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坚挺的德国经济想到的
2011-08-15马江天
○马江天
连敌人都赞叹的“德国制造”
好莱坞大片《猎杀U571号》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美国海军士兵驾驶着抢来的德国潜艇U571号,为躲避德国舰艇的猎杀,潜艇急速下潜到了超过设计极限的深度,同时还抗击着由德军舰艇扔下的深水炸弹激发的一阵阵强烈的冲击波而没有沉没,潜艇中的美国大兵惊诧莫名地脱口而出:“德国人造的潜艇还真结实。”听到这声感慨,我不禁会意地笑出了声。说实话,那些年我们在封闭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汽车,德国产品似乎不多,但后来从电影里,或从电视新闻里,乃至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我们对德国货有了这样的印象:真材实料,结实耐用,但就是——贵!
2007年6月22日,美国第五大券商、第二大按揭债券承销商贝尔斯登旗下两家对冲基金出现巨额亏损,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全面爆发。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宣告破产,进一步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时至今日,这场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大有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之势,欧美经济愁云惨淡,“欧洲五国”更是在主权债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但就在当下,德国经济却始终在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表现亮丽,成为欧洲国家抗击经济危机的中流砥柱。
德国经济之所以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多数评论认为其原因是德国人重视实体经济,不玩或者很少参与看似花哨的金融游戏。更深层次来看,我认为这和德国的社会传统和民族特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德国百年前就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如今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洲的头号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占欧盟总量的三分之一,可谓是欧洲经济的“发动机”。首先德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其工业制造业占GDP的29%,在发达国家中首屈一指,成为其经济的“脊梁”,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德国的精密机械、制药、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环保产业闻名于世,德国的产品以质量可靠著称。正是由于制造业的发达,虽然国土面积仅与中国云南省相当,且自然资源匮乏,但从2003年开始到2009年,德国一直是世界头号出口大国。谈及德国,人们马上就对奔驰、宝马、大众汽车、克虏伯的枪炮如数家珍,西门子、拜耳、巴斯夫等大企业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7家在德国。大家都知道,德国的经济支柱是制造业,但很少有人知道德国制造业的中流砥柱却是那些规模不大、多半家族经营的老字号。
百多年来,他们坚守着工业体系中最坚硬的部分,丝毫没有软性和浪漫,却有着沿袭百年结实、耐用的产品质量。轻重机械、精密仪器和工具的研发和生产,成为一代又一代德国人的坚守和传承,乃至形成了德国的社会传统。在德国,从事实体经济的劳动者享有着较高的社会尊敬度和薪资待遇。许多“蓝领”收入很高,与大学教授、公务员相比不落下风,高级技工和工程师的待遇更高。整个社会没有“白领”瞧不起“蓝领”的风气。
在德国,名牌大学毕业生和蓝领工人结合是公众早已习以为常的事情,丝毫不会存在所谓“门当户对的般配”问题。在这种传统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很多人都以成为一名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为荣。而德国闻名世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则为这些技术工人的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针对中学毕业生的专业技术人才教育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合作开展,学期3年或3年半。根据要求,学生除在校学习外,还要到企业接受相应的实践技能培训,保证他们在就业之前就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职业教育期满后,同一行业的学生参加由德国工商协会组织的全德统一资格考试。德国有多达400多个职业需要执业证书。通过这一成功的教育模式,向实体经济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员工。而众多优秀的技术工人,又为德国的企业长期保持竞争力,生产出傲视全球的产品提供了宝贵而又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严谨”二字贯穿于德国人生活中的每个细枝末节
