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欢中自有陷溺

2011-08-15天津

名作欣赏 2011年4期
关键词:围观段子诗集

/[天津]朵 渔

狂欢中自有陷溺

/[天津]朵 渔

最近一段时间,一种新型的“微博叙事”大肆兴起,其蔓延之势有如病毒,已入侵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有乐观者认为,“微博叙事”将改变中国,这种“微动力条件下的病毒式传播”将成为一种“升级版即2.0版的公民围观的一个里程碑”。(笑蜀语)

笔者对此抱持谨慎的乐观。且不论此传播方式之前途命运在现有环境下是多么的玄妙莫测,也不提资讯汪洋中已安插了多少活性木马,仅就微博现状而言,众声喧哗里已激发出多少人性中恶的质素。有人总结“中国特色之微博现状”,无外乎批政府、挥板斧、翻黄历、盯A股、贴靓照、急诉苦、喊口号、打广告……五花八门,主旋律则是“围观”或“制造围观”。围观心态人皆有之,微博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普通人的参与热情,激发起人心中“最小的善”,从而改变人们的冷漠心态和碎片化生存状态。但有些围观难免庸俗。以被围观多时的中心人物罗玉凤为例,凤姐被围观有其搏出位的言行在先,但也有庸俗无聊的看客心理在作祟。意见领袖连岳说过一段很好的话:凤姐刚出来时,有人偶尔拿来开开玩笑,可以理解;无法理解的是有人到现在还玩不腻:如果她是病人,有什么可笑的?如果她是正常人,只是因为丑,就可笑?微博因其短小而易于传播,但也囿于形式,不可能做很深入的分析。三言两语,挂一漏万,于是求道者得道,求仁者得仁,求乐者也就只图一乐。

如果说社会化媒体的基本职责是“客观报道,澄清真相”,微博这样的“私媒体”则是一种情绪化的、未经过滤的个人言说。微博上的每个人往往既是围观者,也是制造事故的人,以便自己能够“被围观”,成为新的中心。为了制造围观效果,争取更多的“粉丝”,很多“微博叙事”极尽调侃、幽默、抖机灵之能事,不知不觉间,也在制造新的现场。微博于是成了一条翻动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漩涡的、汹涌的河流。很难说中心在哪里,很难说每个涡流的方向何在,但愿它不是一条内陆河,但愿它有一个大概的方向:自由的海洋。

最近看到著名诗人张小波发的一条微博:“一年有一诗人给我和李亚伟送他的诗集。我们请吃饭。他说他一定会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说,说预祝你得。他怒,你们笑什么,我是一定要得的。我说你站起来,他站了起来问,干吗?我说你转身,他转身扭头问,干吗?我说,滚。他说那我走了,李亚伟说慢,把诗集带走。”

标准的微博叙事,在140字以内讲了一个很完整的段子,而且色香味俱全,不愧是诗人手笔。我看过之后哈哈大笑,但笑过之后,就再也笑不出来了。表情僵在笑纹里,有点苦涩。“他说那我走了”,我大概是僵在了这里。他该是如何的尴尬和无助呢?也许他并不尴尬,只是我在尴尬?接下来怎么办?他也只能走了,这时候李亚伟又叫住了他:“李亚伟说慢,把诗集带走。”他带走他的诗集了吗?呵呵还留了个悬念。

这种怀着某种病态的梦想去写作的诗人,我也遇到过不少。大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小到一次发表的机会,梦想很具体,又很荒诞。怀有这些大大小小梦想的诗人,往往狂热而固执,任何人都难以唤醒他的梦。一个整天发烧做梦的人,其实和真正的写作没什么关系。但是,他又很真实地袒露他的梦想,追逐他的梦想。你说他庸俗,他很真诚;你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其实是真的爱上了那只天鹅。有点疯狂,有点堂吉诃德。对于此类人,我往往报以同情,不忍叫醒梦中人,或根本就叫不醒。张小波则采取了“断喝”的方式,两个字:“滚蛋!”或一个字:“滚!”简单粗暴。如果他不拿到微博上当段子来传播,我甚至将此理解为一种善意的棒喝,一则文坛佳话。当他子丑寅卯地讲出来以供人围观时,我内心就复杂了。

呃,写作的人,谁没有点小梦想、小企图、小庸俗呢?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中国作家可能乌泱乌泱的,但他不说出来,似乎就清洁了,纯粹了。那说出了梦想的一个,就成了疯子。道理是这样的吗?我觉得诗人的疯狂是可以给以“同情的理解”的。在世俗的意义上,诗人们基本上是一群精神失常的生物,他通过疯狂的艺术创造来疗救自己。一位日本人曾调查了782位著名艺术人物,其中精神极端失常者占83%,健康者仅占6.5%。在艺术的世界里,疯狂是个好东西。一个时代如果太过正常,就失去了自身的魅力、活力和创造力。太过正常意味着有一个主流的意识形态在起作用,在整体性地控制着大多数人的生活。诗人的任务正是挣脱出整体性的生活控制,诗歌是少数派的意志。

张小波的这则微博引来不少津津乐道的围观者,我发现叫好者居多,且多是写诗的人,看来各位英雄所见略同。却也不乏批评者,批评者中,苏小和的回帖比较给力:“呵呵,他是骄傲,你们是没礼貌。很多诗人写了一辈子诗歌,其实只是在宣泄人性,而不是理解人性。由此诗歌成为诗人们失败的工具。”

我在这里并没有批评张小波的意思,毕竟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当我们刚刚获得这点自由时。我想说的是,微博有风险,写博需谨慎。一个短小的段子,可以凸显多少人性。尤其是当你是一个被围观的中心或意见领袖时,你自由表达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一种公器。有人说,当你的粉丝超过一百,你只是一本内刊;超过一千,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一万,你相当于一本杂志;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了。传统媒体尚有其“生产单位”为其信誉负责,而类似微博这样的“私媒体”,则必须以个人信誉来为自己担当。

微博是一个公开的社区,一个自由发声的渠道,当我们以向善的心灵彼此发现、沟通、帮助时,微博的确可以改变中国。当围观成为一种习惯,搜索代替了思索,微博狂欢已成为一种陷溺。当我们异化为一个个“微博控”、“粉丝控”时,那就真的不仅悲催而且“叔可忍婶不可忍”了。

作 者:朵渔,诗人。《名作欣赏》杂志文化观察员,现居天津。

邮 箱:t j duoyu@sina.com

猜你喜欢

围观段子诗集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嘻哈段子铺
被围观的网络生活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诗集精选
诗集精选
朋友圈,欢迎围观
段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