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乾 子》创作动因考论
——兼谈温庭筠小说创作的价值

2011-08-15李博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中文系广东珠海519041

名作欣赏 2011年17期
关键词:温庭筠创作小说

⊙李博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中文系, 广东 珠海 519041]

《乾 子》创作动因考论
——兼谈温庭筠小说创作的价值

⊙李博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中文系, 广东 珠海 519041]

晚唐诗文大家温庭筠的小说集《乾 子》具有一定的文学和社会学价值。这些作品既反映了时人的生活情状,也展现出创作者的某种生存方式,折射出其创作目的与写作心态,而其中科举行卷的政治目的与争才斗艳的竞芳心理或是创作的基础动因。

温庭筠 《乾 子》 动因考论

《新唐书·艺文志》《崇文书目》《郡斋读书志》和《文献通考》皆记温庭筠著录小说三卷,为《乾 子》。该小说集早已散佚,只是在宋李 等编纂的《太平广记》中存有三十三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曾提到“温庭筠亦有小说三卷曰《乾 子》,遗闻见于《广记》”①。考温庭筠小说的写作动因,或有以下两个主要层面:

一、出于进士考试行卷的政治目的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隋朝时已奠定了基础,至唐,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得以逐步完善。在科举考试众科目中,以进士科中的试诗赋最为重要。但此科难度很大,《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曰‘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若想在众多应试者中脱颖而出,除才华横溢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得到当朝显贵官员或饱学之士的赏识与举荐,洪迈《容斋四笔》卷五《韩文公荐士条》记载“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於讥议,多公而审。亦有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若贤者临之则不然,未引试之前,其去取高下,固已定于胸中矣”。白居易以《赋得古原草送别》谒顾况,得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的赏识,诗名大振。朱庆馀行卷后以《近试上张水部》问张籍,得到了张籍“一曲菱歌敌万金”的回复,“诗名流于海内”,二人声名鹊起后较为平顺的科考经历都说明行卷的关键性作用。所以在考试之前,通过投书、送礼、拜谒等方式,去结交显贵之士或文学大家,已成为了考生希求援引的一项重要的活动。

《文献通考·选举二》注引江陵项氏之言:“天下之士,什什伍伍,戴破帽,骑蹇驴,未到门百步辄下马,奉币刺再拜,以谒于典客者,投其所为之文,名之曰‘求知己’。如是而不问,则再如前所为者,名之曰‘温卷’。如是而又不问,则有执贽于马前,自赞曰某人上谒者。”②行卷者众,所行之文亦繁,《唐摭言》卷十二载“刘允章侍郎主文年,榜南院曰:‘进士纳卷,不得过三轴。’刘子振闻之,故纳四十轴”。上呈之作数量众多,其中有很多都没有被详细阅看便弃之一边。《唐摭言》亦记“薛保逊好行巨编,自号‘金刚杵’。太和中,贡士不下千余人,公卿之门,卷轴填委,率为阍媪脂烛之费,因之平易者曰:‘若薛保逊卷,即所得倍于常也’”,参试者的创作就这样成了“脂烛之费”。“(郑)光业弟兄共有一巨皮箱,凡同人投献,辞有可嗤者,即投其中,号曰‘苦海’。昆季或从容用资谐戏,即命二仆舁‘苦海’于前,人阅一编,靡不极欢而罢。”在此种情况下,意欲在众多行卷之作中脱颖而出显得异常艰难,为引起注意,很多人便在行卷之作中添加一些小说类作品。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唐世举人,先借当世显人,以姓名达诸主司。然后投献所业,余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冥录》《传奇》等皆是。盖此等文体备众,可见史才、诗笔、议论。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今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鲁迅亦言:“唐自开元天宝以后,作者蔚起,和以前大不同了。从前看不起小说的,此时也来做小说了。这是和当时环境有关系的,因为唐时考试的时候,甚重所为‘行卷’:就是举子初到京,先把自己得意的诗抄成卷子,拿去拜谒当时的名人,若得称赞,则‘声价十倍’,后来便有及第的希望,所以行卷在当时看得很重要。到开元天宝以后,渐渐对于诗有些厌倦了,于是就有人把小说也放到行卷里去了,而且竟也可以得名。所以从前不满意小说的,到此时也多做起小说来,因之传奇小说,就盛极一时了。”③

