析。而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则相对更为稳定。因此,以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来考评社会分层的活跃性,进而论证社会结构在这方面是否健康合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用社会分层代际传递来论证社会不公平现象,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并且还需明确,在这个方面,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现象只是对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一个考评,而绝非致使社会不公平现象存在的原因。仅仅依靠社会分层不公平现象本身来考评社会是否公平合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引入时间概念作为考量。简而言之,即“社会分层代际传递+时间”的方法。因为社会分层代际传递具有客观合理性,而加入时间,就能很好地论证。如果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现象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控制在几代人,则其较为合理,并没有超出其客观合理性的范围之外。但是如果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时间过长,超出其客观合理性的范围,则说明社会机构为不同阶层之间转换的通道不够畅通,这样的社会就不会健康。当然,还应当认识到上述方法中的时间限度作为一个衡量值,并不是完全一致并且一成不变的,它还需根据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之,社会分层代际传递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必然现象,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它并不是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但是却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客观考量一个社会的公平程度。因此我们应当对社会分层的代际传递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正确合理地运用它。
[1]王小章.社会分层与社会秩序一个理论的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1(1):87.
[2]李华林.社会分层及其形成机制的建构[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24.
[3]范伟达,朱红生.多元化的社会学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2011-04-25
赵渊杰(1988—),男,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C913
A
1007-7111(2011)06-0082-03
(责任编辑 魏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