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中学生变声期阶段合唱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2011-08-1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大众文艺 2011年11期
关键词:变声变声期声带

冯 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研究中学生变声期阶段合唱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冯 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我校为合唱实验基地,一直坚持合唱特色的发展。合唱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我们一直关注研究的重点,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总结,从可持续发展方面阐述中学合唱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及认识。

变声期;可持续发展;变声期

一、引言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和强弱表现人们或喜或悲、或激昂或忧郁、或歌颂或沉思的情态。歌唱与器乐不同,它是有歌词的,它为我们音乐想象提供了基础,引导人们有意识地体验音乐自身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从中获得启迪、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升华。古《乐记》云,“乐者,乐也”,“乐者,德之华也”。这种体验越强烈,音乐联想也越丰富,人的品位和素质也提升得越快。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社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

歌唱或乐器演奏是运用一定的音乐技能来展示人们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而音乐欣赏则是一种相对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音乐学习的程序总是先有音乐的吸收,然后才有音乐的表现,因此,在音乐欣赏中学习音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目标

以往,在教育上我们强调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中央领导多次在讲话中提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不仅教人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不仅是在提高人们品位、素质、艺术修养上,而且更有助于促进德、智、体育的发展和对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促进。人们在实践中对此也越来越感受到它的效果,引起了重视和广泛的兴趣。合唱由于具有极广泛的群众性,参加合唱的人越来越多,合唱队伍越来越壮大,合唱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期望,我们也相信,我国的合唱事业会越来越发展,合唱艺术水平会越来越提高,我国人民的音乐修养,思想品位和素质会越来越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合唱这种易普及、具有实用艺术性的艺术形式,能够克服中学生变声期阶段的心理、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健康度过变声期阶段,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具体化。

三、内容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演唱形式,由于其独特而丰富的表现力,使得它给予人们一种旋律美、复调美、节奏美和和声美的综合美感。它与交响乐一样,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立体感,而由于它是由人声组成,所以更具有可调节性、亲切性和可参与性。

合唱的美育功能并非仅仅来自和声。从根本上说,和声是一个美好的最直觉的感受,是第一印象,是外壳。有了好的感觉,才会受到吸引,进一步去体验它的内涵,从而得到更真实、更生动的美。一曲《游击队歌》,使你感受到悲愤、激昂,那气势雄伟的歌声引导你去体会并激发出昂扬的斗志。当时,有多少青年受了此类歌曲的感悟走向了抗日战场。至今,我们品尝这首歌时,还会重温过去年代为了振兴民族、振兴国家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国家的巨浪、洪流中去,进一步激发今日成为国家栋梁的壮志。无伴奏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多声部的合唱中,在领唱及各声部此起彼伏的演唱中,歌者和听众均沉浸在故乡美、草原美的感情中。全场静悄悄地,似乎一根针掉落地上或一声叹息都会干扰这美妙的音乐和怀念的深情。一曲《新疆好》,领唱亲切、柔和、歌颂和向往未来的声音飘在欢跃、和谐的波浪起伏般的各声部和声之上,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运动着的图画。有谁会不感受到生活的美、劳动的美和对未来美的憧憬。

合唱不仅给听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激动,而且对歌者的影响更深。很多同志感到已越来越不满足于单旋律的美,总想追求多声部和声的美。在合唱过程中不仅自己在演唱,同时也是在欣赏和感受着这美好的音乐,更重要的是自己参与了歌曲的第二次创作、欣赏、享受和愉悦,这实际上是所有参加合唱团队员的感受。当合唱团作为整体不断地在追求新的高峰时,这种感受就越来越强烈了。

