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外溢效应分析——基于省市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2011-08-09缪晨晨

对外经贸 2011年8期
关键词:内资外资资本

缪晨晨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一、引言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投资环境逐步完善,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众多跨国公司将中国纳入其全球的生产、采购链,并将生产部门转移到中国来。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发展产生外溢效应,即对我国的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出增长或发展能力产生无意识的间接作用。外商投资的外溢效受条件限制有正有负。

对于外商投资的外溢效应,已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潘文卿(2003)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中国工业部门引进外资总体上对内资部门的产出增长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投资的外溢效应为正。张海洋,刘海云(2004)采用平行数据模型的方法研究发现外资对中国内资工业部门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陈继勇,盛杨怿(2008)运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就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而言,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等有所不同,因而,外商投资的外溢效应是不同的(潘文卿,2003;赖明勇,包群等,2005;陈继勇,盛杨怿,2008)。

在外商投资外溢效应是正是负这一问题上,有许多学者认为这依赖于一定的条件。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2005)认为本国企业吸收技术的能力对外溢效果起着决定作用。陈继勇,盛杨怿(2008)指出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与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国内一些学者主要研究了我国较早的外商投资溢出效应的情况,本文分析了2003—2008年我国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外溢效应。不仅从全国角度对外商投资的溢出效应进行分析,而且分区域进行比较研究。

二、面板数据模型

(一)模型的建立及数据说明

要分析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效应,需建立一个关于外商投资对我国内资工业生产影响的模型。一般意义上来讲,工业产出主要受技术、资本及劳动力的影响,因此,可以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进行分析。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效应,这里就把资本分成两部分(内资和外资)。考虑到研究的方便,暂时不考虑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影响,由此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Yh表示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Kh和Kf分别表示我国内资、外资工业企业资本,Lh表示内资工业企业从业人员,eμ为随机干扰项,A、α、β、γ为未知参数。

对(1)式两边取对数,得如下形式:

其中δ=lnA,由(2)式可以看出,α、β分别表示内资工业企业劳动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弹性,γ表示外资工业企业资本对内资工业企业产出的边际生产弹性。若γ为正,则说明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发展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若γ为负,则说明外商投资挤占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发展。同时,γ的大小反映了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发展正负效应的力度。

由于部分数据收集有限,本文使用2003—2008年我国30个省市6年共180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模型中,所有数据来自2004—200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内资企业工业总产值(Yh)是用各个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当年价格)减去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当年价格)计算得来的。内资工业企业资本(Kh)是用各个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总资本(当年价格)减去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总资本(当年价格)计算得来的。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资本(Kf)是用各个地区三资工业企业的总资本(当年价格)来衡量。内资工业企业从业人员(Lh)是用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减去三资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计算得来的。

(二)模型分析

本文对该面板数据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首先从整体上分析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再分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分析。

1.整体分析

以我国30个省市(不含西藏)2003—2008年的180个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是使用无个体影响不变系数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选择无个体影响不变系数模型,说明了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产出的外溢效应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从(3)式可以看出,总体上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有正向的外溢效应,也就是说,外商投资能够促进我国工业的整体发展。γ为0.043788,表明外商投资工业资本每增加1%,可以带动我国内资工业企业产出增加0.044%。由α=0.263164和β=0.836141不难看出,内资工业企业的资本与劳动力仍是影响其产出的主要因素,这两者对内资企业工业产出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外资的正向溢出作用。相较于内资工业企业资本与劳动力,外商投资工业资本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正向外溢作用还较弱。

2.对东、中、西部进行分析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东部发展较快,中部次之,西部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投资环境、企业技术水平和吸收能力等均存在差异,因此,外商投资对工业产出的外溢效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分别对我国东部12个省市、中部9个省市和西部9个省市2003—2008年的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都是使用无个体影响不变系数模型。这说明东中西部各区域内,各省市的内资工业资本、劳动力和外商投资工业资本对内资工业产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很可能是由区域集团内经济发展的趋同性造成的。回归结果如下:

以上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不同区域工业产出的溢出效应有所不同。由(4)、(5)、(6)式可以看出,外商投资资本增加1%,东中西部地区内资工业产出将分别增加0.277%、0.221%、0.029%,各区域外商投资对内资工业产出均呈现出正向的外溢效应。其中,东部地区的正向外溢效应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虽然西部地区也存在正向外溢效应,但其影响程度很小,而且并不显著。工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资本对工业产出的作用很大,上述回归结果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4)式中显示了东部地区工业产出主要受资本这一要素的影响,其中内资资本影响最大,劳动力要素虽然也促进了工业产出的增加,可是作用较小,回归结果不显著。东部地区工业经济起步早,已经逐步由依靠低水平劳动力和资本的拉动转向依靠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拉动,工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因而,资本对其工业产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高能资本(如研发投资资本)。东部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外商投资该地区的历史较长,数额大。不仅如此,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技术水平高,投资环境好,对先进的技术、管理等的吸收能力较强,竞争力强,工业信息化程度高,有实力与外资进行合作及竞争,因此,外商投资能够对其产生相对较大的正向外溢效应。

随着东部经济的发展壮大,东部逐步将其部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些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式(5)和(6)可以看出,劳动力对中西部地区工业产出有着显著影响。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工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吸引了更多的外商资本。中部地区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而其吸引的外资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较低,因而在现阶段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下,由吸收外资所带来的一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即外商投资对中部内资工业产出存在正向外溢效应。然而,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及各方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其整体水平还较低。一方面,该地区一些内资工业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差大,对外商投资产生的一些益处,无法很好的吸收并加以利用;再者,由于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弱,在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一定程度上受到挤占。尽管外商投资资本对西部地区有正向溢出效应,但也存在负向效应,因此,外商投资资本对内资工业企业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表1罗列了30个省市中外商投资工业资本对内资工业企业产出是负向效应的省市,这些省(自治区)中,东部地区1个,中部地区4个,西部地区6个。这也表明了外资的正向溢出效应由东到西呈递减状态。

表1 外资对内资工业企业产出存在负向效应的地区

三、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了21世纪初,从全国整体来看外商投资存在正的外溢效应,但我国东中西部的这种外溢效应有差异,自东向西逐步递减。即使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但由于历史、经济发展动力、科研水平、外向化程度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条件有所不同,因而外溢效应也存在差异。这进一步说明了外商投资的外溢效应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外商投资能否促进工业产出的增加,及其作用程度如何,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当一个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先进知识的吸收利用能力强,与外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或者两者的技术是互补关系,那么外资流入的增加会带来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不会一直增大,它呈现着倒U型曲线形状,在我国企业与外资之间差距缩小或互补关系减弱的时候,外商投资对该地区的贡献作用将会减少。当一个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低,吸收利用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融合外资,那么外资的增加所带来的促进作用就小,甚至会产生副作用。

研究发现,虽然我国外商投资在整体上呈现正向外溢效应,但其中有些省市的外商投资对内资工业发展起着副作用。所以,在引进外资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扩大正效应,减少负效应。应注重引进外资的结构和质量,对外资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使用外资。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避免引进环境污染大、资源消耗大等具有明显负面效应的外商投资。

[1]潘文卿.外商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6):3-7.

[2]陈继勇,盛杨怿.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12):39-49.

[3]张海洋.中国工业部门R&D吸收能力与外资技术扩散[J].管理世界,2005(6):82-88.

[4]张海洋,刘海云.外资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4(3):76-81.

[5]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5(8):95-105.

猜你喜欢

内资外资资本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天津:今年前两月引进内资项目1574个到位资金855.35亿元
VR 资本之路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