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汉西南地区石碑形制及其特点

2011-08-15杨子墨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石碑

杨子墨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两汉西南地区石碑形制及其特点

杨子墨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中国古代铭刻文字常凿于岩壁,刊之石碣。东汉,一种外形规整、制作讲究的石刻形式——石碑,骤然完善并遍及全国,正如刘勰《文心雕龙•诔碑》所言:“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汉代石碑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上游的广大地区,涉及山东、河南、四川、山西、陕西等二十几个省市。其中地处西南边陲的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石碑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此地石碑以四川成都为中心,东起渠县,北抵成县,西达芦山,南止昆明,为汉代汉中郡、武都郡、巴郡、蜀郡、越嶲郡、键为郡、益州郡辖区。

全境地处西南边陲,崇山峻岭,河流纵横,交通不便,素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语。先民为了方便与其他地区的交流,打破地域封闭隔绝的状态,开山建路,发展交通。各种地界碑和有关凿山修路的纪事碑常见于此,如《延光石刻碑》《长王君石路碑》《修道碑》《李翕天井道碑》《赵孟麟羊窦道碑》《安长陈君阁道碑》《蜀国造桥碑》《长王君平乡道碑》等。

两汉中央政权为开发西南地区经济,对其采取“以其故俗而治”〔1〕的灵活政策,大力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部分纪事碑、功德碑记录了当时广开渠道、兴修水利的盛况,《沈子琚都江堰碑》《郭择、赵汜碑》就属这一类。

本地少数民族众多,族人皆信奉巫术,区内事物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先秦,人们崇拜神灵、信奉巫术、萨满巫术笼罩全区,表现出古老原始的宗教氛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大量楚民迁至川东,以至“江州以东,滨江山险,其人半楚”〔2〕,荆楚文化与道教思想随之而入。《汉书•地理志》记载,楚人“信鬼神,重淫祀”,这与本区悠久的巫术崇拜相契合,使其神仙巫术继续发展,成仙得道的思想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先秦荆楚之地以龙凤为崇拜对象,如《离骚》曰:“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春秋握成图》又录刘邦之父“刘媪梦赤鸟如龙,戏已,生执嘉”;而巴蜀之地则崇拜白虎,樊绰《蛮书》言:“巴氏祭其祖,击鼓为祭,白虎之后也。”汉代,本区将荆楚文化的龙凤和巴蜀文化的白虎图纹结合,使龙凤、白虎图像大量装饰于建筑、服饰及雕塑等各种物件内。在此影响下西南地区碑面多施画像,题材涉及神话传说、升天成仙、四神灵兽等内容,与北方古朴简纯石碑形成鲜明的对比。《王孝渊碑》碑阳浅浮雕朱雀、夫妇、仕女像,碑阴有伏羲、女娲、蟾蜍、朱雀、牛首、鹿、圭、璧、璜,碑侧浮雕青龙、白虎,是现存最早碑侧装饰龙虎图案的实物。《朐忍令景云碑》碑面雕琢日、月、青龙、白虎、朱雀、妇女启门及兔首人身像,其中妇女高盘发髻、半倚门廊、翘首眺望、面含思绪,真实生动地表达了妻子守家盼夫的渴望之情。此类表现墓主人夫妇现实生活及情感的画像为古代西南地域所特有。四川郫县《王孝渊碑》碑阳的夫妇仕女图,荥经《东汉石棺》的秘戏图,以及芦山《王晖石棺》《东汉石刻楼房》的妇女启门图等,它们寓意着墓主夫妇之间真挚的爱情,寄托了遗孀对亡君的思念之情,充分流露了古代四川民众的浪漫主义情怀。

儒家学说及其思想在该区传播较晚。景帝末年,文翁“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3〕于是“立文学精舍讲堂”,〔4〕派蜀中学子至京师太学深造,使儒学文化在此传播。由于本区长期对神仙巫术的青睐,巴蜀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今文经学的灾异学说及谶纬之说。但无论吸取那种学说,此区对于儒学文化的认可,为其接受汉代儒家倡导的厚葬礼仪给予了有利的思想保证,致使汉末巴蜀地区厚葬之风尤胜,正如《华阳国志•蜀志》记录:“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聚嫁设太牢之厨膳,归女有百两之从车,送葬必高坟瓦椁,祭奠而羊豕夕牲,赠襚兼加,赗赙过礼”。繁缛的丧葬礼仪,使墓碑大量出现。部分墓碑还搭配石兽、石阙立于墓冢前,与中原冗繁考究的墓上石刻组件形式一致,现今四川雅安高颐墓、樊敏墓仍保留完整的墓上建筑。高颐墓址,坟冢、神道、石阙、石兽、墓碑皆保存完好。虽石阙与石兽位置略作调换,石碑多有移位,但整体位置及形式仍保留原貌。墓上石兽体态矮小,造型别致,兽首张口吐舌,多作昂首跨步、挺胸弯腰之姿态,威猛强健尽现其中。

