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国际化之研究
2011-08-15桑守惠
桑守惠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太极拳国际化之研究
桑守惠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太极拳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的自身优势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具体的解决方案。太极拳国际化研究对加速太极拳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太极拳国际化研究
1 引言
尽管北京奥运会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人们依然不能忘记开幕式上阵容庞大、气势恢宏的太极拳表演。太极拳这个世人日渐熟悉的名词,早已超越了自身的定义而成为中国武术、东方文化的代名词。太极拳这一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哲拳也早已为世人所钟爱,太极拳文化也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支劲风正在吹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太极拳国际化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必然会制约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因此,太极拳国际化之研究对加速太极拳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 太极拳国际化的意义
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自己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其重和谐,重整体的思维模式正是主张竞争、冒险、征服自然、改造自我的西方文化所需要的。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的著作《中国问题》中说:“如果西方依旧蔑视东方而不能从那里学到哪怕是很少的一点智慧,那么,西方文明的行为趋势就只能是人类的彻底灭亡。”[1]在全球奥运的今天,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在历经不断的创新、提炼和完善后,逐渐形成融哲理、医理、拳理于一身,兼有健身、防身、修身、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传统武术项目。太极拳所代表的健身理念,以及它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宇宙观、世界观,是对西方国家、西方文化追求极限的体育观的有益补充;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在体育文化领域中独特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智慧。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专利产品”,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世界品牌,有着明显区别于其它体育文化项目的文化特性,更易于打破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障碍,易于被不同文化信仰的人群认可和接受,具有快速形成广泛民众基础的优势,进一步向世界传播和推广太极拳,实现太极拳的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可谓一项“双赢”之举措:一方面,太极拳获得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中外文化交流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2]
3 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优势
3.1 太极拳具有广泛的国际传播基础
中华武术,种类繁多,我们之所以选择太极拳作为我们的推广项目,其理由如下:(1)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众多拳种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其流派众多,技术、理论体系完整。(2)太极拳动作柔和、舒缓的技术特点,适合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练习,在国内外较为普及。(3)在世界上,太极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据资料显示,太极拳已传播到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远超过了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106个会员国的数目。[3](4)太极拳已得到国际武术联合会的认同。2000年6月20日,国际武术联合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执委会上已经通过了决议,将今后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健身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2001年在给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三亚)的贺词中说:“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太极拳现已走向世界,今天在别的国家里也有许多参与者。”[4]
3.2 太极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备以文化促进传播的基础
走向世界的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作为东方体育文化瑰宝的太极拳,它蕴含着丰富的古典哲理,不同于西方体育只重管理机制;它强调整体观念,不同于西方体育只重分解;它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不同于西方体育解剖学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太极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西方体育的这种互补性,才具有了如此魅力,吸引了世界上无数的爱好者。人们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感悟到中国文化的和谐与和平的精神,以柔克刚的处世态度,随曲就伸的入世哲学,让人以轻松、平和的心态应对紧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这些因素形成了太极拳在国际上快速传播的原动力。
3.3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契合当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太极拳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中和为美”的思想,体现了对平等、和平、友好精神的提倡,表现了太极拳在追求健身、健心和人类与自然发展上的高度和谐姿态。具备了这种思想可使受众群体获得一种“和谐”世界所需要的文化理念,可使受众个体获得一种道德教化……因为它是一种不征服文化的代表,因为它是道德教化的课堂,因为它是不贪婪的楷模。[5]太极拳这种追求和谐的自然观也表达了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追求一种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文化交往中也显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抨击,同时也契合了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4 现阶段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系统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充分的资金保障
