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世纪中后期欧洲设计中的日本元素

2011-11-01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大众文艺 2011年7期
关键词:浮世绘欧洲日本

刘 霞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19世纪中后期欧洲设计中的日本元素

刘 霞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在艺术和设计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促使改变的众多原因中,日本艺术品和工艺品的传入和欧洲对其的热爱和关注,是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影响。日本艺术中单纯平面的色彩、细腻流畅的线条、简洁明朗的形象,以及对自然的感性认识都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设计思潮中有所体现。

19世纪;欧洲;设计;日本;元素

欧洲的19世纪中后期是设计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导致机器生产介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另一方面,传统手工艺时期的美学观念还在继续沿用,同机器生产的产品之间的矛盾,表现在那些劣质的工业产品和附加在其上的中世纪纹饰让产品看起来不伦不类。同时,由于机器的批量化生产,工业产品开始成为大众的日常生活用品,这就需要产品在造型和装饰上改变。社会的种种变化和需求,改变了设计思想。在这些促进改变的原因中,日本东方文化的介入,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19世纪日本风格进入欧洲

“1600年荷兰人开始对日贸易,”[1]大量的日本工艺品传入了欧洲,同时,被日本人视为废纸的浮世绘版画被作为包装物和填充物而随陶瓷器飘洋过海到了欧洲。世界范围内的博览会也对日本走向欧洲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1867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包括浮世绘、和服、鎏金漆器、陶瓷器、铜器在内的1356箱展品在巴黎销售一空,后来主办方有要求追加提供百余幅浮世绘版画出售,由此,大量的日本工艺美术品留在了欧洲。”[2]随着日本国门的进一步被打开,大量的日本艺术品被带到欧洲,在欧洲引起了收藏日本艺术品的热潮,并出现了许多专程到日本收购的商人,由此日本风格席卷了欧洲。关于日本艺术的专业论著也相继出现,如“法国文学家埃德蒙•德•龚古尔曾以极大的热情收集18世纪法国与日本的美术品,在1891年与1896年先后出版了《歌麿》《北斋》两部著作介绍日本艺术的主要人物;法国美术评论家路易•贡斯也热衷于日本美术品的收藏,并撰写两卷本的《日本艺术》;1886年出版了英国人威廉•安德森的《日本的绘画艺术》,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西方出版的有关日本美术的各种出版物超过了140部。”[3]这更加深了欧洲对日本艺术的了解,艺术家和设计师纷纷转向日本艺术来寻找灵感。

二、日本艺术对19世纪欧洲艺术大环境的影响

19世纪紧随着革命和王朝的天翻地覆而来临,表现为一个革新和发明的年代,在艺术领域,革新和发明也包含着对其他民族艺术的模仿和借签,尤其是对日本浮世绘的借签。

浮世绘是江户时代以市民阶层为基础而发展的风俗画,主要表现市井生活的人物和场景,如美人、歌妓、花街柳巷和旅游风光等。浮世绘的特色是它生活化的世俗题材、平面空间和大胆的截取式不对称构图、用线条勾勒艳丽的色块平涂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特征。浮世绘的版画不要求色彩的浓淡处理,不画出阴影,并且采用平涂的色彩,对造型进行归纳和简化,线条清晰、分明、充满律动感,在画面中有独立审美意义。这些完全不同与欧洲传统艺术的特征,吸引了欧洲的艺术家们。尤其是19世纪中后期的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

当时的很多画家都收集浮世绘的版画,他们经常聚在盖尔波瓦咖啡馆探讨东方艺术,这些画家把对日本艺术的喜爱毫不掩饰地表现在绘画中,如马奈在为左拉所作的《左拉肖像》中,在背景的墙面上粘帖的是自己的《奥林匹亚》和一幅浮世绘版画。而梵高则更是日本艺术的狂热爱好者,他有一系列临摹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的画。这些画家吸收对日本艺术中的元素,在绘画中不再讲究完整和有深度的画面构图,不再追求精细的局部效果,甚至也抛弃了精确的造型。而表达一种整体的画面感,色调和气氛。他们开始探究色彩的表达,改变了调颜色的方式,不再在调色板上调,而是把尽可能纯的颜色一笔一笔的摆放在画面上,通过不同颜色的并置来达到效果,并且加重了轮廓线,色彩鲜艳丰富多变,画面很有装饰效果。

