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支点:多元校园文化的建构

2011-08-15江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5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竞争力校园文化办学

林 松 (江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5)

高职院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支点:多元校园文化的建构

林 松 (江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5)

近年来,作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的高职院发展迅速,但是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已经展开的全方位激烈竞争。高职院的生命力在于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目前高职教育理论界倡导的基本理念。针对目前高职院存在的特色模糊、封闭办学、校园文化趋同等,重新审视校园文化及其与区域文化、职业文化的关系,对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多元校园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迄今为止,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众说纷纭。在对核心竞争力的论述上,最早是普拉尔德和汉默尔在1990年将这一概念引入了管理界。针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能力整合论、构成要素论和核心能力论集中。无论是从什么角度,人们比较一致的认为:高职院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与他校竞争过程中获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能力的集合。

高职院校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学校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包括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高职院办学特点的社会性、服务面向的地方性、培养方向的职业针对性、培养目标的技术应用性、办学主体的多元性、对象来源的多样性、办学形式的开放性、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超前性、师资队伍的复合性、基地建设的丰富性等因素决定了高职院校园文化的多元性特点。因此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园文化应该具有以下特征:时代特征、类型特征、地区特征、学校特征、职业特征。

目前,高职院通过新校区建设等投入,普遍在办学设施等硬件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但面对生源数量的大幅下降和院校规模扩张的矛盾,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生存发展,不仅仅要创硬件一流,更重要的是要办出特色。如何在办学理念、特色、价值观念等软实力方面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高职院下一阶段的战略重点。由此可见,构建多元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是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超越与融合:校园文化、区域文化和职业文化互动的原则

大学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进一步密切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实现校园文化、区域文化和职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但同时大学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在实现超越与融合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体的多重性。文化是有差异的,是个性化的、多元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其产生影响的任何一个群体,既包括生活在校园内的教职工和学生,也包括生活在校园外的校友、企业内的职业人等。例如教师的个人魅力的示范作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北大的蔡元培,清华的梅贻琦,南开的张伯荃,这些创始人或历届校长的教育思想、思维定势、个人偏好,都对学校的文化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2.过程的开放性。在全球化时代条件下,高职院应该打破过去的办学模式和传统定位,把开放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理念。以一种全方位开放的心态,立足于高职院建设的现实,学习、借鉴、继承、吸收一切有价值的成果。一方面立足于具体的实践,立足于具体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文化的建设上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有用的主体性,充分地开展具体的实践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双向互动,才能有助于形成具有高职院多元校园文化。

3.内容的全面性。校园文化、区域文化和职业文化的互动融合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某一个方面某一层次的融合。高职院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文化,是整个文化结构的基础,精神文化是价值观和核心层。目前,虽然高职院与社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资源共享还停留在“硬件”的层面上,如向社会融资,产学研的结合以及人才共享等,而对文化的深层次的资源交流关注却很少。文化的整合并不是不同文化系统中几个要素的简单拼凑或者“外壳”的形似,而是文化系统内部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全面的相互作用。

三、多元校园文化的建构的途径

高职院多元校园文化的建构不仅仅是文化自身层面的建设,而是一个既有文化系统内的自我调适功能又有系统外的主客体互动功能的整体系统。同时文化建设及其成功与否只能最终在于系统内部因素的互动中得到动力和验证。增强高职院的核心竞争力,建构多元校园文化,可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

1.凝炼校园精神,凸显校园文化的核心。在充分挖掘学院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发展战略和规划,根据学院办学思想和理念,进一步凝练具有时代特征、职业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从精神层面来构建多元校园文化的核心,并通过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进一步完善学院CIS 系统,向校内外传播学院形象。同时注重行业典范人物在校园文化精神的代表性作用,如铁路行业的詹天佑精神、化工的范旭东、轻工的邓建军等一批先进人物,充分发挥校园精神在学院核心竞争力提升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

2.传承校园精神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传承校园精神与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活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体育活动等相结合,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注重把握地区和行业的发展的脉搏,汲取行业文化和区域文化的新内涵,把它们注入到学校品牌活动的构建中来,如铁路行业的青藏铁路精神、高铁精神;江苏的“创新、创业、创优”等。通过这些品牌活动的打造,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高职院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3.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推进人文环境建设。通过区域化团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党员等一些党团组织共建、联建的形式,来进一步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学生自组织、网络群体等新兴组织和社会实践、大学生援助社区计划、志愿服务、环保活动等新型式,积极推进校园内外的文化建设。同时通过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等推进企业、学校和社会的融合和互动,大力提升高职院在人文环境建设中的知名度。

校园文化、区域文化和职业文化互动为高职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文化支点。文化的差异性本质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性特征,都是由高职院战略发展的目标追求上是一致的。高职院校要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的发展,只有培育和创新多元的校园文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

[1]李名梁.高职院校:办特色比创一流更重要[J].职业技术教育,2OO6,(3).

[2]黄亚妮.特色建设—高职教育区域化的着力点[J].职教论坛,2003,(19).

[3]杨金土.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J].职业技术教育,2OO6,(3).

猜你喜欢

竞争力校园文化办学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