合唱也是一种艺术创造。同一首歌,不同的指挥、不同的合唱团会对作品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可能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合唱要求整体的和谐,但并不是一和必谐。合唱的和谐来自全体队员的团结、合作。无论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声部的平衡与和谐方面都必须从整个歌曲的要求出发,通过个人与声部、声部与声部、声部与整体之间的默契,来达到歌曲所需表达的情感,这就培养了合唱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如果有哪一位队员不是以集体出发,突出了个人的表现,结果必是破坏了整体演唱的效果。因此,合唱队员不仅要有基本的声学基础,更必须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声音的意识和能力,必须按整体音响的需要控制情感的变化、控制音量的变化和力度的强弱。自我和集体的统一,自我熔化在集体中。在那优美动听的合唱歌声中有我的声音,却又听不到我的声音。这就是合唱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只有奉献没有自我表现。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过严格合唱训练,当他进行领唱、小组唱甚至独唱时,他的音准、音量、音色以及情感控制的能力会胜过未经过合唱训练时的水平。

更确切地说是音乐与科学的关系。合唱艺术是音乐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此更显出它的重要性。

在指挥的启示下,合唱队员必须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使歌曲所描写的景色、人物的静态和动态形象在“身临其境”“闻乐而思”中映示在大脑中,走向气氛、感情、形象和声音的高度统一、和谐及均衡。这自然要靠人的形象思维来推动。整个合唱队所建立起来的形象思维则是从单一的思维走向全面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这一种再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人们智力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人的大脑左半球主管理智和逻辑思维,右半球则主管形象思维、艺术等。人在高度集中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算、分析时,右脑往往是关闭了,久而久之,效率渐趋低下。据音乐家陈功雄教授研究,右脑的记忆容量是左脑的100万倍,右脑的开发与应用,将与左脑的功能相辅相成,进一步促进了左脑工作的效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校,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师,同样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经常欣赏合唱团的训练,还积极参加教职工合唱团,其实他们在从事教学时会更有意识地去体现合唱艺术中感受到的和谐平衡。人称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联想开去,如果我们在考虑整个城市环境、建筑布局、变化发展中能将合唱艺术中的领唱、合唱、色调的变化,和谐地、统一地贯穿进去,将建筑、环境、风景融于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那我们的城市会更美。

合唱训练要求学生养成自始自终边唱边听的习惯。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歌唱活动,每个声部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结合在一起共同协调地创造和声美。因此,教师应指出;捂着耳朵只管唱本声部旋律,不听整体和声效果的作法是极其有害的。通过聆听整体和声效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以保持与整体音响的协调。而且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其乐无穷的和声美感的体验。

四、对象

初中阶段,绝大多数学生正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又称少年期,具体是指儿童以第二性征为起点,身心各方面出现重大变化的时期。青春期的少年进入变声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是人声从单薄娇嫩的童声变为丰满结实的成人声音的阶段。进入变声期,因学生的身体发育、生理变化迅速,由此造成变声期学生身心发展出现种种特殊矛盾和复杂表现变声期是青春期人体声音变化的特殊阶段,变声期中由于声带的变化,多数学生常会因喉咽部不适,音高音色的变化惧怕歌唱或丧失歌唱的信心,这些现象的出现极易使青春期身心发展处于矛盾时期的变声学生产生歌唱的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现象,从青春期学生声带变化及歌唱心理变化入手,分析并提出变声期学生歌唱心理障碍的形成和相应的解决对策成为中学音乐教育的重点研究对象。

中学生对变声期学生的嗓音保健应采取保练结合的措施。只练不保,往往因过多用嗓、不加节制而加重变声期的生理症状(如水肿、充血、闭合不全等),造成嗓音疾患,只保不练就是禁声,消极养声会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声带、喉肌因长时期得不到锻炼而不能自如地控制。提倡保练结合,就是要根据学生变声期中嗓音症状的实际情况,合理养声,有节制地用嗓,科学地练声。这样,不但无害还能使发声器官的肌肉得到适当的运动,使发声器官得到正常的发育。因此,教师在唱歌课上应介绍有关变声期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变声期的卫生常识及自我保健的方法,要教育学生说话、唱歌时不要大声喊叫,不能滥用嗓子。要让学生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刺激性的食物,顺利渡过变声期。变声症状较重的班级,要注意以养声为主,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增加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器乐教学等内容。变声期的嗓音训练应当慎重。一般在变声前、后期声带症状不严重的情况下,可进行必要的练声、练唱,变声中期则进行适当的声带保健练习,从而达到保嗓的作用。

