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艺术家阿尼什·卡普尔的视觉语言研究

2011-11-01倪曼莉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天津300071

大众文艺 2011年7期
关键词:卡普尔尼什观者

倪曼莉 (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 天津 300071)

公共艺术家阿尼什·卡普尔的视觉语言研究

倪曼莉 (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 天津 300071)

阿尼什·卡普尔是国际知名公共艺术家,他的视觉语言传达出一种非传统公共艺术的观念,逐渐脱离传统意义的公共艺术,以一种自我的状态表现出来。这种公共艺术与环境融合成为一体为非静止状态的雕塑。

公共艺术;色彩;材质;形式

一、关于阿尼什•卡普尔

阿尼什•卡普尔(AnishKapoor)是国际知名艺术家,后极简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拥有印度和犹太溷合血统,1954年出生于孟买,1973年抵英学习,现居于伦敦。本身受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成为他的作品玄妙有趣的原因之一。

阿尼什•卡普尔早期的作品多为以颜料为基础的雕塑,后来的蜡质装置以及抛光不锈钢公共艺术能够看到其创作理念的不断深入与视觉语言的不断升华,其作品传达出新的观念。阿尼什•卡普尔一直致力于创新,并努力挖掘新的创作媒介。从某种程度上讲,他的作品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艺术。阿尼什•卡普尔一直没有放弃探索公共艺术新的展示方式和表现形式。他认为“从事这个行业,或者作为一名艺术家而言,乐趣就在于‘未知’,如果我总是清楚我在做些什么,那就会很无趣了。”阿尼什•卡普尔的这些态度使得他的作品不断的带给我们惊喜与震撼。

此外,阿尼什•卡普尔还试图将雕塑与绘画融为一体,将雕塑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将绘画的生命力融入雕塑之中。他认为雕塑具有客观性,他力求表现客观以外的能够主观控制的元素,例如幻觉的存在,将作品赋予情感与灵魂,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他认为雕塑是一种具体的绘画,因此他做有形的、具体的雕塑。

二、概述阿尼什•卡普尔的视觉语言特点

阿尼什•卡普尔的视觉语言特点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下文将从材料、色彩、形式三个方面对其视觉语言进行宏观概况。

从选材的角度出发,阿尼什•卡普尔擅长使用玻璃纤维、压克力、树脂、塑料、蜡、铝和不锈钢等材料表现缝隙、镜像,以达到空间错置的感觉,从而使其雕塑释放出一种无形的空间与张力。抛光不锈钢材质的探索和使用是其视觉语言的深入行和代表性体现。本文将在第三部分以该材质的作品为线索深入解析阿尼什•卡普尔的视觉语言特点。

从色彩上来讲,他经常使用单色或特定的纯饱和的颜色,简洁的造型赋予鲜艳的色彩,红色、暗蓝、明黄等都是他偏爱的颜色,他的色彩充满了东方的神秘色彩,仿佛让人第一眼便看到印度域的鲜明色感。单一的和纯色彩来展现作品成为他的作品标志性语言之一,一个红色的作品,那它就是纯粹的红色,没有其他任何杂质的存在,越单纯就越丰富,就越能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如阿尼什•卡普尔1999年完成的《黄》,利用单纯的黄色,营造了神秘富有想象空间的效果。《没有镀金的战士:肢解圣女贞德》由两堆红色的废墟和一个凹陷下去的红色土坑,还有两条被肢解的腿。两个红色废墟可以看作是乳房,圆形的红色土坑则象征着子宫,两条腿也都是红色。阿尼什•卡普尔曾说道,红色具有某种含蓄和主动的性征,这让我着迷,我一直想用红色创作作品。

从形式上来讲,阿尼什•卡普尔的作品往往采用极简的形式,符合后极简主义的形式语言,一般是大型雕塑,这些雕塑常常以曲线与凹凸结合的形式出现,如《没有镀金的战士:肢解圣女贞德》、《marsyas》等作品。作品通过凹陷、暗洞、凸起,唤醒人的触感感官,试图“用凹陷唤起一种神秘的感受,其巨大的规模和简洁的形式,营造触感、光感,呈现出了一种让人惊叹的美”。他2004年完成的位于千禧公园的《云门》以及2006年完成的位于洛克菲勒广场的《天空镜子》都很好地体现这些形式特点。

阿尼什•卡普尔的作品其尺寸往往能够营造出魁伟的气势,其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以及极致简约的形式形成其强有力的个性的视觉语言,它是现代感与时尚感的体现,其作品往往营造出一种空灵、变化和无形的意境,视觉冲击力强,使人印象深刻。

