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武术传播研究
2011-08-15范铜钢虞定海周田芬
范铜钢 虞定海 周田芬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武术传播研究
范铜钢 虞定海 周田芬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文章以体验经济时代为背景,以体验为研究视角,针对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武术传播展开研究。文章以体验主题、体验强度、体验类别三个方面为基点,就武术在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中出现的“官主竞技,民主传统”、“少习竞技,老习传统”、“竞技主导,传统衰退”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提出了体验经济背景下武术传播的三个主要方向:科学养生方向、创新演艺方向和体验式旅游方向,提出了武术在传播中应遵循的四个主要原则:整体化、简单化、层次化和休闲化。
体验体验经济武术武术传播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很多国内学者都分析了体验与旅游产品开发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如何将“体验”这一主题应用于武术的传播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武术传播过程中,从武术参与者的个性化和情感化出发,将“体验”作为武术传播的指导思想,更加注重参与者的感受和所获得的快乐体验,给参与者最深刻的经历,从而提高武术在参与者中的影响力,并阐释体验在使武术“参与者”到武术“习练者”之间的微妙变化的重要作用。武术需要发展,文化需要传播,武术传播的发展需要结合当下时代背景进行最优化的传播:以体验为先导,以参与为基础,以体验参与的形式论述体验在武术传播中的重要意义。
1 体验经济下的“体验”时代背景
体验正成为一种新的时代发展主题。体验一词早在古希腊时期就体现在了很多神话与哲学当中,之后体验在德国的古典美学范畴内得到复苏。席勒将体验提升到了解决最根本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高度[1]。“体验”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以概括为:在实践中认识事物,通过亲身经历来验证事实,并留下深刻印象。约瑟夫·派恩(Joseph Pine II.B.)和吉尔摩(James H. Gilmore)在《体验经济》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了“体验经济”这一概念[2]。并指出体验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价值源泉,把体验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提供物为开启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了钥匙。
体验经济正成为一种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整体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实生活已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简单的心理诉求和低层次的精神需要,而是通过高雅的文化内容和新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他们向高层次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3]。体验经济时代,参与者接受一个事物,需要一个过程(从“认识-体验-参与”)。武术传播应以参与者的体验为核心,以独特的传统文化为主线,以武术的原真性为支撑,依托武术的深厚文化内涵,从不同角度、不同对象、不同层面、不同内容对参与者进行层次化分析,给参与者一个最个性化、差异化的体验。
2 体验经济与武术传播
2.1 武术传播的概念
武术的发展需要传播,传播是武术存在的必要条件。可以说,一部武术发展史同时又是一部武术传播史。武术传播是指武术技术及与武术有关的文化,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一定的途径,在人与人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流动过程[4]。武术传播学是由邱丕相教授与郭玉成教授在《论武术体系框架》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并指出国际与国内传播两大主要方向。
2.2 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武术传播
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武术传播应更加个性化,更加差异化,更加关注参与者的精神感受和个性需求。武术传播过程中应以参与者的精神享受为中心,试图让参与者排除杂念完全融入到武术文化和技术学习氛围中,并获得一种独特的体验学习经历。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武术“体验式”传播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参与者对武术的初步体验阶段。第二阶段为参与者对武术的了解慢慢深入阶段。第三阶段为参与者对武术产生深厚的“友谊”,愿意与武术长时间、永不间断的“相处”阶段。
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武术体验对参与者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概括为文化体验功能、审美体验功能、教育体验功能、娱乐体验功能和心理调节功能等。希望通过体验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参与者去认识武术并广为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体验中深刻的体会到最东方的休闲生活方式;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得精神的提升,获得更多养生增质的方法,获得较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2.3 体验经济与武术传播的融合
