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的历史传说

2011-08-15广西明/文

烹调知识 2011年1期
关键词:司马炎伯夷乳猪

广 西 周 明/文

吃的历史传说

广 西 周 明/文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不少与吃相关的历史传说,其中以苏东坡的传说最多。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颇有政绩,当地百姓给他送来猪肉以表敬意,苏东坡觉得应与民同乐,命厨师将猪肉红烧,连酒一起送到百姓家中,但厨师误听为“猪肉连酒一起烧”,结果依此法烹制的红烧肉色香味俱佳,遂成闻名遐迩的东坡肉,当然也是最具民情暖意的菜品。

苏东坡在官场上不得意,转而喜好饮食文化,讲究“吃”也是一种解脱。苏东坡的吃是全方位的,文化氛围不可或缺。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后人觉得这几句诗暗含商机,便用咸五花肉与春笋烹制成一道“南肉春笋”,并做广告云,“若要不瘦又不俗,天天笋烧肉。”苏东坡曾著《老饕赋》,自嘲为“老饕”,于是名字本身也成品牌,如东坡肉、东坡羹、东坡鱼等等,叫起来上口,听起来响亮,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大众化,故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名人名菜不唯文士独占,川菜夫妻肺片便与武人有关。相传三国时蜀汉有对夫妻在江边上开了个小饭馆,巴西(阆中)太守张飞常来光顾,并将他喜欢的一道凉菜取名为“夫妻肺片”,还推荐给刘备品尝。不过“夫妻肺片”从字面上很容易产生歧义,也就是张飞能造出如此生猛的菜名。

很多王公贵族在吃上可不像张飞这么民间,有些菜肴奢侈得连皇帝都为之震惊。晋武帝司马炎到女婿王济家吃饭,王家上了一款蒸乳猪,味道美嫩之极,司马炎从未品尝过。一问方知,乳猪是用人奶喂养并以人奶烹制而成。女婿给皇帝老丈人上了一课,司马炎面对人奶乳猪,心里很不是滋味,拂袖而去。

春秋霸主齐桓公比司马炎见多识广,他曾感叹说:“天下珍馐美味都已吃尽,唯蒸婴儿之未尝。”这本是一种说说而已,类似开玩笑,不曾想御厨易牙为讨主子欢心,竟然把自己3岁的孩子烹制成菜肴献给齐桓公享用。这齐桓公吃了人家的婴孩,最终一报还一报,在易牙作乱时被困在宫内活活饿死。

历史上饿死的名人还有伯夷、叔齐,这兄弟俩认为周武王伐纣不仁不孝,周王朝建立之后,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又名巢菜、野豌豆)而食之”。后来有农妇讥讽他俩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野菜也是周朝的,何以食之?伯夷、叔齐无言以对,遂绝食而死。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采薇》,即取材于这个典故。

谁也有不走运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未成事前也差点被饿死。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段子最为经典,说是朱元璋逃亡时饿得奄奄一息,两个叫花子用乞讨来的剩菜汤救了他,而且声称此乃“珍珠(剩饭粒)翡翠(白菜叶)白玉(豆腐渣)汤”。虽然是不见于正史的传说,但民间确有将菜叶大米共煮一锅的做法,俗称“菜粥”、“汤饭”。《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另一个版本,讲的是八国联军打北京、慈禧太后“西狩”路上在百姓家发生的故事,内容大同小异。劫难过后,朱元璋和慈禧再也尝不到“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原味,这些民间传说在拿统治者找乐儿的同时,也蕴含着睿智的哲理。

不走运的皇帝有时也能品尝到昔时滋味,南宋赵构游西湖时偶然吃了一次本是东京汴梁风味的鱼羹,做鱼羹的是南迁临安(杭州)的东京人宋五嫂。赵构触景生情,恍如隔世,唏嘘不已之下还赏了银子。从此,默默无闻的北宋小菜竟演化为至今流传的杭州名菜,“宋嫂鱼羹”也早已消解了赵构的伤感与幽思。

具有纪念意义的传统名菜当首推河北的笏板鸡。笏板是古代官员上朝必带之物,可以当记事本用,根据官员等级,材质有玉、象牙、竹片之分。这道菜将鸡烹制成笏板状,当然是有原因的:明朝忠臣孙承宗深恶阉党魏忠贤惑乱朝政,常把魏忠贤罪恶记录于笏板,以便向皇帝禀报,故笏板不离身,乃至有一次吃饭时竟将笏板当干炸鱼吃进嘴里。孙家的厨师备受感动,便将鸡做成笏板状,以此来宣扬主家忧国忧民的品德。也许正是笏板鸡这特定的寓意,传到社会上后广为民众所接受。

吃过笏板鸡的人,未必知道满门忠烈的孙承宗;同样,知道东坡肉的人,也未必记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谁人所作。不过这都没关系,因为与吃相关的历史传说,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会传说下去。

猜你喜欢

司马炎伯夷乳猪
脆皮烤乳猪配方与制作
浅析《论语》中孔子关于“清”的评价
不食周粟
司马炎“比美”
晋武帝:都躺赢了,被怼怕啥
乳猪生理特点及饲养方法
娇妻套牢司马炎
捧杀政敌,防不胜防
乳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不食周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