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楼书印詹言

2011-08-15台湾陈坤一

名作欣赏 2011年4期
关键词:兵法陈坤篆刻

/[台湾]陈坤一

双一楼书印詹言

/[台湾]陈坤一

刀法、笔法与兵法的联想

2006年6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顾问史树青先生曾有贺词:

秦汉迢迢印派开,问奇载酒客常来。诸君刀法通兵法,布阵虚实任安排。

史老将篆刻章法中的疏密安排与兵法的虚实布阵相提并论,确实是知者之言。昔日董玄宰论印,因从孙子兵法“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强调治印者当挈其要领,如兵家所谓“势险节短”(董其昌:《陈氏古印选引》)。又云:“古语,精于书法者,用笔如用刀,精于兵法者,用刀如用笔,篆刻则兼之,落笔用刀合则双美,离则两伤。”(董其昌:《印章法序》)把用刀、用笔与用兵的相关性说得更为明白。篆刻用刀,人称刀笔,乍看让人直觉的认为篆刻仅仅是以刀代笔,实则不然。董玄宰“合则双美,离则两伤”的刀笔相发论才是肯綮之言。至清代赵撝叔更进一步说:“古印有笔犹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说明篆刻除了刀笔之外,还要讲求刻出书法的墨趣,显然更提升了篆刻创作要求的层次了。

从孙过庭书谱看当前篆刻的时代风格

唐孙过庭书谱云:“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敬以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从理论上说,一个人是否能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与其年龄实无必然关系,也有少年老成的例子。故孙氏论述重点不在年齿的长幼,而在作者修为的高下。大凡一件艺术品的完成,是综合作者的先天禀赋、学问素养、人生际遇、功力情思以及创作当下情性等等主客观因素的整体表现。以篆刻而言,“篆刻家要创作出好作品,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基本功,二是创作欲。基本功包括古典文学、古文字学、印学、书法等方面的修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创作欲当然离不开创作环境,一个好的创作环境能焕发作者极大的创作欲,能焕发作者的想象力、创作力。”(李刚田;《当代篆刻九家序》)。

书法、篆刻皆然,追求个人特色风格本是艺术原创的动力,也是一种取向、指标。然而艺术的最高指导原则还是“自然,一件作品让人看了觉得舒服才是真美。”以此观察当前篆刻的时代风格,委实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少,鼓努为力、标置成体的多。是耶?非耶?

自省转化与书印创作的关系

在篆刻书法的创作而言,“自省”是指导创作过程的态度;“转化”是对一切外物目遇耳闻的感悟吸纳。《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独初学者要自省,年职高者也要自省,前者怕的是用力不对,事倍而功半;后者怕的是倚老卖老,“轻致陵诮”,误导后生。

转化是一种陶铸工夫,以篆刻而言,如集诗、书、画、印及考证诸学于一身的大家赵之谦所提“印外求印”之说,大量以诏版、碑额、镜铭、钱币文字入印,所刻“仁和魏锡曾稼孙之印”、“同孟子四月二日生”二印,分别取崇山少室石阙汉画像之走马角抵戏形图和龙形图刻作边款,另一方自用印“餐经养年”之边款,则仿六朝石刻造像一区,开启近代篆刻以图入印之风。其后吴昌硕所作“破荷亭”、“明月前身”等印,亦于边款造像。类似这种以新观念取资新材料、创作新造型的转化,大大充实了篆刻的内容和可看性。此外,除了篆刻基本工的文字学、鉩印学、书法之外,若能再旁涉古典文学、诗词、哲学、美学各类典籍,必能有助于转化为创作内涵、增益作品的深度与广度。孙过庭书谱所谓“博涉多优”。惟有大家能容物,也惟有大家能化物。

作 者: 陈坤一,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书法作品曾获全国美展第一名,现居台北。

编 辑:张玲玲 sdzll0803@163.com

猜你喜欢

兵法陈坤篆刻
“‘孙子’兵法”等十三则
兵法大师
篆刻
陈坤从二次元中看世界
100张碟片成就
张良得《太公兵法》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陈坤:在行走中传递大爱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