五、方法

学生在变声期间,教师应经常测试学生的音域变化情况。发声练习和练唱歌曲时应控制在学生的现有音域内,不可让他们勉强唱太高或太低的音。进入变声中期的男生可担任合唱中低声部的歌唱任务。练唱一定要注意控制音量和时间.宜用轻声进行短时练唱.每次的练唱不要超过十分钟。变声后期,各种变声症状虽逐渐消失,但学生的声带、喉肌与变声前相比则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至不能自如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发声。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的适应性发声练习。可多用“a”与“i”两个母音进行发声练习,使声带的伸缩机能同时得到锻炼。如果多数学生处在变声中期,变声症状明显,原则上应以养声为主,也可配合做一些不损害声带而能巩固发声技能的纯呼吸练习。如训练呼吸的“吹气”练习。还可做一些类似声带保健的练习,如“气泡音”练习,“哼鸣”练习等,以轻微的声带颤动,促其血液循环,增强声带功能的正常发展,达到积极保嗓的作用。

随声素质教育的发展,合唱音乐已在中学生音乐生活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我们根据在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把合唱艺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六、程序

中学歌唱教学中我们努力抓好多声部的合唱教学,课堂合唱教学应以二声部合唱为主。合唱艺术对声音最基本的要求是声部之间均衡、谐和,有整体感。

1.合唱的声音训练

(1)统一音色的训练

要求各声部音色完全一致是很难做到的,但通过训练可以使各声部的音色比较接近。中生的音色一般可分为可协调类和不可协调类两大类。可协调类包括圆润、明亮、柔和、浑厚等音色,不可协调类包括尖细、挤压、嘶哑、苍白等音色。统一音色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将不可协调音色统一到可协调的音色中去。要鼓励暂时难以与众协调的学生树立信心,克服不良的发声习惯(如喉部、颈部肌肉紧张,发声位置较低,用喊叫式方法歌唱等)让他们在良好呼吸的支持下做几个母音的发声训练,如“o”、“u”,此类母音的发声因口形收成圆形,可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改变喊叫和挤压的习惯。要让学生注意用耳听。使自己的声音向周围可协调类音色靠拢。最终使合唱中听不出尖声、哑声和喊声。

(2)音量变化的训练

变化音量是合唱的基本表现手法。在中学歌唱教学中,让学生用大和强音量歌唱是比较容易的,但用小音量发轻声却不太容易,用渐强、渐弱的力度歌唱就更难。因此,必须加强音量变化的训练。

(3)统一字音的训练

统一字音的训练也是合唱声音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演唱活动,整体音色的统一不仅表现在音色、音量、音高、节奏和速度等方面,咬字和吐字也是塑造整体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演唱者必须掌握正确的字音,不能搀杂方言和错误字音,造成声音的不协调,从而影响合唱作品的艺术效果。

2.二声部合唱训练的方法

在中学合唱教学中,二部合唱是主要的教学形式。进行二部合唱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选好适合的练习曲和合唱曲目,持之以恒,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和声听觉。

二声部合唱训练,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唱好齐唱

齐唱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呼吸、发声、共鸣、交字吐字和控制音高、音色、音量等多种能力,培养合唱中所必需的整体协作精神,因此,严格进行齐唱教学是顺利进入合唱教学的基础。

(2)通过轮唱教学,为合唱教学作准备和过度

轮唱歌曲的各个声部按照一定的时间距离演唱相同或相近的旋律,因而它比合唱简单易学,又比齐唱有变化,有趣味。旋律在声部间的交错进行,此起彼伏,形成一定的和声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和声听觉能力。

此练习可分别用于两个阶段的训练:在进行轮唱时,第二声部仍用G调。在进行和声性声部训练时,第二声部用D调,由男声担任,形成双调性卡农风格。

猜你喜欢

变声变声期声带
声带也会长“茧”?
融合CNN和Transformer编码器的变声语音鉴别与还原
变声期学生合唱水平的提升方法
木星地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青少年变声期怎样保护嗓子?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真人变声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变声期这般护嗓
论变声期的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