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和荧光电子支气管镜在诊断肺癌中的研究
2011-08-15郑圆圆余泽明
郑圆圆,李 薇,余泽明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云南 昆明 650031)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预后起关键作用。目前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仍是国内外诊断肺癌的最常用方法。而有关于镜下所见病灶性质与肺癌诊断相关性研究较少。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是在电子支气管镜基础上开发的新型气管镜检查技术,该技术的出现使支气管镜在肺癌的诊断、治疗方面均有很大突破。目前该技术在欧美及日本已有报道[1-3],但在国内尚少见。本研究对我院2008~2010年度经支气管镜检查且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肺癌患者,电子支气管镜检查302例与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80例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和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2008~2010年度经电子支气管镜或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且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肺癌患者382例,其中男267例,女115例,年龄33岁~85岁。全部病例X线胸片或胸部CT扫描可见肿块或密度增高影,可疑为肺癌或临床难以排出肺癌可能,而痰脱落细胞检查阴性,最终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结果确诊为支气管肺癌。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302例采用Olympus BF-1T260电子支气管镜检查,80例采用Olympus BF-F260自发性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BF-F260型荧光电子支气管镜同时具备电子支气管镜和自发性荧光检查功能,可在电子和荧光模式间进行切换。全部患者无镜检绝对禁忌症,术中采用刷检和/或钳夹方法取得活组织送检。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者,术者根据镜下肉眼所见病变部位取标本;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者,术者则在电子支气管镜镜下肉眼所见病变部位切换为荧光模式,于反光异常病变部位取标本。镜下未见异常者,术者根据影像学所见判断病灶所在支气管段,取得标本。钳检采用Olympus活检钳,刷检采用Olympus防污染带套取样毛刷。如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阴性而影像学或镜下表现高度怀疑肺癌者,再行支气管镜检查,或行CT引导下经皮病灶活检、胸膜活检、浅表淋巴结活检、胸水病理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或选择开胸手术等确诊。
根据肺癌在电子支气管镜下肉眼所见,主要分为五种类型:1.新生物型,表现为新生物突向管腔,多为菜花样,可为息肉或结节状。2.浸润型,表现为管壁粘膜局限增厚不规则,表面粗糙,粘膜呈纵形皱褶,管腔狭窄,分嵴增宽。3.炎症型,表现为粘膜凹凸不平、粘膜充血、水肿。4.外压型,表现为气管或支气管由于外压明显变形狭窄,粘膜表面隆起、管腔闭塞。5.未见异常型,镜下表现大致正常。
三、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建立数据库,患病构成比、阳性诊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小于0.05或0.001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本研究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302例患者中,根据操作者镜下肉眼所见病变性质可分为以下5组:新生物组112例;浸润组33例;外压组75例;炎症组32例;未见明显异常组50例。共确诊患者170例,包括鳞癌80例,腺癌42例,小细胞癌30例,其它类型肺癌18例,阳性诊断率56.3%。余132例经手术、经皮CT引导下肺穿刺、胸水找脱落细胞、胸膜活检等确诊。镜下可见病变的诊断率为65.9%,其中病灶为新生物者诊断肺癌108例,诊断率96.4%,浸润组诊断肺癌27例,诊断率81.8%,外压组诊断肺癌14例,诊断率18.7%,炎症组诊断肺癌17例,诊断率53.1%,未见异常组诊断肺癌4例,诊断率8%。电子支气管镜下肉眼分组所得的阳性诊断率均不同(χ2=172.747,P<0.001,两两比较 P 均 <0.05)。
本研究确诊为肺癌并行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80例患者,均先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再切换为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分型仍按电子支气管镜下肉眼所见分五型。荧光电子支气管镜下正常组织显绿色,病变部位反光异常,为紫色或紫红色荧光。于反光异常最明显部位多点取标本,共确诊55例,诊断率68.8%,高于电子支气管镜诊断率(χ2=4.296,P<0.05)。其中,新生物组28例,病变部位均可见反光异常,诊断肺癌27例,诊断率96.4%;浸润组10例,病变部位均可见反光异常,诊断肺癌9例,诊断率90%;外压组19例,反光异常9例,诊断肺癌7例,诊断率36.8%;炎症组9例,反光异常8例,诊断肺癌7例,诊断率77.8%;未见异常组14例,反光异常6例,诊断肺癌5例,诊断率35.7%。其中新生物组、浸润组和炎症组阳性率高,明显高于外压组和未见异常组(χ2=28.543,P<0.001),荧光电子支气管镜肉眼分组中未见异常组诊断率高于单独使用电子支气管镜(χ2=6.952,P<0.05),浸润组、外压组、炎症组诊断率亦高于单独使用电子支气管镜,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既往有很多学者研究表明,普通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率与肿块的大小、部位有关。据文献报道,影响诊断率的主要因素有病变的大小和病变部位。病变的大小:病灶<2cm,诊断率4.4%,病灶>6cm,诊断率60%[4]。有关于镜下所见病灶性质与肺癌诊断率相关性的研究较少。2001年Karahalli等人[5]的研究中,将镜下所见病灶分为以下3类:新生物、粘膜下病灶及浸润性病灶,各类病灶经钳夹活检组织病理的诊断率分别为84.1%、84.6%、77.3%,而经支气管毛刷活检细胞病理的诊断率分别为68.3%、53.8%、77.1%。该文旨在评价经气管镜钳夹活检是否有必要联合毛刷活检。
