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诗意新解

2011-08-15张远东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四川乐山614004

名作欣赏 2011年17期
关键词:罗敷民间劳动

⊙张远东[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 四川 乐山 614004]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诗意新解

⊙张远东[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 四川 乐山 614004]

本文通过对《陌上桑》诗意的重新解读,认为诗歌主旨是“嘲笑和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与无耻”的传统观点是错误的;使君并非荒淫无耻,秦罗敷的夸夫之辞其实是民间谜语;通过对第三解的重新解读,发现并肯定了罗敷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地突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

汉乐府 夸夫之辞 民间谜语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以其奇特的风格和高度成熟的艺术表现手法,备受学者的关注。他们就作品的本事、主题、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以及艺术技巧,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比较一致的说法是“他叙述了一个民间美女罗敷在城南采桑,遭到使君调戏,她严厉而机智地拒绝了这一无耻要求的故事”①,“嘲笑和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与无耻,歌颂了人民维护自己爱情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②。游国恩先生甚至认为他“充分体现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精神”③。这些结论固然反映出作品的人民性和斗争性,然而,细读作品尤其是历代争议颇大的第三解,笔者发现诸多与上述结论相矛盾且违背原诗本意之处,特提出自己的粗陋看法,以求正方家。

一、使君并非荒淫无耻

据《汉书》《后汉书》《通典》记载:汉世有太守春日巡行属下各县,以劝农桑之制。由于政治日趋腐败,不法官僚借巡行之机侵扰吏民之事时有发生。一些学者据此便认为《陌上桑》中的使君即属此类。然而细读作品第二解,笔者认为,使君非但不是荒淫无耻之徒,反而还是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

在封建社会,妇女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可以随意霸占妇女,特别是民间有姿色的妇女。梁节王畅有小妻三十七人④;乐成靖王党霸占民间章初的妻子,还赂人杀死章初。⑤《后汉书·单超传》记载,下邳令徐宣“暴虐尤甚”,“先是求故汝南太守下邳李皓女,不能得,及到县,遂将吏卒到皓家,载其女归,戏射杀之”。朝廷官吏的女儿尚且被虏而“戏射杀之”,民间女子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这些豪强对美女采取的措施都是“将吏卒到家”,用武力强抢霸占。

而“使君从南来”,见到罗敷后,“五马立踟蹰”,有学者便以为“这种借代和含蓄的手法既写出了使君的权势,又揭示了他一见罗敷就垂涎三尺的丑态”。⑥“五马”确实写出了使君的权势。“踟蹰”乃有犹豫不决徘徊不前之意,据此怎能“想象”出使君“垂涎三尺”的丑态?如果“踟蹰”是丑态,那么,第一解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便是色相;“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头”便是色胆包天,蠢蠢欲动;“耕者忘其锄”更是想入非非的“意淫”。这显然讲不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罗敷的美貌可以让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欣赏,难道就不允许使君“五马立踟蹰”?连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见到漂亮的采桑女都要发出“南枝窈窕北枝长”的调笑语,孔子是不是也荒淫无耻呢?何况一个平凡的汉使君?

断定使君是否荒淫无耻,不能只凭其身份,而应该观其行、察其言,否则会陷入“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荒谬的成分论泥淖中。

“使君遣吏往”目的仅是“问是谁家姝”,并不是派吏去强抢。“罗敷年几何?”使君这一问很值得玩味。面对如此动人的美女,荒淫无耻的豪强绝不会“问是谁家姝”,官吏的女儿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戏射杀之”,何况一个民间的采桑女子?他们必然是先调戏再抢回府中。而使君并没有动武,只是问“罗敷年几何?”我们可以猜想,使君之所以问罗敷年龄,是想从年龄中判断罗敷是否已有夫婿。小吏回答“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据此推断罗敷尚未婚配,于是便“谢罗敷”,含蓄而又委婉地提出“宁可共载否”的要求。他并没有专横武断地胁迫罗敷,而是以协商的口吻,让罗敷在可与否之间自己选择。在豪强势力强抢民女司空见惯的时代,官位显赫的使君因爱慕罗敷的美貌而向她求婚,这和荒淫无耻的上层阶级是不能等同的。如果使君真是荒淫无耻之徒,罗敷哪有机会“前置辞”,恐怕早已是呼天抢地的哭骂了。

既然使君并非荒淫无耻之徒,那么,这篇作品“嘲笑和鞭挞了上层人物的荒淫与无耻”的结论很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笔者认为,使君在这个民间传唱的故事当中,只是一个荣华富贵的象征,他并不代表荒淫无耻的上层阶级。

二、夸夫之辞乃是谜语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称:“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陈祚明在其《采菽堂诗选》中也发现:“罗敷致辞,截然严正,但二语已足,此诗意可便竟。然后解又极写一段,傲使君耳。……若非此夫婿,几无以谢使君者然。”自此以后,学者都认为,作品第三解罗敷夸夫是“急中生智,以夸耀夫婿的办法给使君以很沉重的打击,使他有所顾忌而不敢进逼”,“更显示出民间女子的聪明机智,更突出这首诗的‘人民性’来”。⑦可见罗敷夫婿是作品艺术虚构的人物。艺术虚构虽然不能等同于生活现实,但它也应该符合生活逻辑。然而笔者却发现,作为一个虚构人物,其矛盾之处是不符合人物虚构原则的。

其一,前半部分,夫婿似乎是一位领兵打仗、驰骋疆场的将军,威风凛凛;后半部分却是一位从基层干起、饱读诗书的儒雅文官。也许罗敷想象其夫婿应该是文武双全。然而从“十五府小吏”到“四十专城居”,并未见攻城略地的战绩。且前后判若两人,反差极大。

其二,“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谁见过带领着千余骑的将军,骑在白色的高头骏马之上,后面却跟着纯墨色的小马驹这种场面?

