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曾巩诗歌的散文化倾向

2011-08-15李艳敏

飞天 2011年24期
关键词:散文化咏雪曾巩

李艳敏

《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成一代之大观。”[1]以文为诗是宋诗的一大特色,它渊源于韩愈,至宋代,欧阳修开启端倪,苏东坡作了充分发挥。曾巩是欧阳修的门生,创作上受欧阳修的影响较多,在宋诗散文化的道路上是作出了贡献的。宋代是一个散文创作比较发达的时代,“唐宋散文八大家”中有六家属于宋代,足见宋代散文的繁荣。曾巩本身就是“八大家”之一,素以古文见称,散文成就很高。在诗歌创作上,曾巩以散文家的气度、腕力来写诗歌,因而使诗歌层次严谨,而又汪洋恣肆、波澜起伏。在手法上,他注意到吸收散文的创作手法,用散文的章法、句式、语言来写诗歌,因而诗歌具有散文化的倾向,读来如散文般朴素、亲切、流畅。

曾巩诗歌的散文化倾向首先表现在借鉴了散文的章法来写诗歌。而在散文的诸多章法中,曾诗最突出的就是运用铺叙,即“赋”法。曾巩的诗歌格外重视铺叙。铺叙的运用使得诗歌平易自然,朴实流畅。刘壎曾评价他的诗“故惟当以赋体观之,即无憾矣”[2],就是说他的诗歌擅长铺叙的特色。刘勰认为:“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3]朱熹也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4]可见所谓赋,就是铺陈直叙。从诗经时代开始,作诗就有“赋”法,运用铺叙的方式来写诗歌,可以扩大诗歌的容量,增加诗歌的深度,又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前面我们讲曾巩的很多诗歌恰当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其实,在曾巩所有的诗歌创作中,用“赋”的诗歌远比他用比、兴的诗歌多。而且,曾巩在运用“赋”法上相当熟练,绝大部分的诗歌都运用到了“赋”法,铺叙成为曾巩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

曾巩诗歌对于“赋”的重视,跟当时学术风气有关,刘壎所言:“宋人诗体多尚赋”,可见“尚赋”是宋代诗人的一种整体倾向,曾巩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具备了这个时代的共同的特点。除风气之外,曾巩对铺叙的重视还和他的诗歌题材有关,因为他总是以时事、政治、社会生活、历史、山水景物等作为诗歌的题材,而这些题材要想表达的清楚,描述的细致,必然要求诗歌容量大,单用比兴是无法满足的,只有详尽的铺陈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另外,宋诗中好议论的特点在曾巩的诗歌中表现也比较明显,而诗歌中大量的议论,也必须依靠铺叙的手法来完成。

下面举出曾巩诗歌中运用铺叙比较成功的例子来分析一下,首先来看一首以描写为主的诗歌《雪咏》:“雪花好洁白,不待咏说知。区区取相似,今古同一辞。薛能比众作,小去笔墨畦。谁能出千载,为雪立传碑。四座且勿歌,听我白雪诗。天地于降雪,其功大艰难。去年暖风日,冬在春已还。山屏尽深碧,危溜声亦潺。草萌各已动,梅花开最繁。炉火殆可谢,衣絮谁复言。推排腊已过,一变天更寒。飘风动木石,激射难出关。深房拥高燎,领肘曾不温。仰视云压叠,垂欲藉屋山。元气不复呵,飞鸟折羽翰。谁排河汉流,欲堕莽苍间。道为黑风遮,凝冻无住著。纷纷成片缕,六出非刻削。初时漏余滴,杂雨犹可恶。迤逦纵飞洒,熊状不可名。或稀若有待,或密似李索。或弱久宛转,或狂自轩腾。群来信汗漫,孤飘亦零丁。屋角初渐斑,瓦沟忽皆平。坳漥一已满,茅茨压将倾。树木遍封裹,冈山助峥嵘。阶除断纤秽,池台有余清。流尘寂已掩,物象窅皆明。厨烟或中鑱,里表仍孤擎。长街隐缺甃,荒城混觚棱。沙水渺相合,扁舟在图屏。啄草鸟雀踪,篆字贵纵横。顿惊宇宙内,侈丽皆天成。引望谁倚楼,秀色乱目睛。永怀衡门士,辛苦守六经。山藜不充腹,笔砚久已冰。柔茵坐中堂,谁问公与卿。世事泊无意,烛换犹飞觥。文犀压朱箔,阳春谢秦筝。所处殊处所,苦乐固异情。谁致此不齐,上天意何营。苍苍不可问,奕奕洒未停。明晨起相处,寒日已满窗。井甃破圆素,砌苔还故苍。万物去覆冒,颜色皆复常。融为大田水,其流日滂滂。方塘接深甽,澄彻碧玉光。岂惟疠疫消,庶验百谷祥。愿彼守经士,幸可继糗粮。忧民既非职,空致新诗章”。