本研究302例肺癌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均认真术前准备,谨慎规范操作,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出现,170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和/或气管镜毛刷刷检确诊,诊断率达56.3%。与前述国内外报道的诊断率相近,提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另外,本文将电子镜下所见病灶更加仔细分类,结果显示镜下肉眼所见病变性质与肺癌的诊断率有关。且检查安全、有效,患者可以耐受,并发症少。
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是更新的气管镜应用技术,利用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自身可发射荧光的特性,根据其发射荧光的色彩不同来判断粘膜是否发生癌变。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用波长442 nm的蓝色光照射支气管粘膜,激发粘膜下的荧光物质,可以辐射出波长520nm的绿色荧光和波长630nm的红色荧光,在不同组织中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的比例不同,可以显示不同颜色的图像[1,2]。荧光支气管镜下正常组织显绿色,随着组织学向肿瘤的进展,细胞从正常、增生、化生、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直到浸润癌的出现,绿色荧光波谱范围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最终表现为紫色或紫红色荧光。尽管目前对于不同组织产生不同颜色荧光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有文献报道,荧光镜通过对早期癌产生的荧光色彩的识别,能检测细微至表面1nm以内甚至只有数层细胞厚度的病变,发现气道粘膜病变的能力远高于单纯借助肉眼观察的普通气管镜,荧光镜发现粘膜异常的敏感度可以达到普通气管镜的1.5~6.3倍[6-8]。然而粘膜的炎症、充血及损伤等因素都可能干扰诊断结果,假阳性率较高,是该技术目前最大的不足[9]。
本研究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率68.8%,高于电子支气管镜诊断率。其中新生物组、浸润组和炎症组诊断阳性率高,明显高于外压组和未见异常组。荧光电子支气管镜肉眼分组中未见异常组诊断率高于单独使用电子支气管镜。浸润组、外压组、炎症组诊断率亦高于单独使用电子支气管镜,但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样本量小有关。提示荧光电子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镜下所见病变与荧光电子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率相关,荧光电子支气管镜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主要是由于荧光电子支气管镜下病灶部位可有反光异常,敏感性更高,于反光异常最明显的部位多点取标本,针对性更强。特别是电子支气管镜下未见异常而荧光电子支气管镜下有反光异常者,于反光异常最明显的部位多点取标本,比单纯根据影像学所见判断病灶所在支气管段取标本,病检阳性率更高。然而,据临床观察,我们的体会是荧光镜检查假阳性率较高,尤其是瘢痕组织、支气管壁机械损伤、炎症、胸部放疗等,诊断主要建立在对镜下所见的病灶进行钳夹或毛刷涂片来取得病理标本。
综上所述,荧光电子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诊断率高于单独使用电子支气管镜,充分利用荧光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LAINS, MACAULAY C, HUNG J, et al.Detection of dysplasia and carcinoma in situ by a lung imaging fluorescence endoscope(LIFE)devic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3,105:1035-1040.
[2]LAIN S,MACAULAY C,LE RICHE JC,el al.Early localization of bronchogenic carcinoma[J].Diagn Ther Endosc,1994,1:75-78.
[3]IKEDA N, HONDA H,HAYASHI A, et al. Early detection of bronchial lesions using newly developed videoendoscopy-based autofluorescence bronchoscopy[J].Lung Cancer,2006,52:21-27.
[4]朴香顺.纤维支气管镜与肺癌临床特点检查探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7,2(8):68.
[5]KARAHALLI E,YILMAZ A,TURKER H.Usefulness of various diagnostic techniques during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or endoscopically visible lung cancer:Should cytologic examinations be performed routinely?[J].Respiration,2001,68:611-614.
[6]UENO K,KUANNOKI Y,LMAMURA F,et al.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lungcancer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J].Respiration,2007,74:304-308.
[7]HIRSCH FR,PRINDIVILLE S,MILLER YE,et al.F1uorescence versus white-light bronchoscopy for detection of preneoplastic lesions: a randomized study[J].J Natl Cancer last,2001,93:1385-1391.
[8]LOEWEN G,NATARAJAN N,TAN DF,et al.Auto fluorescence bronchoscopyfor lungcancer surveillance based on risk assessment[J].Thorax,2007,62:335-340.
[9]LAMB,WONG MP,FUNG SL,et al.The clinical value of autofluorescence bronchoscopy for the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J].Ear Respir J,2006,28:91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