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竞技武术发展困境之思考
——再论武术的技击特性

2011-08-15赵海军

武术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技击传统武术套路

赵海军

(华南师范大学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现代竞技武术发展困境之思考
——再论武术的技击特性

赵海军

(华南师范大学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现代竞技武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步成为一项竞技性体育项目。但是,随着技击本质属性的逐渐丢失,竞技武术陷入了一定的发展困境。而一些传统武术拳种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留技击特征,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分析了竞技武术发展困境,传统武术对竞技武术的发展启迪,以及对现代竞技武术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武术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

武术竞技武术传统武术技击困境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优秀代表,深受世人喜爱。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在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影响下,武术不断进行着适应、改革,并不断地发展。但是在不断改良的过程中,武术的技击特性却逐渐丧失,武术已经异化成为展现难美艺术类的体育项目,成为了特定人群少数精英运动员追逐体育运动成绩的体育项目[1]。武术的“去技击”与“唯技击”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决定因素。

目前,竞技武术的发展陷入了一定的困境,而传统武术由于保留技击特性,受到更多人们的喜爱。如何处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如果发展竞技武术成为当前武术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1 现代竞技武术的改革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专门成立了研究机构——民族体育形式研究会,负责武术等民族形式体育活动的开展。随后召开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大会”,武术竞赛开始走向了改革之路。

在武术改革初期就存在关于武术性质的争论。由于新旧社会的巨变,武术的艺术特性得以突出。1959年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的颁布以及规定套路的推行,以展现艺术为主要特色的长拳类竞技套路开始逐步确立。但是,这一时期武术技术动作过多地吸收了体操和舞蹈的动作,以“高、难、美、新、奇”为主要特色的竞技武术快速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中国武术的发展主流。

在20世纪之前,武术一直沿着体用兼备、打练结合的方向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左倾思想影响,仅允许发展的武术套路形式确立了“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在一定时期内,这种单一的竞技武术套路将种类繁多、博大精深的武术简化为某种竞技项目,便于竞技和较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竞技套路是保存与发展中国武术精华和主要内容的重要形式[2]”;“竞技套路从一开始继承的就是更具体育性质的而非‘势势相承、为求‘制胜’的武术套路’[3]”。

尽管以后的竞赛规则进行了不断的修订,但是武术的技击特点越来越少,艺术演练特色越来越浓,这一点是有目共睹,无法掩饰的。在不断推出的武术竞赛规则指引下,体现“高难度、形象美”及一味追求“动作规范”的竞技武术套路突出了武术中“舞”的艺术成份,并进一步将其竞技化,而作为技击核心的特性,越来越少地呈现出来。如果说,初期的竞技武术套路创编还曾经体现武术项目应有的某些攻防特点,那么,后来在“高、难、美、新”的规则诱导下,其舞蹈化现象就越来越严重。

这种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忽略内在的技击涵义的竞技武术,令众多武术爱好者望而却步。盲目追求竞技适应性而失去技击真谛和大众适应性的竞技武术,面临的不仅仅是被拒于奥运之外,还有广大的练习人群的丢失。由于过分地淡化了技击特点,对武术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更由于近年来,在武术“入奥”这一终极目标引导下,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已经完全发展成为表现难美艺术性的体育项目。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武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武术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弱,成为了“中看不中用”的体育艺术类项目。

竞技武术的出现是武术发展的产物,但在发展过程中渗入了过多的竞技因素、商业因素,使得竞技武术异化成为一种“类体操”项目,成为少数人的运动,成为了金牌目标的牺牲品。对西方竞技体育体系过度的模仿,使中国武术渐渐丢弃了固有的文化内涵和本质属性。

随着竞技武术的不断发展,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其衰落现象不可避免地发生。尤其是为了使武术能够跻身奥运,又过多地追求“规范”和“难度”,过分地重视演练的艺术表现,而忽视了其固有的文化内涵。“以‘长拳’为核心的‘竞技武术’体系,实际上是用某一两种民间通俗拳法的风格一统中华武坛,使武术进一步体操化、舞蹈化,以至杂耍化”[4]。通过竞技武术来推广中国武术的路线似乎不大可能走得通。竞技武术运动成为了异类的体操、舞蹈,成为了少数人的运动,成为了金牌目标的牺牲品。