三、19世纪中后期欧洲设计中的日本元素

日本工艺品在1600年荷兰人开始对日贸易后,仅在1652到1683年的三十余年间,就向欧洲出口了大约一百九十万件瓷器,漆器贸易的规模也很大,英文单词中“日本”的译名“Japan”即为漆器的意思。日本艺术开始广泛影响欧洲艺术与设计是在日本浮世绘在欧洲被受到重视之后。日本的浮世绘深深的影响了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各位画家们,浮世绘的艺术元素在这些画家的画中被表现和发挥,进而在欧洲艺术界被广泛认知,并开始运用到正在技术与艺术的矛盾中寻求新方向的19世纪中后期设计中。浮世绘所描绘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更细致和全面地介绍了日本生活中的用品和建筑,这些日式的造物思想也在更深的思想层面上影响了欧洲设计。

(一)折衷主义中的日本主题

折衷主义是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艺术鼎盛期的一种设计风格(Eclecticism),喜欢从以往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中吸取灵感并重组,是当时资产阶级新贵们追求高贵和典雅的表现。在当时的法国,日本传统手工艺和廉价的木版画被当作高雅艺术,受到极大的称赞。作为设计师和作家的斯托弗•德雷塞在19世纪60年代对日本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制作的日本风格的艺术和设计作品在欧洲享有盛名,如(图一)的仿真花瓶在造型和纹样上都采用的是日本风格。其他设计师,如克里斯蒂安和古斯塔夫•赫尔特设计的靠背椅,(图二)除去了欧洲古典主义的繁杂,而有一种和式的清新。在平面设计方面,由西奥菲尔-亚历山大•斯丹伦做的法国巧克力和茶叶公司的海报如(图三)着重用浮世绘中的线条里体现人物。

图一

图二

图三

(二)工艺美术运动中的日本元素

虽然工艺美术运动推崇的是哥特样式,看似完全是从欧洲自身内部滋生出来,但是当我们了解到工艺美术运动的目标:“消除手工艺和艺术之间的鸿沟”,这和日本艺术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一致的。“法国美术评论家菲利浦•伯蒂在1871年走访东京平民区后惊叹……尽管这里有许多精巧的、艺术性很高的物品,但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只不过是日用品罢了。”[4]在日本的文化传统中,艺术从来就是不和日常生活分离的,也没有纯艺术与应用艺术之分。虽然莫里斯没有明确的说明有学习或模仿日本艺术的倾向,但从他设计的很多墙纸中,我们都可以看出日本艺术的处理手法。他的壁纸中的花朵和植物的造型,都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简化,选取清淡的色彩用平铺的手法装饰。(如图四、五、六)和日本和服上的印花有几分相似。

图四

图五

图六

(三)新艺术运动中的日本元素

“新艺术”一词,来自于德国出版商和贸易商萨穆尔•宾在巴黎开办的“新艺术之家”画廊兼工艺品商店,通过新艺术之家,他聚集了数位设计师在他的事务所从事“新艺术”设计,并在1900年举办了一场家具作品展并获得成功,自此新艺术开始名扬欧洲。商萨穆尔•宾是一位日本艺术的狂热爱好者,他在1888年创立了一本《日本艺术》杂志,大力宣传日本的艺术和文化,在他的商店里,陈列着大量的日本工艺品。日本艺术中对自然的热爱无疑影响了这位新艺术运动的发起人,他在新艺术中强调要回到自然去。他展出的作品也都有自然主义倾向,模仿植物的形态和纹样,强调有机形态。这构成了新艺术运动的主要特征。

日本风也给20世纪的现代主义运动提过了一些核心理念。许多日本房内的格子结构特点被查尔斯•麦金托什运用到了一张靠背椅上。日本简单的色块和不均匀的线条、精致的收购和雅致的配饰,例如扇子和和服的艺术风格,都被西方设计师吸收。日本给西方最大的影响是:装饰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有效方式。

注释:

[1]《关于日本主义的思考》潘力《美术观察》2008,8

[2]《关于日本主义的思考》潘力《美术观察》2008,8

[3]《关于日本主义的思考》潘力《美术观察》2008,8

[4]《世界现代设计图史》/(英)巴斯克兰著,甄玉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11

猜你喜欢

浮世绘欧洲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黄金时代》日本版
浮世绘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浮世绘
浮世绘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