这首诗长达一百韵,可谓极尽铺叙之能事。全诗从天功降雪、为雪立传碑开篇,运用大量的篇幅铺叙描写雪景,然后由雪天想到贫富悬殊,通过议论赞美了雪给贫苦百姓带来的安慰与希望。诗中篇幅最大的部分是咏雪,曾巩脱去前人写雪一般常用的比喻手法,除了两处比喻外,其余都是在铺叙、展衍,尽情地描摹物象。如“或稀若有待,或密似李索。或弱久宛转,或狂自轩腾。”描写雪花的时疏时密,时紧时慢,随风大小飘飞的情景,虽是铺叙,也照样写尽了雪花情态,形象而生动。以上是一首以描写见长的曾巩诗歌,他的以记叙、议论为主的诗歌也大都运用铺叙的手法,而且非常成功,如《读书》,在这首诗里,曾巩回忆了他青年求学、奔走四方、父死他乡、扶榇南归等往事,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层层铺叙,展现了诗人的形象和品格。他那羸弱的病体,凄惶的神情,求学的坚强意志,都从诗中生动的体现出来。曾巩重视铺叙的古体诗特别的多,如《游麻姑山》《游金山寺》《追租》《胡使》《边将》等诗歌都是运用铺叙的手法。曾巩诗歌中的这种铺叙,很明显地受了散文和辞赋的影响,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

不单单曾巩的古体诗爱用铺叙,就是近体诗也大多吸收了散文的笔法,以铺叙见长。曾巩的诗歌章法上还极少变幻,往往平直叙写,结构单一,层次脉络清楚,连贯性强,跳跃不大。方东树说:“尝论南丰字句极奇,而少鼓荡之气,又篇法少变幻,断斩、逆折、顿挫无兀傲起落,故不及杜韩。”[5]说的就是曾巩诗歌少变幻的特点。前面我们举了两首曾巩的咏雪诗,其实《曾巩集》中还有四首咏雪的诗歌。其中两首咏雪的古体,一首咏雪的七律和一首五言排律。这六首诗虽然体裁不同,但在写法和章法上却有共同之处。都是采取对客观物象进行描摹的手法,都是层层铺叙,先写雪的形状和大雪纷飞的场景,再写雪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最后发表一通议论。章法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大的跳跃,平平写来,如散文般叙写详尽,层次井然。其他的诗歌也显示出这样的章法特点。在章法上和前面几首一样,都是先层层铺叙,描摹渲染,然后杂以议论和感叹。还有以叙事为主的诗歌,也多采用这种章法。这种章法正是古文所经常采用的,虽然这样的章法平平,无变化,使诗歌显得千篇一律,但是由于诗歌反复的铺叙,层层的描摹,在叙述事件、描摹事物方面却可以做到精细入微。另外,吸收古文章法对丰富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是一条新的途径。

总之,曾巩诗歌的散文化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这种散文化倾向给人一种行云流水、收纵自如的感觉,使诗歌波澜起伏、自然流畅。曾巩作为北宋初期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能够另辟蹊径,在诗歌散文化的道路上自觉探索,对于宋诗散文化特色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开疆拓土之功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1]赵翼.瓯北诗话:卷五[M].霍松林、胡主佑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刘壎.隐居通义: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1991.

[3]刘勰.文心雕龙今译[M].周振甫译.北京:中华书局,1986.

[4]朱熹集注.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M].汪绍楹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猜你喜欢

散文化咏雪曾巩
汗不敢出
胸怀理想,百折不挠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曾巩生平
四月,是你的谎言
《咏雪》说课稿
曾巩猜字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散文化
以《咏雪》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浅谈消息写作中文学化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