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想象力
——独幕剧《语•言》的创作
2011-08-15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上海201023
罗 莎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上海 201023)
浅谈艺术想象力
——独幕剧《语•言》的创作
罗 莎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 上海 201023)
艺术想象力具有领文化之先并且超越物质生活世界的精神意义。独幕剧《语•言》是在表演教学——“开发艺术想象力”的章节中完成的一部作品,作品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无”。艺术想象力体现在对艺术形象、典型动作、人物语言等方面的创作,融入喜剧、多媒体、肢体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矛盾冲突集中在人物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批判中,矛盾爆发到极致,回归本原“人之初,性本善!”。艺术想象力来源于人的本性,而在艺术创作中,想象需要控制,控制的总开关是想法。
艺术想象力;创作;独幕剧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便捷的途径获得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知识和认识。正因为如此,对于艺术家来说,拥有艺术想象力就具有了领文化之先并且超越物质生活世界的精神意义。
那么,何为艺术想象力?
首先是“无”中生“有”——即以生活为基础,通过创作、再造、孕育艺术生命,形成形象体系,诞生艺术作品。
我在创作独幕剧《语•言》时,取材思路是在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压力。“人究竟应该怎样工作?”我用半年的时间搜集素材,感受到不同工作角色都有其不同的工作方式,而这些工作方式并不一定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现,大部分都是用“语言”来解决。带着这个疑问,加上平时生活素材的搜集,我渐渐有了创作、执导独幕剧《语•言》的想法。为了能够以更好的形式表现人在工作时的外在状态和心理状态,我想用舞台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
二是“有”中生“无”——即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生存经验中,发现被人们忽略或无法感知的那些独特的、闪光的、有意义的东西。
独幕剧《语•言》以荒诞的形式表现,在舞台上分为两个时空,一个是多媒体中表现的现实中人物的状态;另一个是演员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符号。舞台的布景、演员的服装都是以黑色和白色构成,舞台灯光的设计是正、反写的两个“人”字。这样,舞台上分为了七个空间,十个空间支点。演员的舞台行动都是以空间支点和七个空间来约束。
剧中人物以“士、农、工、商、学”来区分,找出“士、农、工、商、兵、贼、学”中每一行所特有的共性,来确定演员在舞台上的基本状态;多媒体要表现出从每行表现出来的“共性”中所提炼出来的人物“个性”。这样形成多媒体中的“个性”人物与舞台上的“共性”人物发生交流,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本剧分为多媒体和舞台创作两块内容,剧本中要求多媒体与舞台内容、语言紧扣,心理节奏相同、相反或变形。两部分要紧密衔接,尤其多媒体中的拍摄内容,节奏要缜密,并且不能影响舞台上演员的表现空间。
在独幕剧《语•言》的创作中,生活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基础,也是艺术想象力的先觉条件。它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源泉,像一江取之不尽的清水,可以不断从中吸取丰富的养料。因为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艺术想象,都是要以丰富的生活信息,即相关的诸多表象做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的材料。我认为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不是真正的生活体验,是不是真正拥有了艺术想象力。
独幕剧《语•言》的创作不能仅从人的初级审美知觉出发,把刺激、满足一般快感作为目的,把发泄、诉说工作中的苦累作为主体,甚至像一个“怨妇”在讲述自己内心的波折,而应奉献出美的精神产品,使人从中领悟人生真谛,产生奋发向上的高级精神感。或许,他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抨击,揭露当代人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所持有的心理态度。
独幕剧《语•言》的创作难点主要在于演员不仅和演员、观众交流,还要和多媒体交流,演员在舞台上多了一个交流对象,并且还要注意时空的转换。要求演员的表演以生活化和形式感的辩证统一赋予角色以生命,通过演员的表演得到真实的再现。环境、氛围、真实的动作、人物的心态都充分地表现出来。演员的角色创作有如电影创作——零散、非顺序、随时变换幅度的表演形式。在时空转换、人物变形的种种局限中挥洒自如,实现最大的自由。艺术创作的想象力主要表现在:
一、艺术形象的立体化
在荒诞剧中塑造人物形象,不能单线平描,只画个平面。要使观众看到一个立体化的艺术形象,只有从多个侧面来描绘的艺术形象才会显得血肉丰满。媒体中具象的艺术形象和舞台上“符号”式的表现结合,艺术形象才能逐渐树立起来。
二、艺术形象的典型动作
“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动作、活动——这就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引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这句话,说明动作“必须是有内心根据的,合乎逻辑的,有序的,而且在现实中是可能的。”“士、农、工、商、学”不同的人物身份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人物形象,所以这样的艺术形象一定需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演员能够抓到大部分人的“共性”,能够真实地反应出每一行业人的形象、行业气质。
三、人物语言的表现
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也是人际交流和相互沟通信息的媒介。人物性格不仅表现在动作上,同时也表现在语言上——因为语言也是动作。剧中好的人物语言,往往是性格语言,即言如其人,能“呼出一个人物来”,语言就在于人物语言个性化。根据老舍先生《茶馆》改编的同名话剧中,每个人物哪怕戏份很少甚至只有一两句台词的配角人物,亦能展现其人物性格特征,这得益于人物的典型语言。这也是人物语言性格化了的原因,由此也可看出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和人物动作的性格化同等重要。独幕剧《语•言》中“士、农、工、商、学”每一行业的语言更需具有行业特点,把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显著特点集中表现,才能反应出来行业特性及人物特性。
综上所述,独幕剧《语•言》的创作中,交流方式表现为演员与演员的交流、演员与时空的交流、演员与多媒体的交流。矛盾冲突集中表现在人物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批判中;矛盾爆发到极致,回归本原“人之初,性本善!”。在我的艺术创作中,真切体验到了——艺术想象力来源于人的本性,而在艺术创作中,想象需要控制,控制的总开关是想法。
[1]《戏剧导演》.张仲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2]《戏剧表演基础》.梁伯龙 李月.文化艺术出版社.
[3]《“方法论”对于演员的培养》.姜若瑜.
[4]《文化时空》.叶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