在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中,没有专门的太极拳国际传播研究与推广机构。虽然国内外也成立了一些太极拳研究会、辅导站,但缺乏系统管理,而呈现出一盘散沙的局面。当年日本推广柔道,韩国推广跆拳道时,实行的是举国体制,国家无偿提供资金、教练和器材,花大力气,全面推广,遍地开花。我国在太极拳的推广方面,缺少大企业、财团的资助,多为“个体”行为。
4.2 太极拳文化诠释的深度,影响了太极拳的传播
以中国古代哲理为理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母体的太极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但是,其丰富的哲理,深刻的内涵,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往往使初涉武坛的外籍人员望而却步,或使部分太极拳爱好者浅尝辄止。再加上一些人把太极文化解释得过于深奥,在对拳法、拳理的解释上,或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或故弄玄虚,把拳学引向玄学。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
4.3 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中重“技术”轻“文化”现象严重
比利时的马克·特伯姆在《亚洲传统武术与西方文化》一文中说:“过去几十年来,亚洲武术在西方逐渐普及,西方对这些不同于其他格斗术的武术的独特之处产生兴趣。然而武术训练在西方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并侧重于它的格斗(功利主义)方面,防身术作为体育课的一部分而得到普及正是这一变化的实证,结果亚洲武术的其他特点(精神的、文化的、艺术的)渐渐被忽视,……。”[6]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中,也存在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当然,与太极拳所蕴含的技击思想、哲学理念等文化内涵相比,技术动作的传授要容易些;语言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给太极拳的教学带来困难。但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会使太极拳失去它应有的生命力。太极拳的技术和理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失了太极理论及相关文化背景的太极拳,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太极拳,就达不到宣传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
4.4 师资力量薄弱,教练的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随着21世纪太极拳普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太极拳名家、骨干队伍高龄化,师资力量匮乏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在国外的太极拳传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民间的非专业人员,文化素养较低。既懂太极技法,又懂太极文化内涵,经过武术专业学历教育的人员较少,具备高学历(研究生以上)的人员更少。高水平师资力量的缺乏,使得太极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零散而又不规范。新的历史时期急需一支高素质、高文化、高水平的太极拳传播队伍。
5 太极拳国际化传播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5.1 政府支持,规范管理;更新观念,促进太极产业发展
首先,中国政府应对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予以高度重视,应从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在国际上广泛推广太极拳及太极文化的战略意识。借鉴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推广的先进经验,建立专门的太极拳国际传播机构,该机构由官方机构和经官方机构审批、特许的分支机构(在国外设立)组成。官方机构负责制订太极拳国际发展规划;审批分支机构;制订实施太极拳师资格论证标准;负责特级、高级太极拳师资格认证、培训、年检;认定太极拳国际传播内容;组织编写、出版太极拳国际传播理论、技术教材;有计划地向世界各地派遣教练;调查研究世界各地的太极拳传播状况。分支机构负责当地太极拳的传播与开展;初、中级太极拳师资格认证、培训、年检;太极拳国际发展情况反馈。树立市场理念,组建经营机构,加强市场开发,拓宽市场规模,将太极服装、器械、表演、图书、音像和网络等结合起来,利用WTO贸易自由的环境,立足本土市场,输出太极用品和服务,使太极产业成为推广太极文化的新增长点。
5.2 加强太极拳理论研究,使太极拳理论更加科学化、大众化
太极拳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数百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太极文化在继承中得到了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用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度,对待太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太极文化与相关学科的研究,使太极拳技术及理论更加科学化、大众化。
5.3 完善太极拳的翻译工作
伴随着太极拳的国际化,太极拳翻译工作的桥梁作用,越来越突出。而翻译工作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加之太极拳是一项优秀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深邃而睿智的哲思文化、兵学文化、伦理文化、医学文化、体育文化、养生文化和民俗文化。因此,太极拳的翻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目前,太极拳的翻译工作还处于滞后状态。完善太极拳的翻译工作,把太极拳的技术理论、文化理论源源不断的翻译到国外,是当前太极拳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当前,太极拳翻译工作面临的任务有:
5.3.1 太极拳术语的翻译亟待统一与规范
目前国际上对太极拳术语的翻译较为混乱。如:太极拳名称就有“Taijiquan”、“TaiChiChuan”、“Shadow boxing”等多种译法。这种混乱极易造成国外太极拳爱好者的误解,不利于太极拳的国际传播。因此,我国有必要组织海内外的有关专家学者,对太极拳术语的翻译,做出统一的、权威性的界定。笔者认为,“作为武术项目,武术与国外的其他竞技项目在技术层面和术语上有较多的相通之处。因此,武术的技术动作和术语可较多地使用直译法。”[7]
5.3.2 出版官方权威的太极拳外文辞典
权威性的太极拳外文辞典,有利于太极拳在国际传播中统一化、规范化;有利于国外太极拳爱好者全面、准确地认识太极拳。
5.3.3 有计划的翻译太极拳书籍、影像资料
在太极拳资料的翻译方面,要杜绝一哄而起、和盘托出的现象;要根据官方机构的推广规划、根据各地的传播情况,分层次、有计划地翻译太极拳书籍、影像资料。
5.4 建立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网络
目前,世界各地有数以万计的各级太极拳爱好者,但缺乏统一的组织,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通过建立专门的太极拳国际化传播机构,使各级太极拳传播组织连成一个整体,对其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加强纵向指导与横向联合,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形成一个遍及世界各国的太极拳传播网络。网络要素如下:
5.4.1 传播者