有一位美国教师对德国进行长期观察后,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对美、德儿童作了这样的比较:在一个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国小姑娘会被明媚的阳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会儿再读书;而一位德国小姑娘则会在做完作业之后,再出去玩。先工作,后娱乐,这就是德国教育。人们只有在辛勤劳动之后,才有权力享受生活。
说到德国人的遵纪守法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一个抢银行的盗贼,深更半夜得手后,驾车夺路狂逃,警察驾车紧追不放。不料遇到红灯,盗贼竟照常停车等待。德国人的遵纪守法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当然也说明德国是一个执法严格的国家。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成了国民性格中的一种自觉。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每天下午的散步,被称为“著名的散步”。他每天16时准时出门,教堂钟声随着他迈步出门响起。当地居民甚至以康德的出现来对表。康德散步的路程也十分固定,总是沿着一条小菩提树路散步,每天八个来回,一步不多,一步不少。
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的埋头苦干、绝不苟且的精神。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尖嘴利爪的鹰,鹰的特性是勇猛。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很少有以女性形象作宣传的雕塑。这都是德国民族性格的写照。德国人讲求踏实,凡事都从诚实可靠着眼。拿他们的房屋建筑为例,虽然在式样上并不美观,但朴实无华,整齐大方。每一种材料,如玻璃、锁、铰链、搭钮、开关、灯罩、窗帘、衣架等,纵然是极微末的小处细节,也都坚实稳固,毫不马虎。
在德国,任何一座建筑、一项设备,甚至连一件家具都似乎得纳入百年大计。德国式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实在、严谨、思辨、勤奋、节俭可以说是对德国民族特性最简约的描述。
日本人和德国人都以严谨认真而著称,但是实际上他们的认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注重点上就能看出来。日本人特别关注产品的外观质量。他们通常会专门设立最终全检岗位来对产品的外观作全数检查。如果产量大,这就会需要比较多的人手。他们不会认为这是浪费。而且他们对表面的小缺陷也非常关注,即使有时这并不影响使用。这与他们民族中的注重表面,追求唯美有关,注重礼节,讲究外表有关。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日本人,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客气,实际上却有情无义,凡与利益相关必是锱铢必较。另外,他们非常相信人的力量,相信人的积极性,人的能动性,人的精神。所以有时出了质量问题他们会让很多人来长时间作全检,其实检验者很疲累时,判断力是很低的。
德国人则完全不同。他们和日本人一样(也许是更加)严谨,但同时他们很实在。他们会把表面作为一个检验项目,就像其他的检验项目一样,不会特别加以重视,通常也不会为此专门设立全检岗位。他们不会对表面的不影响使用的小缺陷特别关注。相对于表面质量,他们更注重各种型式试验,因为这反映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可靠性耐久性。他们认为人总是要犯错的,所以靠人来全检,总是难免漏掉的。所以对于一定要全检的项目,他们通常总会用机器来做。而这与他们民族中理性务实,注重逻辑的本质有着密切联系。在德国,除了金融中心法兰克福有些几十层高的大楼外,德国各地很少有像上海浦东那样光鲜时髦的现代化高楼大厦。大名鼎鼎的大众汽车总部只是一栋褐红色十几层大楼,紧邻其装配车间,这与国内一些企业总部相比,或许显得太寒酸了。
严谨的态度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上世纪末开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欧美日各国的制造业受到了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强烈冲击,欧美日各国一方面向这些新兴国家转移制造业,意图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却在有意无意地放弃本土的制造业,向所谓更“高端”的经济模式发力。美国人在新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制造了一个更大的泡沫。他们设计研发出了一个又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其设计之高深莫测,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们也叹为观止,但本质却不过是一个金融老鼠会。在西班牙和爱尔兰努力炒高房地产,大发横财的时候;在冰岛向美国学习,制造一个接一个的金融泡沫,虚假繁荣的时候,德国人的民族特性显示出了其伟大的作用。
