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魏晋文人的感伤情怀

2011-08-15郭丹曦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济南250100

名作欣赏 2011年17期
关键词:枭雄传播学院魏晋

⊙郭丹曦[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济南 250100]

略论魏晋文人的感伤情怀

⊙郭丹曦[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济南 250100]

魏晋是感伤的,动荡时局播撒给世人瘟疫般的忧患感与漂泊感,尤其是战争的残酷,令随时笼罩在死亡之下的人充分体会到了作为客体的渺小与脆弱。在这种大的社会感情基调下,魏晋文人很难“欢娱”起来。

魏晋文人 感伤

这是一个如此动荡不安的年代,烽烟四起,风雨飘摇。秦皇汉武大一统,早已成为了遥远的梦境,曹氏政权后期,大权旁落,最终禅让他人;西晋虽看似平稳,实则却是一个松散、脆弱的政治联合体;东晋建立之初就气息奄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强撑过百年……

但这,却造就了一批优秀文人、一脉优秀团体、一袭优秀风度。

魏晋是感伤的,动荡时局播撒给世人瘟疫般的忧患感与漂泊感,尤其是战争的残酷,令随时笼罩在死亡之下的人充分体会到了作为客体的渺小与脆弱。在这种大的社会感情基调下,魏晋文人很难“欢娱”起来。加之这些心比天高的文人,不肯与乱世枭雄们沆瀣一气,当他们在儒家教化下的强烈出仕欲遭遇“道不行”时,济世之志便无从释怀,人生价值亦无法实现,怀瑾握瑜,忧愤抑郁。同时,文学的自省、文人的觉醒促成了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文人意识的成型,使他们又不甘像普通百姓那样浑浑噩噩,“文人”与“世人”的渐行渐远,将文人们夹在了两种正常生活之间。

如此尴尬的境地,造成了“孤狼情结”的滋生与滋长。人,作为天性向往群体、依赖群体的生物,一旦离群,又决心坚守,就必须以精神的力量武装自己,甚至外露为一种狂狷姿态,才能掩饰内心的脆弱与惶恐。所以他们敏感,他们高傲,他们挥霍谈吐,他们放荡不羁。

行为上,他们尚“隐”,可无论是“大隐”还是“小隐”、“真隐”还是“假隐”,都透着一种无奈,一种愧疚。传统文人都是以儒家经典为思想内核的,唯有“道不行”时才会另觅他途,但即便他们行为上“变了节”,心理上依旧是儒学的忠实信徒,他们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无奈,更为无法发扬儒家“平天下”的传统而愧疚。所以即便归隐,他们仍洞察世事、悲天悯人,而非断绝红尘、麻木不仁;他们仍修身养性、期盼治世,而非沉沦堕落、 糟啜 。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于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生挣扎于显隐之际、徘徊于儒道之间,内心苦闷、抑郁。

性情上,魏晋名士求“真”。他们不掩饰喜怒,不避讳好恶,而且将两者均发展向极端。所以一代枭雄曹操尚有善待婢妾、分藏衣裳①的苦心诫子,辞采高华的曹植还有“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赠白马王彪》)的手足情深,身为国戚的左思亦有“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娇女诗》)的怜女慈怀。更不必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或直朴,或温良,淡淡的如菊香般的哀愁沁人心脾。

还有一些文人,甚至“真”志狂狷。他们峨冠博带,宽袍大袖,他们服药成癖、嗜酒如命,他们扪虱而谈,裸步于室②……醉了,病了,癫狂了,肉体的痛楚超越了精神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似乎也只有这种近乎疯狂的方式才能让他们将长期压抑的情感倾泻而出,内心得到片刻的轻松与舒适。但“阮籍猖狂”,青白眼下,穷途号啕(王勃《滕王阁序》);嵇康绝友,生死关头,惟余绝唱;刘伶病酒,祷神诓妻③,抑郁而终……清醒是大多数时候的,更是不可避免的,清醒后的他们,又岂能回避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更如何跳过现实的政治碾压与生活逼迫?于是竹林依旧,七贤散尽。似乎淘尽魏晋,真正进入化境寻到了心灵家园的,只有一个陶渊明。

这种“真”一方面也注定了他们思想的“深”。因为去除了遮掩,排除了阻隔,也就能一览无余,探求到人生真谛。家国之忧,战乱之苦,让他们更能感性地也是理性地触碰死亡。作为一种神秘力量和恐怖阴影存在的死亡,印证在了诗人的笔端。上至帝王、国戚,下至黎民百姓,没有人可以逃脱死亡的宿命。何况在当时,连寿终正寝也成了奢望,疾病、战乱、获罪,一个个横祸时刻张牙舞爪试图攫取牺牲品。游仙纵然可以自欺欺人,但大多数人还是看清了事实,并更务实地开始、描绘死亡追悼死亡,除此以外,大概就是醉生梦死了。“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遗令》),弥留之时,曹操如是说,“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死生之际,陶渊明如是说。他们絮絮叨叨,他们遗憾悔恨,他们再不是一代枭雄抑或文化巨子,而只是平凡的、立体的、正常的人。有意无意间,人的本性冲破了理性的束缚,作为“人”灵魂深处的对尘世的眷恋、不舍比假惺惺的“大无畏”更具亲和力与震撼力。死亡的空气令人窒息,被扼住了喉咙的魏晋文人,于缝隙间艰难喘息着,凄凄切切,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而活着的人,又何尝不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亲情、爱情、友情得来不易,也稍纵即逝,他们珍惜着、尽一切力量珍惜,可它们还是在褪色。悼亡,悼友,悼任何与自己有关的、无关的人,因为死亡,让他们学会了珍惜每一个同类。或许他们能做的,也仅仅如此了,毕竟生死有命,眼睁睁,只能眼睁睁看着,留不住也哭不出。这是一个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有人情味的时期,那些看似冷冰冰木呆呆的人,内心却都是火热的,柔软的,当然,也是感伤的。

魏晋文人构建的披着感伤外衣的精神建筑,如一块嶙峋巨石,突兀于绵亘悠远的离世长河,没有沾染泥沙,没有磨平棱角,亦没有消磨光华,千百年来为后人品评、称道,亦继承、发扬。无论是静穆还是狂狷,他们都秉承“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宗旨,展现给世人一种不染尘杂的赤子之心。

① 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吾余衣裳,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分之。”

② 《世说新语·任诞篇》:“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 衣,诸君何为入我 中?’”

③ 《世说新语·任诞篇》:“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作 者:郭丹曦,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中文基地班学生。

编 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猜你喜欢

枭雄传播学院魏晋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红楼女枭雄
——读《红楼梦》有感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华清宫
刘建海标志设计作品
魏晋时期的“绘本”——《女史箴图》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Chinese students in Australia
NP1连同NP2
调查
民间男性“枭雄”的上海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