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全运”环境下体育保险发展趋势研究

2011-08-15兰文婷丁剑翘

运动 2011年5期
关键词:全运保险市场保险业

兰文婷,丁剑翘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全民全运”环境下体育保险发展趋势研究

兰文婷,丁剑翘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奥运会后“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理念的提出,体现着对于体育本身及全运会价值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进而使其更好地与全民全运国策和平时的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相结合,发挥其社会保障职能和经济杠杆职能,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民全运;体育保险;奥运会;发展;体育产业

1 “全民全运”环境下体育保险的发展的必要性

作为人类向自我生理极限不断挑战和超越的一种勇敢体验,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在给观众带来刺激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的同时,也充满了危险性,尤其是对抗激烈、欣赏性较强的竞技体育运动。因此,在体育业中,体育风险无处不在。体育保险作为分散体育风险的一种手段,在国外20世纪50年代已开始逐渐形成。而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体育保险才走进人们的视野。

现阶段,保险与体育之间的合作更多地表现为赞助性的公益化模式,这一模式在体育市场化的初期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体育保险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赞助这种维系体育和保险的相对单一的公益化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体育保险新型市场关系的建立,新型市场关系的建立应更多地导入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机制。

中国体育保险起步晚,存在市场化不充分及体育保险的险种有限等诸多瓶颈因素,作为保险人主体的保险公司可提供的体育保险市场供给不足,因此中国体育保险产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市场。我们需要对中国体育保险市场现存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找出影响中国体育保险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平衡体育保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中国体育保险业的真正发展。

2 “全民全运”环境下体育保险当前的发展趋势

2.1 建立健全我国体育保险业的法规是形成完整的体育保险产业的首要任务

体育保险的发展是以法律制度的完善为基础的。体育保险作为体育发展的保护制度,对相关法律制度的依赖性相当强。目前,发达国家都有较完备的体育保险法律制度体系,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对体育保险的支持。多数发达国家规定,体育协会、联合会乃至俱乐部举行体育比赛必须给运动员上保险,有关俱乐部的训练活动也必须上保险。

王力军(2002)对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保险市场及保险经纪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完善体育保险经纪制度在中国体育保险发展中是很重要的[1]。刘淑华、王东风(2007)选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就法规、保险对象、险种等方面对中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保险的开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保险的差距及其原因,认为在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上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体育保险作为保险业的一个方面,存在差距也在情理之中,同时也指出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实行不同的体育管理体制是造成体育保险发展落后的根源[2]。因此,加强我国体育保险法规建设是完善当前我国体育保险产业的必要任务。

2.2 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体育保险的发展提供的广阔的前景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我国体育保险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相对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体育保险的供给是微不足道的。体育保险市场的供需呈现出极度不平衡的状态。

体育保险业在体育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需求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运动员的保险,主要是伤残保险。据调查,仅国家队运动员保险一单的业务总额就达100万元的保费、7.2亿元的保额。我国已注册运动员约2万人,若加上二三线运动员则不下8万人,每年参加全民健身的人数在15亿人次以上。二是体育产业保险。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体育行业产值为1400亿元人民币,每年的传统竞技和商业性的国内外大型赛事均有599场,全国各类体育馆1997年统计数字已有615693个,其他财产更不在少数。与此相关的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责任保险、财产保险则是一个巨大的数目。体育保险实在是一个等待挖掘的金矿。而目前在我国体育保险尚未开发的领域很多。我国体育保险的险种少、覆盖面小,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比较低,无法覆盖种类各异、难度和危险程度不同的体育项目,也不能满足不同项目运动员千差万别的要求。以往的许多研究都表明,中国体育保险的市场潜力巨大[3]。

但目前我国体育保险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大多数文献指出,影响我国体育保险业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有以下几点:(1)投保人体育保险意识薄弱;(2)体育保险的经营主体数量少、专业化程度差;(3)体育社会保险体系不完善,体育保险险种单调。

2.3 建立面向不同群体的体育保险将有利于加快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

邱晓德(1999)认为,我国竞技休育保险主要有高风险;经济不平衡、投保难统一;各个运动项目伤病率不一,保险公司难接纳;保险范围、保险险种难以确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高,而保险效益低;教练员、运动员保险意识较差等特点。同时,他也认为我国竞技体育保险现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级运动员保险有保障而省、市级运动员保险还处于无政府状态[4]。

朱洪军(2005)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500份,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青岛和成都地区的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从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运动员对各种风险的忧虑程度是不一样的,运动员出成绩的基础是身体,运动员对自身的健康风险最为担心,占40.6%,其余依次为失业风险、养老风险和财产风险。从被调查对象的实际购买情况来看,没有购买的占大部分,为74.%,而购买过的仅占25.%;从被调查对象对体育保险的态度来看,被调查者对体育保险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态度较好,而意向态度则一般[5]。

朱红军(2007)认为,从经营操作的实际上看,竞技体育保险主要分为体育赛事保险和运动保险,其中体育赛事保险包括赛事人员人身险、赛事拖延取消险、赛事责任险、赛事财产险;运动保险包括运动伤残险、运动医疗险、运动养老险、意外伤害险、普通责任险,对我国的竞技体育保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划分[6]。

吴媛萍、赵红丽(2007)认为,虽然我国的体育保险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高校体育保险却一直是个漏洞。通过研究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育保险参与问题,提出了在高校开展体育保险有以下几点优势:(1)学生独立性强,自由时间比较多;(2)思想激进,意识更新快,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3)思想激进,意识更新快,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7]。

陈风(2007)认为,体育保险的内涵广泛,从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其中一项就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保险,它专门为学生参加体育教学活动提供各种伤害的保险方案,并看重对体育教学中的风险进行分析、预防和处理。他提出了高等院校学生保险业的发展优势,即大学生赛事保险倍受青睐、大学生平安保险发展迅速[8]。

综上,我国体育保险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虽然现在开发的层次、种类还欠缺,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体育保险业一定会成为受人瞩目的体育产业。

3 结 语

我国虽然目前在体育保险理论上有了一定的研究,但还缺乏实践经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我们创造了“全民全运”大环境,我们应充分认识保险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借北京奥运东风,促进体育保险业扩大保险市场开放,促进保险业竞争与合作。体育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要有意识地“走出去、请进来”,创造各种条件学习国外成熟保险经验和技术,鼓励中外合作,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壮大自身实力。

[1] 王力军,中外体育保险之比较及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前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2] 刘淑华,王东风.中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保险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0).

[4] 邱晓德.加入WTO后中国体育保险市场机制变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6).

[5] 朱洪军.我国竞技体育保险市场发展研究 [D]. 成都:四川大学,2005.

[6] 吴媛萍,赵红丽. 我国高校学生参与体育保险的现状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2).

[7] 陈风.高校体育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研究, 2007(21).

G812

A

1674-151X(2011)05-13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5.062

投稿日期:2010-12-05

兰文婷(1982 ~),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体育人文。

猜你喜欢

全运保险市场保险业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绿色行,迎“全运”》
《绿色行,迎“全运”》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全运”场馆外的“事故”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百慕大保险市场结构研究
农村女性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扩展
河北省保险市场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