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阈下武德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透视
2011-08-15马国顺陈永辉
马国顺 陈永辉
(湖南警察学院警体部,湖南长沙410138)
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阈下武德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透视
马国顺 陈永辉
(湖南警察学院警体部,湖南长沙410138)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提出的公民道德要求和准则。文章在社会主义荣辱观视阈下,对传统武德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传统武德中的“忠”、“勇”、“侠”、“义”、“仁”思想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价值理念上具有许多契合点,能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了武德文化的时代性。
社会主义荣辱观武德和谐社会价值理念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个性。武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处世方法等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及行为习惯深刻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武德作为武术道德文化,展示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它能被历代习武者遵循,并为广大百姓借鉴利用,充分说明了它先进性的一面以及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教育价值的一面。今天,提倡武德教育,对我国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民族精神培育以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站在价值观的角度,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武德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是培育精神文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对现代国民提出来的道德要求,更具有现代意义。武德的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文精神所具有的价值意义,而这也正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反映的实质内涵。武德的转型、升华、现代运用有利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当我们用发展观的观点来研究武德价值时,目的就在于通过寻找它们的契合点,以促使我国广大民众通过武德教育,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1 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知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的小康建设需要民族精神支托。而当前社会是世界各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的社会。文化的交融和渗透必然会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树立。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国人思想境界,升华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是势在必行的战略方针。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来的。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即“八荣八耻”。“八荣八耻”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范畴和基本道德的实质性内容,是“以德治国”的进一步体现,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国民道德教育,培育国民素质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2 武德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价值是事物(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价值作为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它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性。武德作为习武、用武之人的德性。武德的价值观表现为武术道德对习武人以至社会生活的有用性。武德的价值观是客观的。一方面,价值必须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这就是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所固有的属性。马克思说:“一物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因而对人来说是财富的要素,正是由于它本身的属性,如果去掉使葡萄成为葡萄的那些属性,那么它作为葡萄对人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武德之所以具有价值,正是因为它本身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另一方面,武德的价值观总是为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所制约。人的需要本质上是社会性的需要,社会性的需要归根到底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并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物质生产不仅决定需要的内容和满足需要的方式,而且,“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武德作为尚武人的道德需要,它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践和发展。没有现实的物质条件,也就不会有武术道德内容和体现形式。武德是对人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格标准等的制约。因此,武德价值观又具有主体性。某种物质或精神是否具有价值,不是以其自身的属性为基准,而以主体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客观需要为基准。马克思说,人们“赋与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武德的价值观总是表现为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尚武人士对社会道德观念的需要。而这种主体性需要又是通过习武、用武者的创造性实现的。武术道德的规范运用,需要尚武人士在实践基础上,对原有的价值观念、价值形态、实现方式进行创造性活动,以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的需要。因此,武德价值观从本质上讲是创造的,发展的。
基于客观性和主体性,我们要辩证的运用武德。武德作为文化观念流传至今,有它先进性的一面,有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价值。它“能够主动地吸收社会主流道德的成果与精神价值,并使之经过消化积淀而成为自身的有机部分”。它是发展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武德,并不是要把自己置身于过去的时代环境,而是要站在现代社会,用发展观的眼光去继承和发扬它。当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当“八荣八耻”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时,武德的现代继承和发扬就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3 武德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质内涵的反映
武德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孕育,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基础。古代社会中,对习武人乃至社会最具有价值意义的莫过于传统文化中的“忠”、“勇”、“侠”、“义”、“仁”等道德思想。虽然,它们的价值总是受当时社会统治阶级的伦理道德影响,因而呈现出或这或那的封建性,但主流是进步的,对社会发展是具有意义的。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思想道德体系,应该具有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特点。“忠”、“勇”、“侠”、“义”、“仁”等虽然为武行道德,但同时也是历代百姓所遵循和借鉴的道德准则,从社会基础来看,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作为现代国民的思想道德体系,其与中华传统美德的承接点就在于“忠”、“勇”、“侠”、“义”、“仁”等道德思想。当然,要使这些武德思想具有现代意义,需要对其进行升华、转型、更新,科学运用。
“忠”过去认为是“忠师”和“忠君”。武术界中流传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尚武人只要踏入习武门槛,就要永远忠孝于师父,不允许背叛师门。昆仑派的《昆仑剑箴言》中写到:“人品不端者不传,不忠孝者不传,……。”释德虔所编的《少林武术大全》“十禁”中也明确规定:“一禁判师。”“忠君”在封建社会,具有爱国的意思。虽然,武林人士也有过“愚忠”现象,但主流是进步的。岳飞的精忠报国,抗击金军;唐初,少林和尚的弃隋扶唐救助李世明;明代中期,少林和尚的抗倭杀敌,精忠报国,从一定意义上讲,都体现了习武者的爱国精神。历代武林豪杰的报国事迹,不少文献均有记述。