在体验中追求“和谐一体”。体验经济致力于带给人一种极度的欢快体验,在极度欢快的体验下人致力于同周围环境达到一种“物我合一”的、“高度融合”的、“忘我”的自然状态。习武者从古至今也都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一种高度的和谐统一、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境界。从理论上讲,将“体验”这一概念引入到武术的传播中非常“和谐”。
在体验中追求“寓教于乐”。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人对于快乐体验的追求是一种有选择性的、有意识的、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没有压力的、完全放松的追求过程。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武术教育功能特点是寓教于乐,在快乐体验的过程中让参与者获得知识和感悟。美好的体验往往具有教育的功能,参与者可以通过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得到启发、并有所感悟。
武术文化传播的“现代化”。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季羡林先生认为西方文明辉煌了二三百年,这是三十年河西,下一个将是三十年河东,亟须东方文化的纠正,否则,世界前途危机重重[5]。关于历史文化的通俗化,易中天教授认为,讲历史必须用现代的眼光。只有站在现代人的立场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即“现代化才是文化传承的目标”。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武术文化发展应坚持“谦和朴诚、尚德守道、开拓创新、卓尔不群”的文化理念,表现武术文化主题的真实性,展现武术文化的特色性及差异性。精神的回归是体验的重要功能之一,不仅需要对自然的回归,更需要文化的、历史的、生命的回归。
武术技术传播的“原真性”。正如有学者指出,“武术的发展要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首先是一种文化的演变和发展”[6]。也正如程大力教授指出,传统武术根本就不需要挖整,“样板武术的旧体制容纳不下它也无法容纳它,但还它本来的土地,它自会草木春生,葱茏茂密”[7]。武术的现代生存与原真性保护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只有保持武术的原真性才有武术更好的发展,也只有跟随时代变化的原真性才会给武术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3 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武术传播
3.1 武术传播中所面临的问题
3.1.1 从武术的传播渠道看武术的“官主竞技,民主传统”
武术的传播渠道主要分为官方传播渠道和民间传播渠道。官方武术传播渠道主要是指由官方参与和组织的武术推广活动,其主要以竞技武术为主要传播内容。民间武术传播渠道主要是指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自我管理的武术推广活动,其主要以传播传统武术为主要内容。
“官主竞技,民主传统”主要是指以官方为主要传播渠道的竞技武术和以民间为主要传播渠道的传统武术。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推崇下,属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武术逐渐被融入了现代元素,竞技武术独立于传统武术而一枝独秀,就是中国武术现代化转型的结果。在官方武术的强势压迫和层出不穷的外来体育的挤兑下,传统武术的生存领地寸寸紧缩,并且已经确确实实地沦为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8]。
3.1.2 从武术的传播对象看武术的“少习竞技,老习传统”
武术的传播对象根据年龄的不同可以分为:老年群体、中青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三个群体。根据习练年限的不同可以分为:未接触者、参与者和习练者三种。根据对武术项目的不同爱好可以分为:武术文化爱好者、武术技术爱好者两种。根据武术在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可分为:重点挖掘区、重点培养区和重点传承区等。
“少习竞技,老习传统”主要是指竞技武术的传播主要在青少年中开展,传统武术主要在老年群体中开展。竞技武术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各省市体校和武术馆校,在各中小学中武术课程的开设较少,俱乐部形式的培训机构在培训项目的设置上也以跆拳道、空手道为主,这也为竞技武术的传播加大了难度。传统武术的传播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虽习练人数庞大,但多数习练者处于自发、松散随意的状态进行。中青年做为时代的主力军,却很少有人以武术做为锻炼项目,出现了一种中青年“真空”区间,而由此引发的传统武术后继无人的现象也越发严重。3.1.3从武术的传播效果看武术的“竞技主导,传统衰退”
武术的传播效果可以根据习练人数的寡众、各拳种发展的状况、武术协会和民间武术组织的数量为主要依据来进行评价。“竞技主导传统衰退”主要是指当今时代发展形势下的以竞技武术为主导地位,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逐渐衰退。我国传统武术项目内容丰富、流派众多,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大项,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经过挖掘整理,初步查明“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2006年,当竞技武术在积极申报入奥的同时,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中,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沧州武术、回族重刀武术、邢台梅花拳等6种(类)武术项目却位列其中,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2 体验视角下的武术传播对策
3.2.1 从体验主题看武术的传播渠道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由于目前武术传播中存在门派林立,而各行其道的现象,为了更好地理解“体验主题”在武术传播渠道中的应用,笔者根据老年群体、中青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运动目的不同的特点,对武术的体验主题进行了概念性的划分和设置:养生健身类体验、技击健身类体验和增质益智类体验。
