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二元对立的合题
——试析克里斯塔•沃尔夫小说《茫然无处》中的“接触”

2011-08-15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理性主义特罗沃尔夫

时 晓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超越二元对立的合题
——试析克里斯塔•沃尔夫小说《茫然无处》中的“接触”

时 晓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启蒙带来的纯理性主义和物质主义造就了冰冷功利的现代社会机制,艺术家不断被边缘化,女性因素被完全忽略。沃尔夫认为,只有通过“接触”,即男性要素和女性要素的融合,才能超越思与行、理性与感性及男女性别角色的二元对立。这就是沃尔夫“女性观点的启蒙辩证法”。

二元对立;接触;浪漫派

引言

克里斯塔•沃尔夫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她的小说《茫然无处》发表于1979年,是一部思想小说。其情节极为简单,寥寥几语便可介绍清楚:故事发生在1804年莱茵河畔的茶会沙龙上,主人公是浪漫派著名作家克莱斯特和女性作家贡特罗德。茶会来宾多是社会精英,在这个大家侃侃而谈的主流圈子中,男女主人公是局外人,他们开始并不相识,慢慢两人越走越近。在出外散步的途中,二人离开人群,逆莱茵河而上,彼此敞开心扉无话不谈,最后两人真正“接触”(Beruehrung)彼此。[1]

这种接触背后,隐藏着男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性别角色的对立对应着后启蒙时代理性精神和感性精神的对立,人的完整性无处可寻,“茫然无处”的情绪体验在所难免。如何超越二元对立,实现真正的合题?作家沃尔夫在书中开出了“接触”的药方。

一、生存困境:思与行的对立

虽然小说《茫然无处》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叙事声音混杂,但是整个文本的核心是围绕两位男女主人公展开的,他们作为敏感的艺术家感知着自己在社会中的边缘角色。历史上的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1777-1811)和卡罗莉娜•冯•贡特罗德(1780-1806)并不曾相遇,沃尔夫在小说里虚构了两人的邂逅。

对于克莱斯特来说,生存与写作拥有同样的高度。在普鲁士,他备受压抑,因为无法与黑暗的社会环境妥协,所以他做不成士兵、当不成官员。写作成为他最后的栖身之所,是他唯一看重的真实的生活方式。一旦写作失败,生活于他而言就失去了意义。

对于贡特罗德来说,爱情和写作是生活中的两抹亮色。在男权社会中,她无法在公共领域施展抱负,她的写作遭到无情的嘲笑和批驳。于是爱情被看成是自由的象征:她渴望在私人领域通过爱情透一透气。悲哀的是,那个时代女性没有经济能力,是男性的附属品。在萨维尼这样的主流社会精英眼中,婚姻建立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贡特罗德并不具备好伴侣的特质,所以她的爱情被拒绝了。没有了爱情,写作又得不到认可,她觉得无路可逃。

显然,男女主人公身上有极为相似之处,即理想主义、绝对化倾向、追求个人发展的自由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都遭到失败。总之,思与行完全对立起来。他们无法自由行动,无法生存于这个社会,因此只能困在思维的枷锁里面,用写作表达自己。男女主人公的忧郁和绝望源于他们在社会上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在写作中也得不到认可。全书弥漫着悲观的论调,沃尔夫本人也承认这是她非常悲观的作品之一:“当地板从脚底被抽走时,(写作)是一次自我认识,也是一种自我救助。”[2]

二、启蒙悖论:理性与感性的对立

克莱斯特和贡特罗德无疑是茶会上的边缘人,在大家的讨论中,他们的想法显得格格不入,殊为另类。在互相观察和彼此倾听中,二人惺惺相惜,引为知音。傍晚时,茶会众人出外散步,叙述地点由室内换到了室外:茶会沙龙代表着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现实世界,大自然则代表着理想世界。从沙龙到大自然的地点转换暗指着两位主人公心灵的接近,两个时代的边缘人离开社会,走向自然,走在一起。逆流而上亦是一处暗喻,喻指二人离开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主流生活,也暗示着他们走入了历史的孤独角落。他们被时代边缘和孤立,无法妥协的性格让他们踏上的逆流之路变成死亡之域。但是他们在痛恨这个时代之余,仍然渴望着后来人的发现和回应。

确实,在近两百年之后,沃尔夫从他们的痛苦里看到了自己。所以她为两人的谈话建造了一个乌托邦,大自然作为现代文明的对立面成为乌托邦的地点。在这里,克莱斯特问贡特罗德:“您认为每个人都有无法言说的秘密吗?”[1]

这不能言说的秘密指的是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痛苦: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启蒙理想歌颂的人类理性变质为纯理性主义,工业文明的起步催生功利主义的大潮;在这样以实用文化为时代精神的功利社会里,克莱斯特和贡特罗德坚持思想自由和情感自由不妥协,这样在生活和写作中的失败是必然的。