今天,在和平发展为主题的社会里,爱国主义精神显然已不是过去那种唯一的战场上的英勇杀敌,我们继承武德中的“忠”,重要的是学习它的忠心爱国意识。这种爱国意识是进步的。只是实现其价值时,其实现方式、内涵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而改变。社会主义社会里,应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忠于党、忠于人民。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探索、钻研科学技术,积极献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用自己的知识为实现祖国富强而服务。
“勇”和“义”是儒家和兵家所推崇的道德准则。有勇才能有义,武林嘉许的勇,是能“安天下之民”的大勇,为赴国难为匡扶正义的勇。真正武林高手,表现为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心怀大勇,自然豁达大度,为报效国家民族,扫除奸邪,为民除害,会颜然决在,行果敢之举。“勇有于气者,有勇于义者,君子勇于义,小人勇于气”(《二程集·河南程氏外书》),明确指出持勇用勇的不同意义,小人把勇作用于狭隘的个人利益,而君子则把勇作用于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武林中人,必仗义行侠,才可能树立起受人崇敬的人格形象。《孟子》中的“舍身取义”之气节,正是千百年来武林所提倡和践行的精神。“义”具体地说,体现为正义,武行之义往往表现为在维护国家和民族、百姓利益时,敢于赴汤蹈火,扫奸除恶,惩办豪强,敢于扶弱济贫,不计个人得失。重义轻利、见义勇为是武行的一贯教育传统。“侠”是尚武人士行武用武的行为表现,重气节、讲承诺、言行一致、轻生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果敢义举是侠的本色。武术名人吴图南在其《国术概论》中讲到,习武的“意义除包括拳术器械之外,当以修身养性唯一之目的。养成勇敢奋斗,团结御辱之精神,培养雄伟侠烈之风气,扬民族固有之技能……”。
“勇”、“义”、“侠”作为武林人士遵循的道德品质行为,能流传下来,就在于它们的价值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百姓利益。为了百姓利益,武林志士始终能做到守信、团结、奋斗、勇敢。这在封建社会与封建统治阶级伦理思想是相悖的。但它们在当今社会却显示出了其先进的一面,当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时,它则为社会主流道德服务,即坚持正义、扫除邪恶、敢于奋斗、不畏艰险、言行一致、为民服务。即便是在当今法治社会,社会的安定,仍需它们来支托。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能促进“依法治国”。特别是面对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许多国民经受不住美色、金钱诱惑,追崇金钱至上,淫逸恶劳,贪图享受,甚至不惜生命,违法犯纪。因此,需要广大国民树立“勇”、“义”、“侠”的精神行为,制止打击他们,扼杀这些不良风气。这也正是“依法治国”所要求达到的。从这一意义上讲,武德的这些精神行为也能促进国民的遵纪守法之品德形成。
“仁”本质上是人际关系的规范与准则,基本思想是以仁慈、忠厚、善良和爱心来接人待物,处理一切人际关系。武德的仁学思想主要表现为“谦和仁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合观的遵循。少林秘典《绘象罗汉行动》之《短打十戒》强调:“强横不义者不传。强横则为乱,不义则负恩。”苌家拳之《初学条目》规定:“学拳宜以德行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以涵养为本,举动间要平心气和,善气迎人。学拳宜作正大事情,不可恃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武林中的仁爱思想,一直要求尚武人士要谦虚恭敬,宽容忍让,以和为贵,反映出民族的“仁”为核心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伦理关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是一致的。历代习武人士坚持仁爱思想,这对国家安定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今天,我们提倡武学中的仁爱思想,是与我国当代社会主流道德——社会公德相一致的。“八荣八耻”中的团结互助精神,就是借鉴了仁爱之精神基础——和合观。和合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基础,其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管子》指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认为畜养道德,人民就和合,和合便能和谐,和谐所以团聚,和谐团聚就不会受到伤害。随着和合观的社会实践,仁爱、互助、团结、协同成为维系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公德准绳和行为规范。事实证明: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日益繁荣的强大动力源泉。团结友爱是社会公德的精神实质,“公德式微的直接后果,是败坏社会的秩序、和谐和安宁。”武学之仁爱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之团结友爱,在价值内涵方面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性美的反映,是外在行为美与内在心灵美的和谐统一。它反映了现代国民的人生态度和人格尊严,反映了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从文化意义上讲,它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武德源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又服务于人的社会生活需要,是高度历史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于正视人间苦难的悲悯情怀。武德之所以流传,就在于它能随着社会发展,注重人的心灵美,注重对人际关系、人生和社会态度上的意蕴和内涵的审美价值。正如“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一样,武德的传承是“美貌”的。从共性和一般性看,武德具备了现代文明所需的共同道德意义。武德的爱国为民、匡扶正义、除暴安良、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仁爱孝悌等理想道德,表现出了武德理想的人性美,体现了其当代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与社会发展是相符合的。今天,我们提倡辩证地学习继承武德,就是要让武德的“美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服务。
[1]宋惠昌.社会主义荣辱观读本——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重要讲活精神[M].北京:中共央党校出版社,2006:1.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360-363.
[3]栗胜夫,寇建民,姚伟华.武术在服务国策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J].体育科学,2005(1):61-6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6卷,第139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第32页.
[6]刘树军.传统武德的本质及特征,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心编著.武术文论[C].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54-267.
[7]李亦园.文化与修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8.
[8]杨恩寰.美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8.
[9]《莎士比亚全集》第1卷,第329页.
On the Value of Wushu Mora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the View of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Ma GuoshunChen Yonghui
(PhysicalInstitute of 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 Hunan 410138)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is China's civil ethical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the view of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raditional Wushu morality in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and finds out that:in traditional Wushu morality,"loyalty" "braveness"and"chivalrousness"and"benevolence"these thoughts have many meeting points with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in value,can be us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o reflect the times of Wushu Morality Culture.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Wushu moralityHarmonioussocietyValues
G85
A
1004—5643(2011)03—0026—03
2010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2010YBB122。
1.马国顺(1976~),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警察体育与体育文化。作者简介:
2.陈永辉(1971~),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警察体育与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