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2011-08-15刘旭东张晓丽
刘旭东,张晓丽
(1.河北联合大学办公室;2.唐山长青实验小学,河北 唐山 063000)
医学人文教育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刘旭东1,张晓丽2
(1.河北联合大学办公室;2.唐山长青实验小学,河北 唐山 063000)
医学人文主义的本源属性决定了医学教育要具有人文性教育的特点。从分析人文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入手,以历史分析方法梳理了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医学人文教育的起源、发展与现状,旨在明确医学教育是融合并平衡专业(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生态性教育系统,批判了历史进程中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忽视与不足,探讨了加强当代新人文主义医学教育的举措。
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医学教育;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从本质上讲是人学,它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因此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学科,医生是最富有人情味的职业。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当代对医疗卫生人员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医学教育的内涵规范了医学的发展应为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应成为具有医学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综合分析法,从人文主义的起源出发,以时间序列梳理了医学人文教育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全面揭示了当代医学教育的新人文主义本质,是融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生态化教育系统。
1 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从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来看,早在15世纪,在自然科学尚未分化、成熟的条件下,“人文科学”一词就获得了比较准确和专门的定义,人文教育早于科学教育在大学里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做好了直接准备。
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对科学的欲望开始不断膨胀,科学主义思潮迅速发展。然而,西方各国的教育却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仍占主导地位,教育内容空洞无用,严重脱离社会需要。为改变这种面貌,欧美诸国开展了一场科学教育运动。到19世纪后半叶,对科学的崇尚已发展成为对科学极端迷信的泛科学主义,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关键时段内,脱胎于早期人文主义的科学主义思潮终于在大学取得“霸权”地位。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了空前的繁荣,各国政府都大力支持本国的科学研究,大力加强科学教育,使得人文教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因此人们开始对“泛科学主义”的后果展开了全方位的反思和批判。
现代意义的人文主义教育应该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整统一,新人文主义教育提倡的伦理价值包括:理解与和平、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敬重自然等。符合现代精神的新人文主义教育应不断指导着教育实践的开展,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医学的人文主义本原属性和医学教育的人文主义本质
2.1 医学的人文主义本原属性
人文思潮与科学思潮博弈的历史同时也是医学人文教育兴起、发展的一部历史,而后者总是与前者相伴相随。纵观人类医学发展史,医学领域里充满着人文因素和人文精神的光芒。古代智者对医学本质和价值具有深刻的理解,许多伟大的医学家不仅对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具有高尚的道德风范。他们的思想和业绩可作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生动教材。医学的人文主义属性表现在,一是随着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由原来单纯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起来认识;二是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新定义认为,健康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就赋予了医学的人文社会属性;三是现代临床不仅是一个纯粹的自然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对临床来说,疾病的发生一般都有社会的原因,有社会性,而且医学的治疗行为,使用的方法、手段,包括临终关怀也是有社会性的[1]。综上种种,无论从历史本源,还是从社会实践角度,都能探究到医学的人文主义属性。
2.2 医学教育的人文主义本质
现代医学教育是一部由传统经验教育向现代实践教育转变的历史,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医学教育却很少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要么强调宗教伦理,要么出现“泛科学”的极端。12世纪初,欧洲早期大学大多数只设神学系、法律系和医学系。当时的医学学习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形式,通常是以一种纯理论的方式教授。大学课程由所谓“七艺”构成,哲学和法律是单独教授,而医学通常是在哲学的部分来讲解。因此在最初,医学多被认为属于文科[2]。据此,从医学教育发展史来看,医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的本质。
3 当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兴起、发展与现状
3.1 西方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的兴起、发展与现状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医生仅仅关注专业本身,从而造成患者群体对于医学专业产生对立情绪,在越来越多的社会政治活动中,普通民众对医疗健康保障的诉求越来越多。针对这种社会现状,60年代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和南伊利诺大学开始成立医学人文系,而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也开始强制在住院医师的临床培训中增加对医学人文方面的考核。此后医学人文研究快速发展,开展相关研究的院校数量迅速上升,到1999年,75%的美国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人文课程。1982年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1995年起创刊发行《Academic Medicine》专门发表医学人文相关文章。此后,JAMA、Lancet等顶级杂志亦开始增设相关内容版面[3]。根据医学人文教育的两个目标,美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先驱之一唐尼J.塞尔夫(Donnie J.Self)提出医学人文教育的两大教学方法:经典人文学法/情感培养法,人文心理学法/认知培养法[4],这两种方法都对提高医学人文素养具有指导意义。
英国看重人文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开发资源到开发大脑,在《明天的医生》报告中提出医学教育和实践中要加入更多的平衡课程,以达到医学人文与医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以至包容。日本也针对医生缺乏人文知识的问题,注重实施《全人的医学教育》[5]。
西方发达国家医科大学的人文学科课程设置广泛,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等等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环境和相当广阔的学习医学的文化背景。20世纪上半叶,欧美各国主要是通过医学史课程来培养医学生对医学中人文价值的认识;在20世纪下半叶,医学伦理取代了医学史,成为医学生认识和分析当代医学危机的工具。医学人文学科作为一个由多学科交叉、综合形成的学科群,正是旨在确保医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当、公正与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与协调发展。
