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2011-08-15任守忠何书华王继浩张志远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3期
关键词:药理药理作用药理学

任守忠,何书华,王继浩,张志远

(海南医学院:A.药学院;B.附属医院药剂科;C.附属医院中医科,海南海口 571101)

如何提高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任守忠A,何书华B,王继浩C,张志远A

(海南医学院:A.药学院;B.附属医院药剂科;C.附属医院中医科,海南海口 571101)

中药药理学是介于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与许多学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所涉及的知识广且难以理解。为了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改革。

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探索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骨干课,它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医学和中药学的桥梁,与许多基础学科如中药学、方剂学等密切相关,在中医药的基础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应用学科,中药药理学在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好中药药理学这门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前提,也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及中药临床提供了保证。笔者就如何提高《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进行多方面的摸索与探讨,在此就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1 问题导入式教学

在正式讲授本次课的内容之前,用3-5分钟时间以PPT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恰好就是本次课的重点。如通过引入一个好病例来把学生带入“课堂”,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解表药这一章时,就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感冒”的病例。从感冒的病因病机到临床表现,最后,治疗药物选择留给学生去考虑,从而导入本次课讲授内容,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从一开始就了解学习这章内容的目的和意义,带着目的去学习,学有所用。又如对中药毒性的教学,介绍一些不良反应事件如“马兜铃酸事件”、“鱼腥草注射液事件”等后,请学生思考它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毒性?以此说明中药毒性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随即介绍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及如何来测定这些毒性,在课堂讲述后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很多都是对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此部分内容贯穿于各论中各类中药教学过程的始终。可当堂提问,或课后完成,下次上课时提问。如解表药与西药解热镇痛药在治疗感冒方面有何区别?且难度适宜,只要认真地去思考,就能得出答案。教师在此环节要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并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 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教学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理论课教学,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也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用中药现代实验研究的成果来阐明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体现中医药特色,又要避免枯燥的填灌,所以,应在教学中融人教师个人的科研实验经历和见解,使科研能为教学服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解表药”一章中,补充介绍筛选该类药的发汗、解热实验动物模型及研究方法等等[1]。既提高了学生听课兴趣,也帮助其理解中药药理学内容和现代研究方法。具体方法是:首先,介绍科研内容和设计思路,如介绍本教研室教师主持开发的中药新药,从选题、论证到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的过程及中药药理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并对新药研发的过程有初步的了解。其次,重点介绍中药药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的方法,中药药理实验与西药药理实验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西药几乎都可以做出半数致死量而中药特别是复方往往只能做最大耐受量等,并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去思索、去创新。最后,介绍中药药理实验的特点和难点,如复制中医证的模型是中药药理的特点也是难点,只有复制病症结合模型才能更好阐述与中药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可在讲授《中药药理学》各论部分时分别穿插讲授每一类中药常用的试验方法和一些常用的病症结合模型。

3 整理与总结方法

中药药理学各论中不同章节药理作用不同,每章中不同中药的药理作用也不尽相同,而且,每味中药又有多个药理作用,如果是按照书上写的让学生去记的话,这样不仅量大难记,而且容易混淆,所以,应学会归纳和总结,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理解,相互促进,而不能死记硬背。如解表药这一章,他们有共同的药理作用即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和调节免疫,在记各味时,应该重点记住除共同药理作用之外的其他药理作用和特点,如麻黄,重点记住它升高血压、强心等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理作用以及其发汗作用的特点。这样需要去记忆的东西就相对减少了很多,且也不容易混淆。每一章学完以后都要引导学生去总结。

在讲授某些具体的中药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时,教师应通过推理,一步一步地得出其作用机制,如在讲解青皮抑制体外胃肠平滑肌收缩,缓解痉挛的作用机制时,首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实验研究方法:在体外肠管的台氏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药液阿托品(M受体阻断剂)、乙酰胆碱(M受体激动剂)、妥拉苏林(a受体阻断剂)、氯化钡(化学性刺激肠肌)等,观察肠管的收缩情况,在分别加入青皮的提取液后,观察肠管的收缩变化。通过以上实验结果,让学生自己得出其作用机制:青皮抑制体外胃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与阻滞M受体、兴奋a受体及直接抑制胃肠平滑肌等有关。

4 引入新成果和新方法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2],在教学中穿插介绍中医药在国内外应用中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引发学生对《中药药理学》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此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如在讲授清热药时要将清热药在防治重大疾病(SARS、H1N1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中的作用、青蒿素在非洲抗疟疾方面的作用等内容加入进去。在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讲解中插入马兜铃事件、中药注射液(鱼腥草、双黄连、刺五加)的不良反应、小柴胡汤事件,在讲解泻下药大黄的“泻剂结肠”作用时,可以结合排毒养颜胶囊事件。这些事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这些事件,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注入新的活力做到与学生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信心,另外,也要让学生看到在中药药理的研究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

5 中西医结合融会贯通

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因此。在授课方面也必须坚持中西结合原则,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中药药理学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这是方向问题,否则就变成天然药物药理学,在授课过程中始终要体现中医药特色。例如,在讲授中药的药理作用时,首先介绍中药功效主治,然后介绍与其相关的药理作用。一个功效可包含几个药理作用,而一个药理作用又可支撑不同的功效。同时,要以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做铺垫,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相对比较薄弱,鉴于此教师在讲授相关药理作用时,若涉及到免疫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医学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也可预先安排学生复习相关基础知识,有了医学基础知识做铺垫,学生们再学习中药药理学就容易理解了。如介绍中药对免疫系统有增强或调节作用时,应先介绍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如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功能后,再讲解中药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这样来介绍中药与免疫相关的药理作用及机理,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涵义

6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手段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它与西药药理学研究有明显区别,如中药药理研究涉及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尚存在很多争议。怎样在中药药理的研究中达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一直是中药药理研究者关注的话题之一。在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中药药理学研究甚至是中药学研究的难点及关键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写出研究进展或综述报告,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以活跃学习气氛。此环节教学的开展,可增加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的主动性,使其能发现问题和不足,明白未来自己努力和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这样可以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另一方面,每章重点讲解大纲要求的代表药物,其它药物让学生自学,并每章选取一个自学的药物写出综述报告或药理实验设计。

如何提高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教学研究和探讨来寻找出更加合适的方法,以使中药药理学教学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需求。

[1]陈 奇.中药药理实验方法(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侯家玉.中药药理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G642.0

A

1006-2769(2011)03-0572-02

2011-01-19

任守忠(1977-),男,山西人,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中药药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药理药理作用药理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金化浊方治疗慢阻肺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以及对其药理作用分析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分析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茶树油药理作用及包合技术研究进展
高职院校动物药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伊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冬虫夏草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