温庭筠生活的晚唐时期,政治上突出的特征便是牛李党争,科举出身牛党领袖牛僧孺年轻时即有以小说行卷之举。“《幽怪录》本名《玄怪录》……出于中唐时代牛党领袖人物牛僧孺之手……是一部行卷之作……并且带动了后进以传奇小说行卷的风气”。此后,有应试者仿照此法行卷,“《续玄怪录》,李复言撰……汪辟疆先生所撰本书《叙录》认为‘复言固大和、开成间人矣。时牛僧孺方在朝列,势倾中外。牛相早年有《玄怪录》之作,通行既久。复言乃续其书,举所闻于大和间之异闻轶事,悉入纂录。’”“从《续玄怪录》这个书名来看,李复言确是牛僧孺在这方面的效法者。”④温庭筠怀兼济之志,但仕途坎 ,又因声名不佳而屡次落地,数次投书自达而无果,其仿效成功之士在行卷之作中加入小说还是很有可能的。且此时又有宦官专权,朝政不稳,科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逐步降低,使得这种行卷之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唐摭言》卷八《通榜》记宣宗大中十年(856)“郑颢都尉第一榜,托崔雍员外为榜。雍甚然诺,颢从之,雍第推延。至榜除日,颢待榜不至,陨 且至。会雍遣小僮寿儿者传云‘来早陈贺。’颢问有何文字?寿儿曰‘无。’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夜艾,寿儿以一蜡弹丸进颢,即榜也。颢得之大喜,狼忙札之,一无更易。”正说明一些官员对考试结果的决定性作用。

温庭筠《乾 子》中有些创作就反映了当时科考的情况,如《阎济美》一篇,讲阎济美几经科考仍旧不第,其在临离开长安之前呈送给主考官一首六韵律诗,颇为精工,令座主有遗才之叹。后阎济美再次参试,主考官仍为旧人。试“杂文”后乃考帖经,阎济美辞言不能背诵经文,考官准其以做诗代替。其上交之诗虽未做完,但为主考官激赏,后唱名通过。同场考生卢景庄对此不满,言于济美:“前考《蜡日祈天宗赋》,你用鲁丘(孔子)对仗卫赐,卫赐是孔子的学生子贡,你却将‘赐’字错写成‘驷’字。”阎济美甚为惊骇。而翌日主考官却召集众考生言:“此次考试正值天气寒冷之时,时间亦紧张,各位的答卷字迹比较潦草,还不能呈送丞相,请重新誊写送交。”阎济美拿到卷子后,见“驷”字上头打了一个红点,明白了考官重誊试卷之良苦用心。座主惜才让阎济美终考中了进士,但是其中个人左右考试结果的因素非常明显。这样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是撰写之人渴求赏识心态的一种折射。

目前学术界对于唐代“行卷”之风是否推动了传奇的繁荣尚没有较为一致的看法,从上世纪20年代到八九十年代,虽然有学者对此持保留意见,但总体倾向是肯定“行卷”对进唐传奇繁荣的促进作用。80年代以后,质疑的声音渐渐增多,如袁维国的《唐传奇行卷说质疑》、于天池的《唐代小说的发达与行卷无关涉》、俞钢《唐代举子行卷文体考论》等,但由于文献资料不充足,还难以得出肯定的结论。在行卷中呈送传奇创作还是很有可能的。

二、出于文人逞才恃气的竞芳心理

《新唐书·文艺下·李商隐传》言:“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繁缛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指出这三人文章创作的成就,而对于散文等创作对唐传奇的促进作用,前辈学者早有论述,郑振铎曾指出古文运动对唐传奇创作的推动作用,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善文的段成式亦善做小说。《新唐书·段文昌传》记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传于时”,《金华子》卷上也记:“段郎中成式……《酉阳杂俎》最传于世”,温庭筠与段成式相善,常有书信往来。《南楚新闻》记:“太常卿段成式,相国文昌子也。与举子温庭筠亲善。”段成式今存《寄温飞卿笺纸》《嘲飞卿七首》《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温庭筠亦有《和段少常柯古》《和太常段少卿东都修行里有嘉莲》《答段柯古见嘲》等同段成式的唱和作品,《金华子》卷上言“段郎中成式……牧庐陵日……为庐陵顽民妄诉,逾年方明其清白,乃退隐于岘山。时温博士庭筠方谪尉随县,廉帅徐太师商留为从事,与成式甚相善。以其古学相遇,常送墨一铤与飞卿,往复致谢,递搜故事者九函,在禁集中。为其子安节娶飞卿女”。

段成式作有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书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闻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 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莫或废也”。庭筠很有可能在其影响下也创作此类作品,且二人作品有相似之处。《酉阳杂俎》中的“杂”体现其创作面的广泛,“俎”有两个基本含义,指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或切肉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均与食品有关,而《乾 子》仅存的三十三篇分属《太平广记》的十九个大类别中,内容亦广,涵盖知人、贡举、嘲诮、狐、鬼、草木、妖怪等。从字义上来看,“ ”指一种煮食方法或切熟肉更煮的意思,同样与食品相关。《郡斋读书志》卷三下记:“《乾 子》三卷,序谓语怪以悦宾,无异馔味之适口,遂以乾命篇。”又在《直斋书录解题·小说类》言:“序言不爵不觥,非煲非炙,能悦诸心,聊甘众口,庶乎乾 之义。”指出了其创作上的娱宾作用。鲁迅评价温庭筠小说“仅录事略,简率无可观,与其诗赋之艳丽者不类”⑤。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温庭筠的某些创作情节曲折动人,这样哀婉奇谲的故事从某个层面讲,寄寓着作者的对人事的同情和希望,创作这样的故事在展现文笔才华的同时,还能博得知音同道的叹惋,用传奇家沈既济的话讲,即“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

