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

2011-08-15侯亚辉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全程化就业指导应用型

侯亚辉 李 巍

在中国历史上,学校与国家之间存在着默契的分工合作。学校的职能是培养具有“修齐治平”能力的人才,而国家则承担创造就业和促进就业的职责。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地刷新自身的功能定位,顺应时势之需求从单纯的专业培养转向到兼顾专业培养与就业指导服务的双重轨道上。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能转变:从专业到就业

2002年国办发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为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同时使毕业生承担了巨大压力和竞争。新的就业制度客观上要求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使学生做好就业的思想、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准备。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建立适合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指导职能的深化:从终端到全程

就业指导职能的接受与深化对于大学而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趋势。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所,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全程化”概念的提出表明高校的就业指导职能已经快步踏上了深化阶段,它不再是局限于毕业生的直接就业服务阶段,还应当将就业服务的理念从大学教育的“终端”提前至“始端”,建构出贯穿始终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就业指导的全程化确立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应只是学生毕业时才进行的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应是一个择业的准备过程,是一个指导学生制定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因此,针对全体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开展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应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能力,用职业理论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把价值观同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协调起来,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之建设:结构与体系

(一)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结构配置

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举全校之力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审慎论证、统筹安排和综合实施。“应用型本科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基本框架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结构性配置:

1.理论支撑及教材建设

就业本身是缺乏一个可以划一而论的固定模式的,它的指导工作需要得到多学科的综合支持,这些理论资源主要涉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职业指导理论等。具体课程设置如下:一是开设《专业概况与职业生涯设计》(1学分,必修课,适用于一二年级);二是开设《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1学分,校级选修课,适用于大学三四年级开设)。

2.内容建设

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能力,用职业理论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把价值观同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统一起来,把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涵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部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政策指导、信息服务、思想指导、应聘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

3.方法论建设

为转变传统单调的书面传授方法,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学校应通过课题配置、资源倾斜、教学改革等多种方式全面推进就业指导教学方法论建设,不断推进方法论创新,形成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小组讨论并结合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多元、立体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

4.制度化建设

学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建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才更具生命力,因此必须建立学校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制度保障体系,并以学校规范性文件发布,使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步入“法治”时期。

(二)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体系组成

1.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在一、二年级开设《专业概况与职业生涯设计》(16学时,1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三、四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16学时,1学分,校级选修课),并辅之以各种现代化的、新颖的、贴近社会生活的教学形式以促进课堂教学。

2.就业指导讲座体系

学校必须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邀请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就业指导专家及部分地市州相关政府部门领导、知名企业的成功人士和校友到校开设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讲座,逐步形成以“大学生就业论坛”为载体的就业指导讲座体系。

3.就业指导咨询体系

学校和各二级学院都建立了就业指导咨询服务机构,组织就业指导专家、辅导员老师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就业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适时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加强了对特困家庭的学生、残疾学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一些长线专业的女生,给予专门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千方百计地促成其顺利就业。

4.就业信息供给体系

建立学校就业信息网站、就业信息短信平台、飞信群、手机WAP系统、就业宣传栏、《就业指导报》等多种媒介联动的就业信息供给体系,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

5.自我教育功能体系

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社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活动、生涯人物访谈、有奖征文等活动,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择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提高求职技巧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阶段部署

为避免揠苗助长之恶果,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还必须尊重教学和实践规律,施行循序渐进之方略。学校要按照“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就业指导,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大学一年级在开展入学教育和实施个人职业倾向测评的基础上,通过报告会、演讲赛、职业生涯设计等形式,重点引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并在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下,制定适应个性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大学四年的详细学习规划与素质扩展计划。

第二阶段:大学二年级在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学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并通过就业讲座、职业生涯设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就业市场,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第三阶段:大学三年级根据学生个人职业倾向,开展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掌握择业基本技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第四阶段:大学四年级深入分析就业形势,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就业咨询、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重点进行就业政策教育,择业技巧指导,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就业双选会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多元化就业。

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建构是一个从动态到静态再到动态、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根据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以及院校所处地域的特点、专业特色等诸多因素,在建立基本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充实、调整,方能发挥最佳效能。

[1]鲁春光等.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

[2]吴治勇.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0.18.

猜你喜欢

全程化就业指导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