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科学化进程
2011-08-15辽宁歌剧院辽宁沈阳110000
韩 震 (辽宁歌剧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科学化进程
韩 震 (辽宁歌剧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是两种不同的歌曲艺术表现形式,两种唱法都具有着独自的完美性;在世界科技文化进步与紧密交流的今天,代表着浓郁地域色彩的歌曲艺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欣赏和演唱方面的需要,所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道路已经具备必要的外界条件;当然,经过不同地域歌曲艺术的优势对比,每个唱法中都存在些许差异和不足,而相互结合又能彼此弥补,因此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内部因素已经确立。由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相对出现,所以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相结合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性。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结合;科学化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在意大利兴起,它的原名为BelCanto,即“美妙的歌唱”之意。是17世纪以来,意大利歌唱家对声乐技巧之统称,专指意大利歌唱家那种秀丽抒情的风格,借以区别当时德国派之戏剧化表情的作品,其目的是产生优美的音色,流畅的旋律,清晰的语言。20世纪以前,从阉人歌手的全盛时期到男女同台的正常演唱风气,是欧洲歌剧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这一时期在歌剧史上被人称为“美声学派的新时期”。美声唱法的主要特点是声音明亮、圆润、松弛,要求音域宽广、声区统一、极强的穿透力和丰富的共鸣音质。重视歌唱呼吸的合理利用,在气息的支持下来体现出它的特点——声音的灵活性,任意演唱复杂而华彩的飞速音阶和装饰性花腔,即独有的花腔技巧。从整体上来讲主要是音色、音质、音量、音域的完美与扩展,着重表现人声的自然美和演唱技巧。
民族唱法也称“民族民间唱法”,是在我国民族艺术土壤中孕育成长,在继承中国各民族的民歌唱法、戏曲唱法、曲艺唱法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欧洲传统唱法的科学训练手段和技术方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特色的歌唱艺术。从文献记载上看,春秋时期孔子编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汉代的《相和歌》,在唐、宋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乡间的民歌曲子传入城市,在城市歌伎、乐工手里逐渐定型的基础上,民族声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明清时期尚未出现“民歌”的名称,但实际上各种不同形式的民歌却是蓬勃兴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教育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借鉴西洋唱法,在不断的总结中,探索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形成了民族声乐的新唱法,从而使民歌的唱法发展成艺术性、民族性融为一体的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听起来声音明亮,位置靠前,语言清晰,演唱亲切自然、提倡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呼吸的运用上,借鉴戏曲唱法中的“气沉丹田”,在共鸣的运用上,更多地使用口咽腔与头腔的共鸣,紧抓额窦、眉心,使声音集中靠前。运用民族唱法的歌手喉器的位置相对美声唱法歌略显得高一些,这无碍于歌唱,但必须要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在放松下腭,打开颌骨,提笑肌,舌头平放,脖子、肩部放松,强调腰腹肌的力量等方面的要求与美声唱法一致。
美声唱法要求歌唱的发声自然,声音宏亮,音色美妙清纯,有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特重的起音法,巧妙的滑音,稳定的持续音,有规律的渐强、渐弱以及装饰音等,其目的是要使旋律演唱得更华丽、更灵活、更圆润、更富有光彩,音高更为准确,声音更具有穿透力。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认为美声唱法应该具有三项要求:一、具有自然优美的嗓音,在整个歌唱音域范围内能将声音保持均匀与统一。二、通过严格训练后,达到对极为华丽的、具有高度技巧性的音乐作品能够唱得毫不费力。三、通过聆听赏析意大利优秀歌唱家的歌唱并能融会贯通,充分掌握美声唱法的风格。这三项要求,给美声唱法做了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总结。美声唱法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歌唱家所喜爱和推崇的一种歌唱方法。二十世纪以来,美声唱法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吉利,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以及当今世界三大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他们的歌唱集中地体现了美声唱法的优势和特点,把美声歌唱学派的歌唱精华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人类声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谈到民族唱法,很多人会觉得声音扁一点,气息浅一点、咬字前一点,才能获得亲切、甜美的声音。然而,这是对民族唱法的一种偏见,一种错误的认识。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这就给民族唱法提出可更新、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歌曲创作还是作品演唱方面,都既要表现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又要体现歌曲的审美性和艺术性。早在五六十年代,声乐界就对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各抒己见,难以统一,争论到今天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和结果。其争论的焦点,无非是民族唱法要讲究吐字、咬字和行腔、韵味;美声唱法则要强调科学的发声方法。其实,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存在着许多共性,很多的观点是一致的,只不过西洋传统唱法和民族民间唱法各具特点而已。应该在发展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共性的同时,保持各自的风格特征,在竞争中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提高,从而在发展中逐步完善自己的风格,建立中国式的民族唱法和民族声乐学派。
我国的民族唱法强调运用局部共鸣,主要以口腔共鸣技术为主。在演唱中,充分运用和借鉴美声唱法的混合共鸣,克服以往在传统民族唱法中的挤、压、卡、咬现象,注重打开喉咙建立稳定通道。把所有的共鸣腔体都扩张开,并能根据音高的变化调整腔体的大小和音色的不同,达到声音的圆润。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就是一直采用富有特色的基础,在保持传统民族唱法的演唱过程中,强调气息支持,连贯,在演唱技术技巧方面,根据不同风格的作品来随时作出调整。在演唱时强调呼吸有深度、声音的通畅,胸腔、口腔、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将气息像闻花香似的吸进来,使用横膈膜保持气息,利用呼吸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组织,所产生的对抗来作为气息支持点,运用积极流动的气息给声音以均匀、平缓、持续连贯的支持。均作出了与美声唱法一致的要求,同样也运用与借鉴了美声唱法的气息,容纳入歌唱艺术中。
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相结合,弥补了中国民族唱法的不足,适应了时代需要,将中国的民族声乐推向世界舞台。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于2003年11月成功地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震惊中国、震惊世界,将我国的民族声乐推向世界,弘扬民族精神。她的演唱得到了国外专业人士的称赞,女高音歌唱家达林•吉德说:“宋祖英小姐的歌声很甜美,她能够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同西洋的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对我们欧洲人来说非常的新鲜。她的声音有着阳光一样的色彩,欧洲观众也会觉得很舒服。”青年歌唱家吴碧霞在掌握了美声唱法之后又反过来演唱中国的民歌,使她的声音更圆润、更有张力,表现作品的能力更强。先后在2001(广州)国际声乐比赛和2005年(俄罗斯)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她演唱的中国歌曲让具有权威性的国际专家评委为之惊叹,赞许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身居国外,享有世界盛誉的我国歌唱家迪里拜尔、汪燕燕、梁宁等,至今活跃在世界舞台上,她们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都忘不了演唱本国的民歌,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中国民族唱法已经让世界刮目相看,我相信,随着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在演唱的不断成熟,中国民族唱法将代表新时代的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