其三,从“十五府小史”可以看出这位虚构的夫婿并非出自豪强名门。《汉书·翟方进传》中说“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钝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从年龄、地位来看,“小史”的地位是很卑下的,大约相当于后世官衙中的门子之类。在靠世袭与举荐做官的汉代,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史在五年之中就爬到“朝大夫”的位置,是根本不符合历史现实和生活逻辑的。

其四,罗敷夸夫从政经历,应该是从低位不断向高位爬升,以此表明其夫官运亨通,飞黄腾达。然而其夫三十岁时已是加封侍中郎的朝廷大夫了,官职远在“专城居”的太守之上。文选五臣注“专,擅也,谓擅一城也,谓守宰之属”。纵使州郡再大,其守宰也是地方官,权势难以同皇帝近臣的朝廷大夫相比。也就是说罗敷夫婿四十岁时被贬为地方官,这与其步步高升飞黄腾达相矛盾。

其五,“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的采桑女子。其丈夫乃是做过皇帝近臣的一城之主。也就是说,一个在二十岁时就能做到朝廷大臣的四十岁的政府高官,其原配妻子却是一个尚不足二十岁的民间采桑女。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

罗敷描述的夫婿当然是子虚乌有,“因为罗敷懂得,封建官僚们一般都有着小官怕大官,远臣怕近臣的病态心理,所以她就采用夸夫的妙计来压倒对方”⑧。萧涤非先生也说:“因为作者必须如此夸诞,才能使罗敷扬眉吐气,压倒对方。”⑨

身居官场中的使君果真会被罗敷这一通破绽百出的“置辞”所震慑压倒吗?她的夫婿现在也只不过是和他同级别的没有豪强势力撑腰的太守,并且是处于走下坡路的别处地方的官员而已。

罗敷以想象中的“飞黄腾达”的丈夫来拒绝使君,并不能得出“歌颂了人民维护自己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凛然正气”的结论。相反,我们可以说使君官职太小,未达到罗敷的“理想要求”而遭拒绝。如果“从南来”的不是使君而是“二十朝大夫”的另一个高官,采用以官压官“妙计”的罗敷该不会抬出皇帝来拒绝吧?这很显然不符合民间传唱罗敷故事的本意。

由此可见,罗敷“置辞”中那虚构的并不是一个人。细读罗敷“置辞”,凡有过养蚕经历的人都会惊异地发现,采桑美女虚构的夫婿乃是同她朝夕相伴、关系极为密切的蚕。

“东方千余骑”言蚕之多;“白马从骊驹”,巧妙地把黑色的蚁蚕比喻成纯墨色的小马驹。“青丝系马尾”,蚕沙(即蚕屎)是墨绿色的,好像系着的马尾巴;“黄金络马头”,蚕的眼形是金黄色的。“腰中辘轳剑”,形象地描绘出蚕一节一节的躯体。接着罗敷用人从政的经历比喻蚕子的生长过程。“十五府小史”,十五天的时候,蚕子当然很小很小;“二十朝大夫”,二十天的时候已经长成了大蚕;“三十侍中郎”,三十天的时候是养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蚕即将做茧,食量特大,又容易患病,养蚕人侍候蚕子就像侍候皇帝一样的谨慎,否则,一月的辛劳将化为乌有。“四十专域居”,四十天后,蚕吐丝做茧,当然是“专城居”了。紧接着,罗敷再次强调其夫婿“为人洁白皙”,这不是在暗示我们,她的夫婿不是人而是像人一样皮肤洁白吗?“ 颇有须”,蚕子黑色的口足正像人的胡须。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不正形象地写出蚕子蠕行时的动作吗?

这样,前文所述之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聪慧过人的罗敷以其机智的“置辞”,给人们留下一个千年未解的谜语,这谜底正是“喜蚕桑”的罗敷用手用心关爱的“夫婿”——蚕。

三、罗敷形象及主题

正如诗歌第一解中所描绘的,罗敷是一个有着绝世美貌的民间采桑女(劳动妇女)。她不仅有美丽的服饰外貌,更有一颗美丽闪光的心灵。面对权势并重、风度翩翩的使君(这使君可谓当时之“新好男人”)的求婚,罗敷丝毫不为之所动,她没有用自己绝世的美貌去换取一生的荣华富贵,而是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使君,并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决心用劳动去获取自己的幸福生活。一个美丽、聪明、勤劳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否定了《陌上桑》的斗争性,并没有降低作品高度的思想成就。相反,通过对第三解的重新解读,发现并肯定了罗敷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地突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

产生于民间,并在民间广泛传唱的《陌上桑》,其女主人公罗敷是广大劳动人民理想与愿望的化身,在她身上汇集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所有优点,寄托着劳动人民纯朴高尚的思想感情。她的艺术生命力根植在劳动中,而历代封建文人脱离生产劳动,去考证罗敷故事的本事所据,去猜测罗敷何门所出,去臆断罗敷夫婿其人。这些做法,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面前,又显得多么渺小与可笑。《陌上桑》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劳动才是幸福之源,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

① 万光治、徐安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②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秦汉魏晋南北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③⑥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④ 见《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中华书局1998年版。

⑤ 见《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中华书局1998年版。

⑦ 谈凤梁:《乐府诗的一朵奇葩——〈陌上桑〉》,见《古典文学名篇赏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⑧ 任哲维:《关于陌上桑的人物的讨论》,见《乐府诗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1957年版。

⑨ 《乐府的诙谐性》,见《国文月刊》第36期。

作 者:张远东,硕士,乐山师范学院讲师。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罗敷民间劳动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陌上桑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桑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