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逸”在中国绘画里的体现

2011-08-15杨灵敏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大众文艺 2011年19期
关键词:徐熙徐渭青绿

杨灵敏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2)

美学思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艺术家的笔下有不同的侧重,因之又形成不同的体格和流派。五代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这徐、黄二体又成为后世分宗理派的依据。在工细的花鸟画日臻成熟的同时,粗放的写意花鸟也出现新貌,并且达到了“得动植生意”的技艺。中国绘画传统一个真正精粹之处,不在于“工”,而在能超越以工细为手段的形似层次而达到“意”的境界,徐熙的画用笔不拘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徐熙绘画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传达,而不在传真,尽管其绘画仍有很多的写真成分。中国写意画的高品位追求,正是由“工而入意”开始的。

宋代职业画家及宫廷绘画多追求严谨工细,注重写实;文人画则以写意为先,抒怀写情,用笔放逸而不拘常格。梁楷的减笔画以逸笔渗入院体画,富有个性,开创了写意人物画的新局面。他的减笔人物画不拘于精勾细描,然后填色,而是创立了没骨画法,所绘减笔画,洗炼放逸,直抒胸逸。传为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李白行吟图》以飘逸洒脱的用笔,简赅地勾画出诗人高洁简傲的气质;《泼墨仙人图》不拘于精勾细描,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给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惟妙惟肖,十分成功。

从绘画法度来讲,被当做至难而孜孜以求的恰恰就是这绘画中的“逸”。赵孟頫也画青绿山水,可是他的青绿山水与文人趣味是一致的。王原祁说:“赵松雪画为元季之冠,尤长于青绿山水,然妙处不在工,而在逸。”由此可见,“逸”不着力于心匠思致的奇巧,而是致力于画家胸臆情感的自然流露。赵孟頫青绿山水的“逸”的特点,是文人画追求的艺术风格,是与职业画师的以工细见长的绘画相对的。赵孟頫认为绘画上的工不可贵,简率并不坏。

重在水墨写意的元人绘画,以“逸美”为最高境界。倪瓒是元代山水画家的代表之一,其“逸笔”与“逸气”理论在当时很有影响。倪元镇曰:“以中每爱余画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技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明代李日华说:“无逸气而袭其迹,终成类狗耳。”李日华是把倪瓒的“逸笔”与他的思想情感联系起来看的。倪瓒绘画不拘于形,而是对笔墨法度掌握到游心自如的境界,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他不存在于矫揉造作,而是一种内心流出的,水到渠成的效果。他将笔墨和意蕴都提到一种极精粹的艺术构成,它充满着灵动、透气之感,犹如生命在呼吸。这种构成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只可观瞻神会,不可触摸把握,因为它一触即逝,一碰便碎,越是执着以求,越是获取不到,这就像他自己一再声称的蕴蓄于他胸中的那股“逸气”一样。

“逸格”品位的绘画,并不排斥形似和工细,而且“形”和“工”的阶段恰恰是必由之径。明朝徐渭称“百从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鸣栖息,动静如生,悦性弄情,工而入逸,斯为妙品”。徐渭以抒发为先导,创造了与自身生命相印证的水墨大写意花卉,真正做到以生命写画。

四僧所继承的传统仍属于文人画系统,但不限于南宗,特别是受到徐渭强烈抒发个性的艺术影响尤大。朱耷以“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来抒写情怀。朱耷笔下只画一鸟一鱼,残石败枝,落墨不多,但不显得单调,一点一笔都有耐人寻味的情趣,因为“画家写意必须有意到笔不到处,方称逸品”。他处理画面常常是留出大片空白,却给人以空而不空之感,并使人有充足的联想余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绘画不是表现形象为目的,如同写诗的目的不在于诗歌本身一样,朱耷作品中的大片“空白”给人以寻味之感。四僧中还有一位代表性的画家,他就是石涛。石涛的花鸟画也继承徐渭等人的大写意花鸟传统,并自探“灵苗”以天骨开张的艺术魅力表现他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他的花卉墨竹,纵横恣意,于无法中有法,直抒性灵,并讲求诗情与画意的结合生发,开拓了作品的意韵。

书法上和绘画上对“逸格”的解释基本精神是一样的。中国有“书画同源”的理论,可以说中国绘画的用笔与中国书法的用笔相同。徐渭评论陈淳的写意花卉画说:“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在书法体系中草书与绘画的关系最相近,草书特别求其与绘画的意境、气势相通。唐代有个书法家窦蒙,他在解释书法风格时讲过:“纵任无方曰逸。”按自己的兴趣去写,注重书家个人气质的抒发,没有什么方法,这样的书法为“逸格”。

“逸”的品质意味着画家精神的直接表现,它甚至高于一切最完美的法则和形式。它使画家善于摆脱造作的影响而保存自我。“逸”是从“神”“妙”“能”三品中流出的,是在毫不经意中自然而然地瓜熟蒂落,自然天成。属于逸格的作品与我们习见的庸俗之作截然不同,它达到了美的顶峰。

[1]葛路.中国画论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俞剑华.中国绘画史[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董其昌.画旨[M] 浙江:西冷出版社,2008.

[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美术简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徐熙徐渭青绿
熊石望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我的梦想
风莺图诗
大小S 对照记
富贵野逸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徐渭南腔北调
从青绿到枯黄,以芳心书墨香
“徐黄异体”两种画派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