《陈义郎》一文,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风格凄伤的故事,陈义郎的父亲陈彝爽与周茂方是老乡,科考中陈彝爽擢第,而茂方名落孙山。唐天宝中,彝爽调集,受蓬州仪陇令,其母眷恋故居不愿随行。彝爽的妻子郭氏曾自织染缣一匹准备为婆婆裁衣,不想手指为刀所伤,血沾衣上,其就把这件不能洗去血迹的衣服留给婆婆作为念想。陈彝爽临行之前请周茂方同行,而茂方于路上暗害彝爽后欺瞒郭氏,携其冒彝爽之名赴任,而对彝爽遗留下来的尚且两岁的小儿陈义郎如从己出。十七年之后,陈义郎参加科考,有鬻饭老妇留食,老妇言其“似吾孙姿状”,并拿出郭氏所留血污衫子送给陈义郎。一年后陈义郎归家,其母忽见血衫非常吃惊,陈义郎如实相告,遂知老妇乃是郭氏婆婆。郭氏于是对陈义郎讲出当年其父遇害,自身念子年幼而忍辱苟活之事。陈义郎遂在周茂方熟睡之机斩下其头颅报官,官员感慨其经历,遂免其罪。《陈义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对后世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吴季谦改秩》所记之事与《陈义郎》在丈夫赴任途中遇害、儿存于世长大复仇等情节颇有类似之处,而这两则故事正是广为人知的《西游记》中“江流僧”的故事来源。

《乾 子》中还记载了数量众多的神怪之说,这些小说神奇怪诞、趣味浓厚,是行卷之时吸引人的一种方法。如《梁仲朋》记“……有豪族大墓林……仲朋跨马及此。二更,闻林间槭槭之声,忽有一物,自林飞出。仲朋初谓是惊栖鸟,俄便入仲朋怀,鞍桥上坐。月照若五斗栲栳大,毛黑色,头便似人,眼肤如珠。便呼仲朋为弟,谓仲朋曰:‘弟莫惧。’颇有膻羯之气,言语一如人。直至汝州郭门外,见人家未寐,有灯火光。其怪 飞东南去,不知所在。如此仲朋至家多日,不敢向家中说。忽一夜,更深月上,又好天色,仲朋遂召弟妹,于庭命酌,或啸或吟,因语前夕之事。其怪忽从屋脊上飞下来,谓仲朋曰:‘弟说老兄何事也?’于是小大走散,独留仲朋。云:‘为兄作主人’。索酒不已……醉于杯筵上,如睡着。仲朋潜起,砺阔刃,当其项而刺之,血流迸洒。便起云:‘大哥大哥,弟莫悔。’却映屋脊,不复见,庭中血满。三年内,仲朋一家三十口荡尽。”讲述了一个颇为奇异的故事。《道政坊宅》《张弘让》等亦是此类作品。

《乾 子》也有一些篇章写人物风度,其中有些类似于《世说新语》所载的魏晋风流,《武元衡》言“武黄门之西川,大宴。从事杨嗣 狂酒,逼元衡大觥,不饮,遂以酒沐之。元衡拱手不动。沐讫,徐起更衣,终不令散宴”。还有一些记载人独特的嗜好,如《权长孺》记“狂士蒋传知长孺有嗜人爪癖。乃于步健及诸庸保处,薄给酬直,得数两削下爪。或洗濯未精,以纸裹。候其酒酣进曰‘:侍御远行,无以饯送,今有少佳味,敢献。’遂进长孺。长孺视之,忻然有喜色,如获千金之惠,涎流于吻,连撮 之,神色自得,合座惊异”;《鲜于叔明》记“剑南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好食臭虫,时人谓之蟠虫。每散令人采食得三五升,即浮之微热水中,以抽其气尽。以酥及五味熬之,卷饼而啖,其味实佳”。《乾 子》中的另一些故事从某些侧面反映了唐朝的一些社会风貌,对于了解当时的经济情况及商人的精神风貌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窦》是《乾 子》中最长的一篇,约两千三百余字,记述了自幼即有经济头脑的窦成长为一个乐善好施的商人的经过,展现了当时城市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商人的生活情状。

温庭筠诗文兼善却累举不第,其承袭前辈而在行卷中另呈小说以增加及第的希望是可能的。温庭筠与段成式私交甚好,其与段成式相竞而作传奇亦有可能。

《乾 子》广泛的社会涵盖面,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娴熟的表现手法,体现出了温庭筠小说创作的成就,其价值本不该被抹杀,在晚唐小说中,应占有一席之地。

①⑤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7.

② 转引自许树安:古代选举及科举制度概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76.

③ 华山:鲁迅作品精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327.

④ 程千帆:古诗考索.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52-454.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百人工程”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08JZ00060

作 者:李博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猜你喜欢

温庭筠创作小说
诗的倒装(外一篇)——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傲骨
《一墙之隔》创作谈
唐朝“作弊高手”温庭筠
咸阳值雨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