养生健身类体验主要针对老年群体的养生需求,传播内容主要以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一些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的养生功法为主。
技击健身类体验主要针对中青年群体的技击、健身需求,传播内容主要以适合中青年运动特点的,技击、健身功能较强的武术运动项目为主。
增质益智类体验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增质、益智需求,传播内容主要以适合青少年运动特点的增质、益智类武术运动项目为主。
3.2.2 从体验强度看武术的传播对象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由于目前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对运动强度的适应能力不同,为了更好的理解“体验强度”在武术传播对象中的应用,笔者根据武术传播中各种武术运动项目的不同强度特点,对武术的体验强度进行了概念性的划分和设置:初体验、中度体验和深度体验。实践中应根据参与者的运动强度承受能力的不同选择相适应的体验强度。
初体验是指体验强度的最低层次,即体验强度不大,体验项目主要以武术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为主,主要针对老年、少儿和有疾病患者等运动强度适应能力较差的群体。
中度体验是指体验强度的中间层次,即体验强度居中,体验项目主要以武术运动强度居中的项目为主,主要针对青少年等运动强度适应能力居中的群体。
深度体验是指体验强度的最高层次,即体验强度偏高,体验项目主要以武术运动强度较大的项目为主,主要针对中青年等运动强度适应能力较高的群体。
3.2.3 从体验类别看武术的传播效果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由于目前各个行业的人群对体验类别的不同需求,为了更好地理解“体验类别”在武术传播效果中的应用,笔者根据武术传播中不同性质的武术体验类别带给参与者的不同效果,对武术的体验类别进行概念性的划分和设置:静态观赏类体验、动态观赏类体验和亲身参与类体验。
静态观赏类体验可以理解为武术文化的静态形式体验,即武术静态文化展示。体验项目主要以静态观赏类武术文化形式的武术用器具、文物为主。
动态观赏类体验可以理解为武术文化的动态形式体验,即武术动态文化展示。体验项目主要以动态观赏类武术文化形式的武术表演为主。
亲身参与类体验可以理解为武术运动的亲身参与和尝试的体验,即武术亲身参与体验。体验项目主要以参与者亲身参与养生、健身、增质益智类体验为主。
3.3 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武术传播方向
体验经济背景下,人们更加追求“享受生命力”的精神境界,让“功夫改变生命力”、深入到体验的每一个环节。就休闲化在当代的体现,笔者秉承“以武养韵塑造健康体魄,以文化人打造和谐身心”的理念针对体质问题人群、艺术赏析人群和旅游爱好者从养生、表演和旅游三个方面就武术的休闲化传播提出三个主要方向:科学养生、创新演艺和体验式旅游。
3.3.1 科学养生方向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结合武术中的养生方法,利用传统武术养生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发研制养生类系列产品,实现产品多元化,拓展养生市场空间。通过对体质“问题人群”的运动、饮食、生活起居习惯及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干预,对体质问题人群建立预警、评估及科学运动训练、健康饮食结合生活方式管理的养生增质整体解决方案,为体质问题人群摆脱体质问题困扰以及预防由体质问题导致的疾病隐患提供可能,从而达到科学、有效的养生健身目的。
3.3.2 创新演艺方向
依托武术的传统文化和技术优势,将武术技术动作与表演主题进行融合与运用,通过舞台灯光、音乐、表演服装、特效、道具和背景幕来渲染演艺氛围,来塑造人物形象和造型,提高武术演艺的可观赏性;通过武术表演者的肢体动作来烘托武术文化主题,展现武术不屈不挠的时代进取精神,令观赏者感受武术所折射出来的民族气魄。通过武术表演者对武术技术动作演练节奏的控制和调节,运用舞台表演中的各种艺术手法的烘托与渲染进行整体布局,打破传统的武术表演模式,展现出更加具有文化含义的动态观赏作品。
3.3.3 体验式旅游方向
体验是特色,文化是灵魂,武术是基础。让参与者亲身参与到文化形式当中,成为文化表现的主角,体验武术运动项目的深厚文化内涵。体验式旅游创新应主要以参与者的感受、个性等为中心,让参与者排除杂念完全融入到武术文化氛围当中,并使参与者获得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经历。融合旅游、赏析、亲身参与等综合于一体的全身心体验模式也必将是未来武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3.4 体验经济背景下武术传播原则
3.4.1 “整体化”传播原则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无论是竞技武术还是传统武术,都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部分属于整体,整体是由若干个部分来组成的,整体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独立的代表整体。竞技武术不能独立的存在,传统武术的发展也不能一成不变。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不是单纯的武术文化传播,也不是单纯的武术技术传播;而应该是以一个整体进行传播和推广。
3.4.2 “简单化”传播原则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武术不应当被理解为一种远离普通人的、遥不可及的运动。让每个人都能够体验武术,体验武术带给他们的真正乐趣,这样参与者才能够喜欢武术,认识武术,并传播武术。在体验过程中,参与者不会对武术产生排斥的行为,而对“武术”概念的朦胧也会一步步的清晰明了。“简单化”传播不是只传播一些被简化的武术,而是作为一种武术的宣传手段将更多人纳入到武术的大旗帜之下,再进行整体的武术传播和推广。
3.4.3 “层次化”传播原则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从武术参与者的体验主题、体验强度和体验类别出发,针对参与者的年龄阶段、参与体验的强度需求、参与体验的效果等不同层次来进行多元化的传播。严格区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体验强度、不同体验效果之间的区别,科学制定针对不同参与者的不同体验类别,以求达到最佳的体验效果。