东汉献帝时期,北方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石碑发展停滞不前。地处边陲的西南地区为防止北方战乱侵蚀,将其“牦牛道一度闭塞,邮驿废止”,切断与中原的联系。使本区保持相对稳定的政局形式,为石碑制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蟠螭圆首碑在此成熟发展。此类石碑造型沿袭晕纹圆首碑形制,兽身沿碑晕弧线纹走势布置,兽头下垂位居碑首左右两端,这种兽即是螭。《说文》释“螭”曰:“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为螭。”《汉书•司马相如传》谓“蛟龙赤螭”。孔颖达疏:“龙子为螭……赤螭,雌龙也。”如淳曰:“螭,山神也,兽形。”它是古人想象出的一种神兽,凡是龙形有角无鳞者称虬,无角无鳞者为螭。虬、螭为同类异体,故古人皆以虬螭并用,或以螭代虬。现存完整的蟠螭圆首碑为四川雅安《樊敏碑》和《高颐碑》。

此类石碑上窄下宽,这种“收分”的建筑处理,既增加了石碑稳定性,又曾添了“崇高”的视觉美感。《樊敏碑》和《高颐碑》高宽比例2∶1,宽度皆在100厘米以上,最宽达133厘米,宽广的碑面给人以开阔博大的审美效果。碑首构图饱满充实,兽体肥硕宽大。螭足盘缠镶嵌躯体,左侧两螭首尾并行交汇,右侧仅饰一螭首。碑座形式多样,龟趺、长方形均有涉及。《樊敏碑》龟趺造型巨大,形象逼真,龟首偏向一方,十分生动。《高颐碑》长方形碑座宽广扁平,浮雕虬螭二兽,左右相对,口衔绶带,共合玉璧,十分别致,是长方形碑座中的精品。

除此之外,晕纹圆首碑、方首碑等形制都与北方地区形成鲜明的差异。东汉时期,北方晕纹粗壮清晰,它采用减地阳刻的手法,即在磨平的半圆形碑首上,镌凿三道凹槽,使晕纹呈平面凸显出来。晕纹宽度约计10厘米,醒目突出,诸如《孔彪碑》、《韩仁铭》《仙人唐公房》等。南方晕纹纤细流畅,以浮雕技法,逐层排叠拱面,由高到低,形成三条晕纹弧线,《杨君铭碑》《朐忍令景云碑》等均为此类。方首类碑首顶端置有榫头,并配置屋檐状碑帽,碑面四周留有矩框以作装饰,如《王孝渊碑》《李君碑》《裴君碑》。2010年11月5日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府广场的《李君碑》和《裴君碑》石碑,二者皆有碑帽,状若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之屋檐状,其整体形制犹如汉代石阙,以起到对石碑的保护与装饰的双重作用,造型别致为汉代四川地区所独有。

本区碑文书法采用隶书,结体方正,笔画浑厚,书风稚拙。这与西南地区裸露着广阔的泥灰质岩石有密切关系,此类石质内各化学成分在溶蚀、风化的作用下,易发生物理力学变化,再加上石质多呈颗粒状碎屑结构,直接影响了碑面纹饰及书法细部刻划,使碑文书法略显朴拙。

同时,汉代四川地区石碑碑文多记录工匠姓名,张伯严、刘盛二人常刊于碑文之后。可见,当地石刻手工业的发达及石碑制作的商品化。

综上所述,西南地区石碑传承久远、形制讲究、装饰华丽、石刻配置齐全,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各类石碑内容及形制的的形成与发展,既表现出它对北方中原和南方荆楚地域文化的吸收、融合及互动,也表现出石碑地处自然间隔地带,独立完善成熟的特殊性。

注释:

〔1〕(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2〕(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3〕(东汉)班固《汉书•循吏传•文翁传》.

〔4〕(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猜你喜欢

石碑
消失的亚特人之黄金山谷
内乡县衙明代《三院禁约碑》考释
悠久又多样的碑
宾阳发现的一通施氏家庙碑
讲述古代攻防的城墙石碑
想起那座石碑
欧阳询读碑
忘记坟
关于山海关区石河镇出土石碑的简考
雷公奇遇记之石碑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