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览

2011-08-15

名作欣赏 2011年4期
关键词:速览史铁生子弹

速览

观点

给中国的电影人一点表现生活的活路吧,如果我们还想让中国的电影真正成为艺术作品的话。请不要用新闻的标准来要求电影。也不要为了躲避新闻式的电影审查而一味胡乱搞笑。而《子弹》恰恰在这二者之间做出了很难得的尝试:既在真实地塑造人物,又注意了社会效果所必需的分寸。既要不能不要的票房,又保持了艺术家独立的艺术人格。而真实地塑造人物,进行独立的思考,恰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所在。在这一点上,我真是感觉到“姜”还是“文”的辣。

当然,《子弹》这部作品让我感到兴奋绝不单是因为他注意了分寸。也不只是他完整地讲了一个庞大曲折的故事。也不只是他的故事蕴含着某种中国社会的标本意义,更不在于他情节的巨大张力和高清的明晰度。说实话,所有这些,已经是非常难做到的了。但姜文做到了。尤其难得的是,在一部带有寓言性的喜剧片中,他在探索中国人的本性,千百年的社会扭曲造成的某种劣根性。而且确实是用电影的方式在探索。仅就这一点,我认为,他已经超越了当代电影所有曾取得的成就。起码他用这部电影证明,他是一个独立的思者,是个不断探索前行的真正的艺术家。而这一点,在已经被“票房”搞晕了头的电影界已经变得极其稀罕了。

——编剧陆天明对热播影片《让子弹飞》赞誉有加。

声音

知识生产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它与现实的社会实践之间,的确存在一种隐约而又松散的关联性,但它并不必然完全依附在社会实践之上。也就是说,有些知识,不一定能够立刻转化为社会实践。它可能生成一种幻想的符号体系,与社会实践之间形成一种虚拟的互补关系。如果一种知识话语不能够及时转换为社会实践话语,我们就将它抛弃,转而另辟蹊径,另起炉灶,那么,我们有可能永远不断地回到思维的零起点,在问题的ABC层面徘徊。

——文化批评家张柠反对文化过于务实。

当下的文坛,未免太冷了,那是来自骨子里的一种阴冷和褊狭。一旦开骂,便怎么刻毒怎么来,恨不得一句话就将文学骂死,将对方置于死地。即便不开骂,也基本上不读同时代作家的书,写文章或向别人推荐书目,都是外国作品或古代经典,既显示自己博学,又优雅地鄙视了当代的同行。更不会轻易说别人的好话,除非是自己小圈子中的人,或在某个人的讨论会上。那就会费尽心机、花样翻新地大说好话。但那不叫温暖,叫发烧。忽而太冷,忽而太热,唯独缺少王必胜式的自然而然的温暖和善意。

——蒋子龙在《也评王必胜的〈东鳞西爪集〉》中写道。

我决心到远在大山中的一所规模很小的,志在探索中国新教育模式的私立学堂,试图通过投身中国最缺乏、最需要的教育,来实现我人生最大的价值:为我热爱的中国,为中国的孩子和未来,也为我自己,做一点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日复一日地在无望的等待中浪费自己的生命。因为,中国真正缺的不是钱,我缺的也不是钱。中国缺文化,缺教育。我也一样!

——近日,在网上出现的一则题为“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的帖子,引起热议,撰写此文的是一位自称毕业于武汉大学的学生,其在万言长帖中对当下中国教育予以尖锐批评。

我没有写对于“文革”评价的内容,归根结底《古炉》还是在写人,写人性。我写“文革”中的人和事,“文革”只是载体而已。

——贾平凹在谈及其新作《古炉》时,这样说。

要么不读,要么全文读!

——余光中不赞成摘读传统典籍。

他坐在轮椅上那么多年,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更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史铁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当得起“伟大”这个词。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追忆刚刚逝去的著名作家史铁生时,深情地说。

“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围观”、“二代”、“拼爹”、“控”、“帝”、“达人”、“穿越”。

——《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2010年最给力十大流行语。

在我们目前这个社会里,诚信真的不被看重,很多人痛恨的不是不诚信,而是没有用不诚信获益的机会。

——身陷“学历门”的唐骏近日高调复出,方舟子称早在意料之中。

一是希望评论家敢于肯定和敢于否定;二是敢于说喜欢或不喜欢;三是不拿红包拿版税。

——白桦给文艺评论家们提出三点建议。

编 辑:王朝军 zhengshi5@sina.com

猜你喜欢

速览史铁生子弹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两颗子弹
为什么有的塑料连子弹都不能穿透?
我是大毒虫——子弹蚁
速览
不 同
速览
速览
史铁生:心魂之思
听史铁生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