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情合一的积极教学观——试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11-08-15谢凌江霍雨光李洁波

飞天 2011年24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者理论

谢凌江 霍雨光 李洁波

20世纪以来,人类对于学习理论的探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其中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20世纪后半期乃至当今的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情感与认知相结合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的尊严和内在价值,强调教育过程中的沟通、理解、氛围以及学习者个体的自我实现。因其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内部心理过程的探究和情感因素的强调,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学习理论的鲜明特征。在当今信息时代对学习者提出的“终生学习”和“自我可持续发展”等要求的情况下,该理论实际上更为适用,更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予相应的重视。

当前教育中实用主义观念流行,学习者更倾向于较为被动的行为主义学习,这种方式短期看来见效迅速,可以满足眼前的考试或者就业需求,但无益于长期的自我发展和实现。行为主义的机械记忆强调重复的刺激-反应,在脱离教师和学校等外部条件后,这一因素难以维继,导致所谓已学得的知识遗忘率很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时光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浪费。即使采取更为先进的认知主义学习方法,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价值,注意智力因素的发展与完善,但它也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过于理性化的信息处理方式由于不涉及到个人情感,很难支持后续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情感因素出发,能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因其坚信“性善论”,认为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抨击外在的“填”和“灌”的教学方法,消除了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习论的片面性,有利于改变传统学习观念只注重外在信息的内化过程,忽视学习者本身内部潜能与价值的倾向,对学生的本质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完美的人性,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的意愿、体验、价值、情感,努力做到情知合一,突出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灵魂的完整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宏观层面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即塑造更完善的人格。同时其重视意义学习与过程学习,崇尚自由的学习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安全、自信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习的创造性,加强团队合作,增强创新意识。它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冲击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独立性。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能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盲从或抵触心理,促进双方更深刻的认识到融洽关系的价值,有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

马斯洛、罗杰斯等持人本主义思想的心理学家幼年时期在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方面多受压制,个性孤僻,将学校视为囚禁学生的监牢。这导致了他们对学校教育存在偏激的看法,进而导致他们所持有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存在片面性、有失客观,忽视了学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此外,该学习理论的前身是心理治疗理论,以患者为中心治疗法并对患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创造一种有关他的更好的自我概念,实现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而教育要素之一的学生并非需要治愈的病人,心理学家的目的是使得病人摆脱心理问题并恢复健康,而教师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崇尚潜能决定论,片面夸大了潜能在学习中的动力作用,把自我实现等精神现象视为人先天固有的本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基本原理。人只有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形成人的本质,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把人的个人主观需要和社会客观需要对立起来,带有天性决定论的自然主义教育色彩。其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过分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使教学不恰当地拘泥于满足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和爱好,容易低估教师的作用,使得师生关系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遵从自己的意志而没有满足学生的兴趣,其教育管理与学生自由之间的关系就会激化,进而影响教育与教学效能。罗杰斯所倡导的意义学习观在现实中其实是对教师、教材以及多数间接经验的抵制,仅仅依靠学生的自身体验去获得知识,忽视对前人已经积累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会使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此外,人本主义教育学家主张破除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学习由学生自己自由安排,把学生的自我实现凌驾于团体法则之上,这势必导致教学活动无规范、无计划,从长远来看,对社会与个人的发展都有损害。最后,单纯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将情感视为教学活动中决定性的动力因素,是向感情主义的某种偏向,因为学生的体验和思想不见得都是正确的,无条件地理解、尊重学生的所作所为,不利于学生明辨是非,这也从另一方面低估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同时,情感作为可变的无形因素,如何定性定量的分析评价,帮助教师进行相应判断以支持积极情绪,避免负面兴趣,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从学习者个人角度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助于构建知情合一的统一的学习理念,纠正被动学习的负面情绪,实现个人的完全成长;在教学实践上,它有利于改变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模式,促使教师转换角色,调整并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宏观教育角度观察,它有助于避免实用主义泛滥,使教育回归其本质,弘扬理想、追求真理,培养健全的“人”。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如果对其全盘接受,将会使得教育向另一个极端方向发展,不加选择的吸收,容易形成“教”的无用论,和“学”的过度自由化。在当前我国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应当吸收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尽力最大化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师生关系和谐,但同时仍然不能摒弃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完全否认学校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总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应该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育全程中,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共同构筑教育的坚固大厦。

[1]刘宣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评述[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3.

[2]马斯洛,许金声等译.自我实现的人[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3]葛玲芬.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4]贾冠杰.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之间的矛盾统一性[J].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34-35.

[5]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世纪心理学丛书6)[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学习者理论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