二、具体举例解读视觉语言特点

阿尼什•卡普尔往往能够借助于现代化的材料。对于材质他致力于不断的改变与挖掘,他的创作媒材逐渐扩及玻璃纤维、压克力、树脂、塑料、蜡、铝和不锈钢,有时也间插从事石凋和铜塑,并开始于棱角型体中表现缝隙、孔穴的切割变化,此刺激饱满单一颜彩微妙影响装置场景氛围的怪异能量,及其聚焦的同时又令人无法逼视的特效,在卡普尔的早年作品中已现前兆1。

近年阿尼什•卡普尔多采用抛光不锈钢材料进行创作并且在该材料上进行不断尝试与创新,笔者认为该媒材的挖掘利用是其新的创作理念与新的视觉语言的呈现,在其艺术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镜面材料能够产生一种使感官之旅充满乐趣的视觉效果。阿尼什•卡普尔的视觉语言逐渐脱离传统意义的公共艺术,传达出一种非传统公共艺术的观念,以一种自我的状态表现出来。这种公共艺术与环境融合为一体并且是非静止状态的雕塑。

图1 《c弧线》

图2 《云门》

下文选取其代表性作品《c弧线》《云门》《天空镜子》《高大的树木和眼睛》对其视觉语言进行具体分析。以上作品都运用了抛光不锈钢这种镜面材料,它的运用则将雕塑本身作为环境中的一部分,依靠它的反光原理,作品能够反射周围环境,对周围环境进行复制、重构、变异、拼贴阿尼什•卡普尔提倡将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这些类型的作品,则将周围的环境作为“绘画”内容的一部分,对周围环境进行了重新利用与融合。《c弧线》创作于2007年,能够对环境进行凹正常反射周边环境,凸的一面则将环境倒置,巨大的凸透镜能够将周围的环境融入雕塑作品中并对其进行复制与变异。《云门》由168块不锈钢片组成,高度打磨的外表看不出任何接缝,雕塑看上去就像完整的一样,没有任何痕迹,它是划分出可以与观者互动与交流的空间。当观者从作品下面经过时,镜面反射的内容给观者带来奇妙的感觉。作品对周围的建筑环境进行变异营造一种玄妙的感觉与氛围,引人思考。由于抛光不锈钢的反射效果很多偶然因素都称为作品的组成部分,使其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

《天空镜子》其凹面朝向洛克菲勒广场,映射出纽约倒置的摩天大楼及天空。凸面朝向第五大道,反射喧闹的街道和人流。其抛光不锈钢材质,无缝隙设计,不锈钢的高度反光性使得本身对周围环境异常“敏锐”,作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停变幻。《高大的树木和眼睛》采用钢结构,抛光不锈钢,十五公尺高,从形式上看好似高大的“DNA”树,镜面材料同样能够反射出天空的自然景色,也折射出过往路人扭曲的身形,仿佛是景色与眼睛的无限复制与变化。阿尼什•卡普尔使他的作品抛开传统的雕塑的观念而将其视为一种风景画的观念变革:一种活的、自我创造的风景画,将镜子变成了自然。

图3 《天空镜子》

此外,这些雕塑的特殊材质决定他们可以反射周围环境,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的变换,形成一种非静止的状态,与传统意义静止象征意义的公共艺术作品不同,周围环境的变化,人物场景的变化气氛的不同都赋予雕塑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带给人丰富多变的视觉感受,引发观者的不同思考。这更赋予了公共艺术品以生命力和活力,同时与观者形成了很好的互动,增添了作品的观赏性和趣味性。总之,阿尼什•卡普尔的作品中拥有有的持久之美、变幻之美、时尚之美、空灵之美。

图8 《高大的树木和眼睛》

注释:

1.艺文志http://www.art-almanac.com/showysjsj.asp?piccat_id=11.

[1]玩笑是一种态度AnishKapoorhttp://m.metroer.com/post/457/.

[2]艺文志http://www.art-almanac.com/showysjsj.asp?piccat_id=11.

[3]AnishKapoor没有镀金的战士:肢解圣女贞德.http://www.artspy.cn/html/news/0/994.shtml.

猜你喜欢

卡普尔尼什观者
安尼施·卡普尔
安尼施·卡普尔
端午节观龙舟赛
安尼施·卡普尔个展
给鼻子眼睛留余地
给鼻子眼睛留余地
今天我想住在树上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心中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