沃尔夫认为,理性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毒瘤随着资本主义的逐渐成熟已成为更加严峻的痼疾,带来人的日益异化和现代文明的危机。因为理性主义和物质主义随启蒙进程以及其后的工业文明而始,所以启蒙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沃尔夫在书中利用浪漫派人物的观点讨论了启蒙的两面性。贡特罗德认为:“人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需要去启蒙,因为没有启蒙,人无异于野兽。但是当我们踏入知识的王国时,对我们学到的知识的应用好像一种魔力反向我们自身。”[1]这其实描述了人在启蒙过程中被知识所异化、被理性束缚和工具化的过程。书中,克莱斯特认为人就像希腊神话中受罚的伊克西翁,不停地把石头推上山,然后石头又滚落山下。在他眼中,启蒙也仿佛往山上推的石头,迟早要掉下去。这是典型的反启蒙观点。沃尔夫显然站在浪漫派人物的一边。

在沃尔夫看来,理性主义的发展导致理性和感性的分裂,而理性主义甚至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危机的源头即在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以必须“综合思考分开的事物”。[3]按照这一逻辑,沃尔夫在小说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接触”。

三、雌雄同体:超越性别角色的对立

“接触”发生在克莱斯特和贡特罗德彼此充分理解、自由沟通的基础上:

别走得太近。别离得太远。隐藏你自己。展现你自己。忘记你知道的东西。保留着它。伪装落下,结疤,疤痕,抛光。裸露的肌肤。不加掩饰的过程。我的脸,好像是它。这是你的。根本上的不同。归根结底的相似。女人。男人。无用的词语。我们,每个人被局限在自己的性别里面。接触,我们如此无穷尽地追逐着它,它不存在。[1]

在沃尔夫笔下,发生在乌托邦中的“接触”就是超越二元对立的形式。可以发现,在描写“接触”时,前六句中每两句话构成一组对立,直到“伪装落下”,真实的自我浮现,而“我的脸”也变成“这是你的”,达到对立的融合。“女人”和“男人”是人类发明出来的“无用的词语”,“每个人被局限在自己的性别里面”。“接触”是最终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不可能达到的,“它不存在”。

在“接触”层面上,克莱斯特和贡特罗德的叙事声音混在了一起,分不出彼此。可以从两方面解读“接触”。一方面看,“接触”暗合浪漫派时期的雌雄同体思想。沃尔夫认为男人和女人是“无用的词语”,这种划分是人为规定和划分的,所以不符合人的天然本性。另一方面来看,“接触”代表着人类完整性的理想。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在自己的困境中痛苦和寂寞,“接触”表示男女实现真正沟通,思想趋于和谐,最后得以互补而达到人性的完整。

沃尔夫用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对立暗示着理性和感性的二元对立。沃尔夫认为理性精神就是男性精神的显著表现,换言之,男性这个性别角色是理性精神的代表。沃尔夫在《茫然无处》中设置一男一女两个主人公的原因,也在于探讨理性与情感、男性与女性的相互呼应。沃尔夫认为,男权社会的发展虽然使男性成为理性精神的倡导者、实践者及受益者,但也同时成为理性主义的受害者。书中克莱斯特的发疯正说明这一点。在小说中,沃尔夫用贡特罗德这个人物表明其观点,女性因被排斥于男权体制的公共领域之外,反而没有受到纯理性主义的荼毒,能够保留更多的自然与纯真。但是同样,女性也处于分裂状态下,因为她们的思想世界是给定的、不能自主的,所以她们没有行动的可能,更遑论实现自我。

四、结语

在沃尔夫看来,解决思与行、理性与感性等二元对立的答案是“接触”,而手段是男性精神与女性精神的融合。女性是情感和爱的代表,只有经由女性要素才能纠正理性主义的积弊。只有将理性与感性、物质与精神统一起来,才能恢复完整的人性。沃尔夫在小说中设计“接触”的方案,意在用男性精神与女性精神的融合克服理性与感性的鸿沟,这是以女性视角看待启蒙弊病。但是,沃尔夫自己也知道,超越二元对立、追寻人的完整性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因此,克莱斯特和贡特罗德的“接触”发生在乌托邦式的大自然中,不足为怪。

[1]Christa Wolf.Kein Ort.Nirgends[M].In: Dies.: Kein Ort.Nirgends./ Der Schatten eines Traumes.Karoline von Guenderrode-ein Entwurf.Berlin 1981.

[2]Christa Wolf.Projektionsraum Romantik[M].In: Dies.: Die Dimension des Autors.Band II, 2.Aufl., Berlin, Weimar 1989.

[3]Quernheim Mechthild: Das moralische Ich.Kritische Studien zur Subjektwerdung in der Erzaehlprosa Christa Wolfs[M].Wuerzburg 1990.

Rationalism and Materialism create the cold utilitarian mechanism of modern society.Artists have been marginalized unceasingly and the feminine factor is neglected completely.In Wolf’s opinion,the way of going beyond the binary opposition is “touch”, e.g.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inking and action, reason and emotion and the gender roles.“Touch” means the integration of male and female elements.This is Christa Wolf’s “dialectics of the Enlightenment from feminine perspective”.

binary opposition; touch; Romantic

时晓(1983-),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助教,硕士,从事德国文学和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特罗沃尔夫
我的妈妈是狼王
动物界的“春运”大片
喜欢收集各种八卦这位作者就像“墙上的苍蝇”
麦克尤恩小说《爱无可忍》的电影改编
论政治哲学对确定性的追求
理性主义视角下的庭审中心之辨
Chanel 圣特罗佩夏日限时精品店开幕
我画的不是胖子
背离理性:公共行政学演进的隐匿线索
成长感言/ 来自一支红玫瑰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