在本世纪初,德国经济一度萎靡不振,失业率高居不下。就在五年前,德国失业率一度还超过13%,被其欧洲邻居讥称为“落伍老大叔”,无法改变社会习惯,适应新世纪。2000年欧元区的GDP增长中德国仅贡献了10%,面对这艰难局面,德国人没有逃避,而是正视困难,实实在在地想办法解决问题。从2003年开始,时任总理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大力推行一项宏大的“2010议程(Agenda 2010)”改革方案,提出要进行“痛苦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比如,失业保险金和社会救济金合为一体,领取者必须无条件接受劳动中介机构介绍的任何合法工作;从2006年起,缩短失业金的领取期限,以刺激重新找工作的欲望等,成功地取消了德国福利国家制度,放松了死板的监管实践,并与工人们达成了一项“全面协议”,企业和工会协商设置工资上涨限度。政府也通过修改法律,让企业雇佣和解聘员工更加容易。此外,德国政府还要求,在经济繁荣时期,就业者扣除部分工资,加上企业补充的资金,共同构成一个特殊基金。在经济下滑时,使用这项基金尽可能让就业者通过缩短劳动时间等方式保住工作岗位。另外,德国就业者的退休年龄也被提高,从65岁提高到67岁。可以想见,在有着悠久的社会福利传统的欧洲,德国政府的上述努力是多么行之不易的,这一切都有赖于德国政府务实有效的工作和德国人民务实勤俭的民族特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德国人忍痛改革的同时,希腊人仍享受着平均53岁退休,每年多达6个星期带薪休假的奢侈福利。希腊公务员未婚或离婚的女儿仍可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此外,希腊公务员迟到会不会被罚款我并不清楚,但据我所知,准时上班的公务员可领取奖金。在希腊国家陷入债务危机频临破产的情况下,政府刚一出台消减社会福利,紧缩开支的改革计划便遭到了民众大规模的示威抗议。而德国通过种种扎实的努力,在2009年5月份挽救了高达150万个工作岗位,到2011年7月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下降到了7%。2010年欧元区的GDP增长中,德国人贡献了60%。德国人民的严谨、变通、勤奋、节俭的民族特性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政府在大力推进改革,企业也在思考如何保持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和生产力。位于德国南部的工具制造商斯蒂尔是一家家族经营工厂,生产市场上最昂贵的手锯。事实上,这家高端工具制造商的昂贵工具86%都是出口。他们原本可以像美国制造业一样将尽可能多的生产线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但该工厂的经营层决定:企业最高端的产品还是坚持在德国本土生产。斯蒂尔手锯有超过一半部件仍在德国工厂生产。美国公司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大量裁员,斯蒂尔也受到危机的影响,但非但没有裁员,还保障德国工厂里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全职工作机会到2015年。经济转差的时候,很多美国公司减少研发费用,斯蒂尔却增加了开发团队中的专家,结果是产品质量总是最高的,同时价格也是最高的。一把专业斯蒂尔手锯价格是2300美元左右,支付工人工资后仍有充足盈利。
斯蒂尔说明了德国人如何面对新兴工业国家的挑战重塑经济。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在具有远见的政府鼓励下,德国制造业也开始尝试艺术性,当艺术性和传统强项结合,势必成为未来经济最具竞争力的部分。2010年,德国出口量比2009年增长18.5%,令所有发达国家羡慕不已。德国出口大量具有专利技术的高质量产品,从宝马汽车到名牌清洁设备,为了“德国制造”的标签,消费者心甘情愿付出更高的价钱。专利技术和高质量使德国在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面前仍具有优越感,同时还能在新兴市场的兴旺中获益。
德国的制造业傲视全球,德国的金融业在欧洲大陆的版图上,则一直居于最领先的地位,甚至在全球同行中也独占鳌头,比如,安联保险集团的保费收入在全球同业中名列第一;德意志银行集团为欧洲最大的全能化银行,在国际上位居三甲之中;德国健康保险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健康险公司等。德国金融业的强大得益于德国一直以来没有金融业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的约束,在美国等国家都在相当长时期内实行金融各业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的限制时,德国金融家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构建多元化的金融帝国,经营着全能式的金融百货大厦。经过百余年来的精心构建,德国几乎每一个金融企业都是超市经营模式,这令德国金融业远远优胜于其它国际同行。
德国金融业的独树一帜与其一直实施的混业经营的宽松的金融政策有着莫大关系。可以说,政策为金融业提供了一个无边的发展环境,金融业得以在其中伸展自如。集团帝国之中金融各业互相支援、互为资源的态势,又快速促成了帝国的扩张。德国金融家是自由的舞者,挥洒之间没有任何的缚手之碍。但宽松的政策、自由的经营环境,并没有令德国金融家像华尔街的银行家们那样投机取巧,胡作非为。在这次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德国银行受到的直接影响在欧洲大国中是最小的。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德国民族严谨、务实的民族特性在起作用。德国金融界普遍对次贷债券等花哨的金融衍生品持怀疑和警惕的态度,很少涉及此类业务,而是更专注于金融业对于实体经济的投入和支持,这使得德国的银行业,在此次危机中没有像欧洲其他国家的银行业一样遭受巨大的损失。
当下中国已在改革的深水区中前行,浮躁操切、急功近利势必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巨大隐患。清醒理性地搞发展,实实在在地去创造——这才是一个具有持续眼光大国的大根大本。强大的德国制造业百年来所坚守的企业精神,早已融入到整个德国国民的心理和性格之中。如此自觉、自信的务实精神,对发展中的我国是否也有可参照的裨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