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德国FH实践教学模式在药学本科药理学实习中的应用
2011-08-15朱红艳孟国良
朱红艳,孟国良
(南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江苏南通 226001)
探索德国FH实践教学模式在药学本科药理学实习中的应用
朱红艳,孟国良
(南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江苏南通 226001)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其专业实习过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药学本科药理学实习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出在药理学实习过程中借鉴FH的成功经验,开展丰富多彩、创新开放的实习教学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投入竞争机制,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在药理学实习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全面型药学人才。
实践教学;药理学实习;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德国的FH(Fachhochschule)即高等专科学校,其英文名称于1998年统一为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故现多称之为应用科学大学[1],是一类旨在培养德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大学。在人才培养方式、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等方面FH积累了大量值得中国高校学习和借鉴的经验[2]。
德国FH教育最具特色的就是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也是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大部分中国高校已经注意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促进实验课程及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以理论课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对于一些应用型的本科专业,显得尤为突出。因此中国高校还必须进一步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模式。
药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化学、制药工艺、分析、生物、医学等多种应用型的专业。为了满足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药学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药理学是药学学科中的一门实践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专业,主要为新药研发、临床药学等相关医药产业服务。而且,药理学重要理论的来源都是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获取的,因此药理学专业的实践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药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能,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医药产业服务,为人类的健康作贡献。
1 药学本科药理学实习的现状及特点
药学本科生的实习通常有教研室实习、教学医院实习、医药企业实习等类型。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更高层次的药学专业人才从事新药研发等相关研究。药学本科生选择在教研室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研发技能,为进一步深造、工作打基础。教研室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型科研专题的实习和应用型横向课题的实习这两种。学生通过这两种形式的实习可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尽快转换角色,由一名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具有自主学习和工作能力的业务骨干。我从事药理学工作有十年之久,负责或参与多次药学本科药理实习的带教工作,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发现目前高校的药理学实习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结合自身的实习带教经验谈谈药学本科药理学实习的现状及特点。
1.1 药学本科药理学实习内容不够系统完善
药学专业是南通大学新开设不久的一个专业,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在实习教学方面经验不足,所以在安排学生教研室实习后,对其缺乏系统地管理。导致实习内容不够充实完善,主要表现在:①实习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起到辅助作用,仅仅是完成带教老师课题的一小部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②在药理学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习内容比较单一、肤浅,主要就是准备实验仪器、洗刷玻璃器皿、饲养动物、给动物给药,协助老师取血、取标本、检测一些生化指标等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内容实习机会较少,比如:培养细胞、建立细胞模型、逆转录PCR、蛋白免疫印记技术(Western Blot)等;③实习过程中过于偏向理论知识的研究,擅长查阅文献,书写综述,但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方面表现在独立操作能力不强,另一方面表现在过于教条,对新出现的实验现象不能灵活使用理论知识解释,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非常困惑。
1.2 药学本科药理学实习缺乏创新性、主动性
目前的实习体制不利于学生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学生在药理学实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带教老师安排其做什么实验,学生就做什么,依然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缺乏主动性,对课题研究背景等认识不够,从而不能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中更是缺乏创新性。
1.3 药学本科药理学实习的实践性还不够突出
药理学研究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新药研发的临床前实验服务的。临床前实验主要包括临床前药理、药效、药代动力学、毒理(急性毒理、长期毒理、生殖毒理、遗传毒理)和制剂安全性试验评价、药物制剂等,所以药理学实习的实践性是非常强的,他包含了大部分的临床前实验。但从目前的药理学实习过程来看,许多实习过程并没有涉及到应用型的新药研发实验,还是承袭了药理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偏重于本科教学时期的实验内容,而缺乏实践实习的实战经历。
2 德国FH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
德国FH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决定其实践教学的模式特色。它要求学生做到:能借助理论科学方法,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完成新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在应用理论、科研方法的技术性生产中引进、优化和监控新方法、新工艺的使用。培养出来的学生通过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实践训练,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职业人才,被德国经济界和工商管理界称为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的“桥梁式的职业人才”[3]。
为达到FH的培养目标,FH的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科学地解决问题,活动能力-实施各种计划和活动,适应能力-及时对社会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学习能力-用科学的方法接受新的知识[4]。FH的实践教学还注意运用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方法:练习方法-学生单独或以小组形式解决复杂问题;考察方法-参观企业,了解实际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案例方法-学生扮演企业中的各种管理员,然后召集会议,对某种情况进行讨论,并做出决策。德国FH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期讲座;实验、练习、模拟和仿真、计划练习、项目研究和学术交流;在企业和工商业的综合实践;学业和硕士学位论文[5]。
德国FH的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对于药学本科的药理学实习具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创立自主创新、开放互动的实验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促进产学研的紧密合作等方式,来推动药理学实习的实践教学改革,从而改进目前药学本科药理学实习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实习质量,提升学生素质。
3 在药理学实习中应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
3.1 开展丰富多彩、创新开放的实习教学模式
丰富多彩的实习模式是指学生可以自己建立实习小组、拟定药理学实习课题;或是参加指导老师的相关课题项目;也可以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项目。开放的教学平台是指在药理学实习过程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实习时间、空间、仪器、设备以及开放的技术支持。通过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活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3.2 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与医药企业实现“产学研合作”,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①可以通过参观医药企业了解实际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参加企业的相关专业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与医药企业共建项目研发、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药理学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教师可以进行技术开发,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完成项目研发,学生合作平台一方面可以完成毕业实习课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专业操作技能,为今后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学生经过“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实习后不仅在专业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的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就成为了用人单位的抢手人才。
3.3 投入竞争机制,提高毕业实习的质量
在药理学实习过程中,如何保证实习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提供一个开放创新的实习环境、一项系统完善的实习内容固然重要,但这还不足以保证药理学毕业实习的高质量完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还需增加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①在药理学实习过程中,组织专业知识技术竞赛。可以是理论知识的专场比赛,也可以是基本实验技能的竞赛,包括:小鼠尾静脉注射、大鼠眼眶取血、家兔颈动脉插管等等。通过竞赛,无论是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技术水平都可以得到飞速的提高。②设立奖学金制度。根据学生的毕业课题设计、课题实际完成情况以及毕业论文的书写等方面,评选出优秀的药学本科毕业生。以此激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争取更好的成绩。③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科技创新比赛。比如: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创业项目等。
总之,德国的FH教学模式在培养实践性人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尤其值得在药学本科药理学实习过程中推广应用。在药理学实习过程中要树立实践教学的新理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的社会环境;将实践教学与科研合作、社会服务统一起来,将人才培养与社会责任、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建立合理的机制,搭建有效的平台,培育良好的企业与社会环境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1]李好好,卡尔-维尔海姆.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32-36.
[2]舒光伟.德国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5(3):72-75.
[3]南仲信,阮 尹,徐向东,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探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21(4):394 -396.
[4]王群珉,李康康,翁震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5(12):81 -82.
[5]黄亚妮.德国FH实践教学模式的特色剖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67-69.
G642.44
A
1006-2769(2011)03-0493-03
2011-01-14
朱红艳(1978-),女(汉族),江苏南通人,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