武术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但是,武术的技击本质应该始终得以保留。“我们历来主张,武术姓‘武’,不姓‘舞’。我们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专业和业余武术工作者的共同主张[5]。”不可否认,维持武术发展的农耕经济已经消失,法制社会、文明社会早已建立。但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始终存在,技击技能的获得仍然是当前人们习练武术的主要动力。遗憾的是,竞技武术的发展越来越偏离了技击内涵这一本质属性。

2 传统武术的技击特性

在吸纳了西方竞技体育的训练体系后,竞技武术成为现代体育运动中的新事物。它打破了传统武术的训练体系,将套路、功法割裂开来。相对传统武术来说,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发展,背离了传统武术追求自然及天人合一的境界,转而向挑战人体体能极限、追求优异体育比赛成绩的方向发展。

在冷兵器时代,武术的主要功能就是技击防身,这就决定了武术的性质是一种实用的技击防卫术。“凡武艺,不是答应官府的公事,是你来当兵,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6]。”在长期的发展、传承过程中,传统武术逐步形成了内外兼修、养练结合、整体协调、打练结合的特色。从技击角度来看,传统武术积累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技击经验,同时吸纳了传统养生文化,既有提高身体素质的套路练习,也有起辅助作用的功法练习,更有增强技击实战的对抗练习。

传统武术的形成过程,就是在践行着对武术招式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实战技击的探索,以提高和实现技术动作、攻防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武术注重技击内涵,在练习套路之外,辅以功法、对练练习,来增强技击的实战能力。因此,可以认为,传统武术是对技击经验和技击方法的总结。在相对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武术保存着较好的原生态特性。

习武者对技击的追求要求个体具备击打的技能和身体活动的能力。传统武术对技击实战的重视,还体现在功法的练习上。一些武术练习者,将一般练力方法结合武技动作形成了诸多的功法。通过一些功法(如硬功)练习,来提高习武者的实战击打效果。古代军事家认为:“比较武艺,务要具照实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涂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7]”。“套路的作用也是为了方便于传授、记忆和习练,将实践中的具有技击性的动作进行筛选、加工、改编而成。对技艺的掌握和习练,其目的在于实用,其结果必须要满足于实战的要求[8]”。传统武术的招式,从技术的角度规范了武术技击的方法和形式、原理与准则。其动作来源于攻防实效、实战实用的技击动作。

而对于竞技武术套路自身而言,其技击体系将更加突出技击内涵,充分展现文化特色的成分将逐渐占据上风,追求动作“难度”和“规范”将不再是重中之重[9]。“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形成固有其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但绝非是什么高于技击的武术‘最高表现形式’。[10]”

3 传统武术的发展对竞技武术发展的启迪

与传统武术注重技击特性相比,竞技武术更倾向于表现武术的艺术性,但其中许多手法、身法、步法都来源于传统武术。传统武术为竞技武术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坚实的基础,是竞技武术创编的素材源泉。有人认为,传统武术已经过时,观赏价值不高;其技击的本质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存在了。同时,也有人批评竞技武术完全脱离了武术的本质,俨然成为了“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的势式。

以势势相承的套路作为习武入门之法,继而拆招、散打并兼习各类功夫,由此组成了传统武术的基本训练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武术技术模式发展的一条主体文化命脉[11]。传统拳术强调拳术的实战技击技法,主张打练结合,在打练结合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技击能力。通过一些对抗实战,来提高技击效果,而无需进行竞技武术套路枯燥无味的基本功、基本素质、难度动作的练习。

作为传统武术拳种之一的咏春拳,从地方拳种慢慢演变成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中国武术项目,其发展应该受到关注。目前,普遍认为中国武术已经失去了保留技击本质含义的社会根基,因而应该改造武术的本质属性为健身、娱乐等性质。但是恰恰相反,正是武术的技击本质属性才是真正吸引成千上万的爱好者去练习武术的动力。