在传播的过程中可根据参与者不同的习练水平,对武术传播的内容进行科学化的、层次化的区分。如在武术传播中,可将武术技术内容区分为不同的等级进行教学和训练。将不同训练水平的参与者和中国武术段位制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够区分参与者的水平,还可以以武术段位制度来考核参与者的武术习练水平,用于激发会员的学习热情。根据段位的不同来设置课程的内容,针对段位制较高的参与者,设置更加深入的课程,并可适当的增加武术文化的教育。而针对段位制较低的参与者,设置较简单的课程,之所以对武术的课程进行设置,主要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可以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让水平高的参与者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培养,也为初级水平的参与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4.4 “休闲化”传播原则
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武术的休闲化可以推动武术的现代化。功夫需要创新、文化需要创意、传播需要创智,武术的“休闲化”传播原则,应遵循“创新、创意、创智”的原则,建立以武术运动为主的“武术文化产品科创中心”和以武术休闲为主的“武术休闲娱乐中心”。武术文化产品科创中心可以打造成为各种武术文化产品的研发与创作于一体的特色化、综合型的武术创意中心。武术休闲娱乐中心可以打造成为集武术养生、休闲、娱乐、旅游和度假于一体的大型武术休闲中心。
武术的“休闲化”传播应致力于弘扬武术的传统文化,倡导健康和谐的生活理念;应坚持“产、学、研”为一体,坚持以高校资源为主,结合现有的社会可利用资源,大力发展武术的“休闲化”道路;坚持以特色立品牌、以质量求发展、以服务树形象、以责任成事业的战略发展。
4 结论及建议
武术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而孤立地存在,武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武术需要在保护和继承的同时进行发展和创新。虽然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体验视角并不能解决武术传播中的诸多问题,但笔者认为体验视角下的武术传播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将武术的文化与技术、竞技与传统相结合进行整体传播;将武术的文化与技术、竞技与传统以简化的形式进行“体验式”传播;将科学养生、创新演艺和体验式旅游作为武术传播的三个方向;可通过借助孔子学院推广武术文化,通过同各国武术协会联盟创办国外武术培训基地等形式将武术渗透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1]贾秉瑜.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产品体验性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27.
[2]派恩,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9.
[3]艾佩.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文化遗产旅游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8.
[4]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5.
[5]季羡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6.
[6]刘军,骆红斌.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武术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8):85-87.
[7]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4):17-20.
[8]周开胜.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传承[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20.
On Wushu Dissemin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perience Economy
Fan TonggangYu Dinghai Zhou Tianfen
(Schoolof Wushu,Shanghai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
This articl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perience economic era,from the view of experience,does the study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Wushu.This article takes experience subject,experience intensity and experience categories as three bases to study the problems in Wushu spreading channel,communication effect,such as"officials mainly on competitive Wushu,folks on tradition Wushu";"young people like competitive Wushu and old ones like traditional Wushu";"Competitive Wushu is the main stream while traditional one is descending";and the countermeasures.The study suggests three main directions:scientific fitness,innovative performance and experience tourism;and four main principles:integration,simplicity,layering and casualness.
ExperienceExperience economyWushuWushu dissemination
G85
A
1004—5643(2011)03—0016—04
2010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范铜钢(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