3.2 医学人文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在中国的发展道路至少有三条“脐带”是清晰明朗的,他们分别是杜威的实证主义,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恩格尔的新医学模式[6]。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实行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分离的政策,人文医学教育难有立足之地。80年代,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开始恢复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就全国总体说来,依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一是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比例较低,课程设置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医学人文教育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全程化程度不够;三是医学人文教育高素质人才缺乏,师资力量比较薄弱[7]。
另外,人文教育和临床教学在对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上也有不同,造成在进行理论人文教学与实践人文教学方向、方法、手段上出现断层、分歧,从而难以实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目的。
4 当代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举措
社会(特别是病人)对更高健康目标的追求激励着社会向更高目标发展医学教育。然而医学教育重科学、轻人文的现状和医疗实践的伦理缺失都使得公众对卫生事业产生不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认为有必要承诺在医学教育领域推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
国外发达国家重视医学教育的人文特征,改变医学的“纯科学技术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对医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强化了医学预科的人文教育。他们在开设传统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同时,还逐步开设了一些以现实生活问题为中心的,需要跨学科解决的专题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美国医学院校注重理论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各院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讲座,以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医学人文课程强调跨学科性和交叉性,针对每一门课程的论题,综合运用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去分析探讨[8]。
进入21世纪,我国在医学教育领域也更加注重加强人文的学科建设,比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建立医学人文学科平台,旨在使北大成为国内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文人才的基地,促进我国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力,最终使北大医学人文学科教育与研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韩启德副委员长认为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一是要从教师做起,在校园形成浓厚的医学人文底蕴;二是要利用各种场合,呼吁大家对医学人文的重视;三是要创新教学形式,使医学人文学科课程的教学形式成为大家欢迎的形式,不能单纯说教;四是要培养医学人文“大家”。
我国的台湾地区针对医学人文教育领域存在的“传统与现代的割裂”和“医学专业与人文通识的断裂”病垢,在医学人文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课程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开展”,并相应地规划了课程。
5 结论
人文教育是一种唤醒人的“主体性”,以促进“人的觉醒”的教育。这种“主体性”的涵义在于:受教育者是一个“主体”,相对于受教育者以外的客观情境(诸如文化世界、社会、政治、环境或自然世界)等“客体”的变化而言,主体应优先于客体,只有受教育者才具有优先性。现代人文教育就是一种促进人的主体意识觉醒的教育,使人可以挺立心志,自作主宰,而不再屈从于人以外的“客体”的宰制[10]。现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目的应是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独立于外界因素干扰诱惑之外,清心明智,能弘扬美好医德的教育。
从人文主义的历史起源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兴起、发展历史过程来看,医疗事业源出于慈悲之心,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医学生慈悲之心确实是医学院校师生亟应深思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之下,医学人文教育确实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医学人文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通识教育、循证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也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一个本质特征。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必须以激发学生“心灵的觉醒”为目标,只有经过这种心灵的觉醒,医学生才会将医疗事业当作一种神圣的“召唤”,而不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只有这样的医学专业与人文通识平衡的医学教育,才能造就德才兼备的现代医疗卫生人才。
[1]陈汉想.医学的人文属性与医学生素质教育[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92 -1893.
[2]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2-254.
[3]焦 洋.一位年轻医师眼中的美国医学人文教育[N].健康报,2009-04-24(3).
[4]足立智孝.美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历史与理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12.
[5]杨 苏.国外高等教育重视人文教育[J].中医教育ECM,1999,9:50.
[6]王一方.医学人文:风云际会60年[J].中国医院院长,2009,19:86.
[7]熊俊伟.医学人文教育意义、现状及改进对策探讨[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a25b60100b6qz.html.
[8]曾 贞.国外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我国医学类院校的影响[EB/OL].http://www.lunwen78.com/New-712.html.
The Origin,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LIU Xu-dong1,ZHANG Xiao-li2
(1.General Office,Hebei Union University;2.Tangshan Changq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Tangshan 063000,China)
With a humanist origin property,medical education has humanistic features essential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ism,and with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analysis,combines the history of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origin,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education.By integrating and balancing the technology(scientific)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this paper aims to make it clear that medical education is an eco-education system,criticize the negligence and lack of medical humanism education in history process,and strengthen the new humanism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education.
humanism;scientism;medical education;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G40-012
A
1006-2769(2011)03-0529-03
2011-02-17
刘旭东(1976-),男,河北省唐山市人,河北联合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外国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