支持发展、回归传统武术者认为,现代竞技武术人为地将武术割裂成缺乏内在联系的套路和散手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项目。套路发展成了“花拳绣腿”式的“舞术”,散手则发展成为“街头打架”式的蛮打技击术。这些并非真正的中国武术。从本质上来说,武术中的各种练习方式和动作都存在着技击攻防涵义,特别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传统武术更是如此。从传统的角度来讲,武术的众多拳种一直按照“打练结合”的模式发展,其技术体系(功法、套路、拆招、喂手、散打、实战等等)的各个环节组成了有机的整体,始终以技击为其发展动力和重要目的。武术作为一项运动来开展,保留动作的技击涵义,是传承武术文化所不可缺少的。

应该承认,人们心目中的武术并非竞技武术,而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具有攻防技击内涵的传统武术。武术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使武术发展成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大众化运动项目,由此来弘扬中国武术内在的优秀传统文化。

4 现代竞技武术发展模式探讨

从古代武艺到近代民国时期的国术,武术的竞技和武术人才的选拔,从来都不会丢弃技击实战环节,这也是武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目前,民间练习武术的众多爱好者,更多的是练习具有技击攻防涵义的传统武术,追求的是武术技击实战的本质。

现代竞技武术发展已经到了探索新模式的关键时期。为了体现武术技击特性,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打、练结合”的竞赛模式,将竞技武术竞赛项目按轻、中、重量级分为徒手、短兵、长兵三个项目。徒手项目分为:徒手套路演练(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徒手对抗。其中,套路演练中的规定套路可以指定为长拳套路;自选套路可以不限制拳种。短兵项目分为:短器械套路演练(规定套路、自选套路)、短兵对抗。其中,套路演练中的规定套路可以指定为剑;自选套路可以不限制短器械的种类,而对抗内容,必须使用同样的短兵器械。长兵项目分为:长器械套路演练(规定套路、自选套路)、长兵对抗。其中,套路演练中的规定套路可以指定为枪;自选套路可以不限制长器械的种类,而对抗内容,必须使用同样的长兵器械。这种竞赛模式,既有展现身体素质的套路部分,又有体现搏斗技击的对抗部分;既可以反映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又可以体现运动员的功力高低。

在武术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对武术发展模式的探索。从民国时期国术的改良到现代竞技武术体系的确立,都是对武术改革进行的有益尝试。武术的发展既不能全盘西化去适应西方竞技体育,更不能毫无保留地完全照搬传统武术。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如何探讨出既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又体现武术本质的运动竞赛模式是关系到武术良性发展的重大课题。

[1]赵海军.武术异化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82-84.

[2]程大力,黄静.关于中国武术继承、改革与发展的思索——竞技套路是保存与发展中国武术的重要形式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16-19.

[3]杜国友,蔺志华.对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一些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6):88-90.

[4]马明达.论剑丛稿[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5]沈寿.漫谈武术改革[A].武术专辑[C].武汉:武汉体育学院,1982:17-22.

[6]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八卷本)·论兵紧要禁令篇[M].北京:中华书局,2001:80.

[7]戚继光.纪效新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6:56.

[8]王岗,吴松.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7(2):21-23.

[9]杨建营,屈政梅,石旭飞.从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探讨其未来趋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9):135-138.

[10]周伟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历史透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3(7):18-20.

[11]周伟良.简论武术技术特征的历史演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50-252.

On the Development Dilemma of Modern Competitive Wushu——Discussing the Striking Characteristics of Wushu

Zhao Haijun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Physique and Health of South China 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During decades development,Modern Chinese Wushu have been disseminated in the world.However,with the los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acking skills of competitive Wushu,these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The traditional Wushu keep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acking skill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and have been spread rapidly in the world.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uzzle and the form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petitive Wushu.It is hoped to promote Chinese Wushu developing in an overall,healthy, sustainable way.

WushuCompetitive Wushutraditional WushuStriking skillsDilemma

G85

A

1004—5643(2011)03—0008—03

赵海军(1973~),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技击传统武术套路
传统武术怎么了?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