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凤眠体”
——解读林风眠绘画风格
2011-08-15刘庆田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0
刘庆田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诗情画意“凤眠体”
——解读林风眠绘画风格
刘庆田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在当今油画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当面对市场资本的诱惑,部分人梦醒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一部分开始模仿一些在拍卖市场上拍出天价的艺术作品,另一部分开始大胆“创新”,在一块几平方大小的画布上,滴上几个点颜色,刷上几笔颜色等另类作品来迎合市场,这完全背离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延伸和发展,走向了极端。真正艺术家的创新是来自内心的,艺术是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不可模仿的。所谓单纯,是就很复杂的自然想象中,寻出最足以代表他的特点、质量、同色彩,以极有趣的手法,归纳到整体的意象中以表现之的,绝不是违背了物象的本体。
林风眠;凤眠体;创新
一
林凤眠先生提出艺术家应有“远功利、爱自然、静观察、勤工作”的态度。林风眠是这样理解绘画中的个性的:“绘画是很个人的东西,个人里面创造出来的就是流派,我主张还是个人发展”,如印象派是个很大的流派,它主要在发现光这一点上,而所谓音响派画家所画出来的东西却不是千篇一律的,如凡•高、高更等人都不同,故艺术创造东西的关键是个人的。世人关注林风眠先生的“凤眠体”多在国画方面,林风眠吸收西方现代绘画营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开创了一代新风。而笔者认为的“凤眠体”创新更是为油画在我国的延伸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
中西方美术的区别在于中国较为强调主观、表现、抒情这些偏于创作主体的方面;西方美术创作则相对强调了客观、再现、求真等偏于对象客体的方面。美学家周来祥在比较中西古典艺术时指出:“相对来说,西方是‘画'故乡,古代的再现艺术比较发达,在雕塑、戏剧、小说等领域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的表现艺术比较发达,在书法、诗歌、乐舞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西方绘画在推崇形式和谐与摹仿论的美学思想下,走的是一条创造“典型”美的道路而中国绘画追求的象外之“境”,与其说是一种美的视觉形象,不如说更是由美的形式意味而在观赏者心中引发的一种美得遐思或心理体验。经过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中国绘画从“怪趣”到“俗像”的和谐裂缝而西方绘画也从“风格”到“本能”的个性张扬,为后来中西方美术的汇通与融合提供了条件。
三
(一)“诗情”在凤眠体中的“境”显。
林风眠的一生是动荡、受尽的挫折是别人不可比拟的:丧妻丧女、倒“林”风波、文化大革命及四年的牢狱之灾等等使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怨和孤独,有一种审美情趣的悲剧美,这正是林风眠本人哀怨和孤独颠簸曲折的人生写照。
作品《山居相马》所描述的是林氏家乡,创作中林风眠充分运用了戏曲人物和黝黑瘦马寥寥数笔已呼之欲出,背景用一片嫩绿的树林作为衬托,斑驳的泥土地,低矮的土篱笆无不表达了画家对故乡的思念;马驹侧站一位盘发髻,束着腰带,两腮雪白的胡须的长者尤为显眼,正是林风眠记忆中祖父的形象。
《荷塘》无疑是林风眠蛰居香港时的力作,散点似的荷花荷叶,实际上即是他对故乡点点滴滴的记忆,是对故乡的割舍不了的情怀。用纯洁的荷花,静静绽放来表达对亲情的思念,温馨而婉转;而思亲而不可得见的无奈和烦恼,又正如荷塘中丛生的杂草,剪不断理还乱。
仕女画是其诗情画意的“风眠体”的最佳代表。林风眠笔下那些静穆的仕女似乎都是有着自己的故事,她们是孤独的、茫然的,表现出一种无尽的期待,充分表现了画家意识形态中的孤独与平静的心境,这更是林风眠宁静而又神秘的艺术灵魂和坎坷浪漫的人生道路的真实写照。
在林风眠那些充满创作激情的画面上,我们领略的不是文人雅士的把玩,而是孤寂的心灵意象铸炼。
(二)“画意”在凤眠体中的彰显
林风眠绘画的最大特点是用色大胆,极富创造性。为了强化作品的表现力,他创造性地将水墨与水粉、水彩交替复合使用,产生浑厚强烈、丰富多变的艺术效果。中国画赖以生存的骨线被抽去了"笔墨"的特质,同样地,黑色在他的作品中也仅仅被当作一种色彩来看待而失去了在传统中国画中具有的特殊意义。他有意同传统的用法拉开距离。他的画强调装饰性,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林风眠的线条自成一家,迥异他人。他的画中常有大笔的刷色,他的粗笔明显来源于油画,粗壮而有力。他的细线,迅捷潇洒,准确概括,元气淋漓,生趣盎然,大有清新之韵。
著名画家吴冠中借用京剧的腔来说明林风眠的艺术特色。他说,林风眠的腔是独特而鲜明的,他寓圆于方。他基本采用方形画面,追求最大的扩展与最严谨的紧缩,在胀与缩的矛盾搏斗中构成力的平衡。裸女、古装仕女、修女、缩颈的乌鸦、猫头鹰、莲花、浮萍、团扇、柠檬、秋叶等等弧曲之美的形象都谱入了林风眠的唱腔。但他又不仅仅局限于圆,在使用圆这个盾牌的同时,不断挥舞长矛:锋利的苇叶、漂拂的柳丝、横斜的枝叶、白鹭的腿、渔翁的竿……,形成既对照又和谐,统一在一幅画面之中。林风眠的这些特点对当代画家有深远的影响。
《荷塘》构图上就可以完全不留白,色彩也可以更为大胆、厚实,强调了前景而省略了远景。这种处理方式加强了画面的平面感。画家不重视具体细节的刻画,而是强调整体造型和轮廓特征的表现。有的时候寥寥几笔,甚至是在飞白之中就将荷花的形象带出。画家在用笔上十分沉雄奔放,厚薄、干湿的变化极其丰富,在如此方寸之间更显得生动异常。在用色上此画注重明暗的对比关系,荷花的白色在池塘的深绿色衬托下分外地明艳。画面整体上是冷色调的,但是花蕊中的金黄色、红褐色以及荷叶间偶尔的黄绿色都带来一种暖意,使得作品色彩层次丰富而亮丽。
四
林风眠一生可以说全部奉献给了艺术,实现了他早年所说的“至于我个人是始终要以艺术运动为标志”的诺言。实现了创新。他不仅是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也是中国画革新改良的实践者,他既懂得如何借鉴西方,也深知不能脱离本民族的土壤,他在融会中西绘画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在近代是无人可比的。 用“学界再无季羡林”比喻有点过分,但可以说是开中国新美术先河的一代宗师。给我们的启示是油画在中国的延伸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持,当前的“创新”必须加入中国元素。
[1]《中西美术比较》.孔苗新 [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4月.
[2]《绘画色彩系统》.李广元 [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1月.
[3]《林风眠论艺》.林风眠 [原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1月.
[4]《绘画媒介与造型样式》.赵维华[著] 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4月.
[5]林风眠中国画新传统.赵欣歌 [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