太极拳国际传播网络的传播者包括:传播机构和传播人员。但太极拳是以技术为主的传播,而技术的主要传播者——人,是其他任何形式包括书籍、录像等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培养传播人员。保证太极拳国际传播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途径:(1)充分发挥体育高等院校的优势,培育一批懂技术、精外语的太极拳人才,并有计划地将这些高素质人才向世界各地输送,为太极拳在世界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2)建立国际华人、华侨太极拳联盟。华人、华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其中不少太极拳练习者,他们将成为太极拳在海外的固定传播者,在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建立华人、华侨太极拳联盟,向他们输送太极拳技术和理论信息,把太极拳更快地推向世界。(3)依托国外中国文化组织机构,如孔子学院等,在推广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向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介绍、推广太极拳和太极文化。
5.4.2 传播内容
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内容分为技术和理论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分为推手和套路;理论方面由太极拳本体理论和相关理论(如太极拳与中国文化,太极拳与中医学等)构成。无论是技术内容还是理论内容,都应是经过官方机构认定的内容。
5.4.3 传播渠道与方法
太极拳国际化传播渠道可分为面授、印刷品、音像制品和电子媒介四种。传播渠道可根据传播活动作用于传播对象的程度深浅为标准,分为浅层次传播、中层次传播、深层次传播。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太极拳的国际传播应着重放在浅层次和中层次传播上。同时,在传播内容的过程中要遵循“技术占首要地位,文化传播占必要地位”的方针,形成以技术促文化传播,以文化传播促技术传播的太极文化整体推进的局面。
5.4.4 传播对象
太极拳的传播对象可分为:竞技精英群体、强身保健群体、辅助医疗群体和兴趣爱好者群体四种。此前,我国为了实现武术入奥的战略,向国外派遣教练的目标在于发展竞技武术,专业武术运动员则是主要的传播对象。而从太极拳的全球发展战略出发,则不能仅仅局限于竞技太极拳的传播上,更应关注太极拳的社会传播,应以广大的普通民众为传播对象,从而扩大太极拳的受众面,并进而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5.4.5 注意传播策略,适应传播环境
在太极拳国际化过程中,我们推广太极拳的目的是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优秀的太极文化,让太极服务于全人类。应积极主动地适应当地人文环境,让当地民众感觉到我们是一种文化的融合,而不是一种文化的侵略。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文化平等的态度,应充分认识到各自文化的优缺点,让太极拳练习者在身体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真正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5.4.6 传播反馈
传播反馈在传播活动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传播过程,没有信息的反馈和评价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传播链。通过传播反馈,及时了解太极拳的国际发展状况,发现问题所在并及时解决,保证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畅通,及时调整太极拳国际传播的内容和策略,是太极拳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
6 结语
张岱年先生曾说过:“到了二十一世纪,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必将更加方便,但是东方与西方的界限不可能消失。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可能对于西方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西方也可能对于中国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中国与西方仍将保持自己的特色。我们现在的历史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是必然的。”[8]太极拳这个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世界品牌,在其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定会将中外文化交流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武术虽然暂时没能成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但这不代表中华武术不能以另一种形式影响世界。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定能迎来一个太极奥运的春天;“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太极之花定能将中国文化的种子洒遍全世界。
[1]于洪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研究[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编写组.武术研究(第一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6).
[4]郑勤.太极文化与功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5]王岗.中国武术:一种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文化[J].搏击·武术科学,2007(2).
[6](比利时)马克·特伯姆.亚洲传统武术与西方文化[J].体育文史,1998(2).
[7]郎朗.武术翻译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1).
[8]宋佳.浅谈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之启示[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aijiquan
Sang Shouhui
(Sports Institute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ozuo Henan 454000)
This article,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carried on a thorough study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aijiquan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spreading process,and aimed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propose a set of concrete solutions.The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aijiqua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accelera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dvancement of Taijiquan,promoting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bringing honor to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TaijiquanInternationalizationStudy
G85
A
1004—5643(2011)03—0010—03
桑守惠(1972~),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