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的经济效应分析
2011-08-09闫莎莎黎志勇
闫莎莎 黎志勇 陈 杰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一、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推动农业发展,拓宽农村就业途径
表1 2003—2009年新疆国有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部分经济指标
1.推动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新疆国有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计439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34.77%;全行业总产值178.43亿元,占规模以上轻工业的94.0%;全行业销售产值170.7亿元,占规模以上轻工业的94.1%;全行业出口产品交货值24.7亿元,占规模以上轻工业的98.8%;全行业产品营业利润173.1亿元,利润总额1.35亿元。2009年,新疆国有及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达到648家,较2003年增长了47.6%,实现工业总产值453.3亿元,销售产值达419.6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30.45亿元;实现净利润24.2亿元,年净利润增长率高达61.88%。可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2.直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目前,比较普遍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建设模式是“基地+龙头企业+农户”,在这种模式下,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的形式建立生产基地,企业为生产基地提供市场价格和品种等信息,引导基地生产符合企业与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在“订单型”农业为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农产品同时,农民通过“订单”,产品有了销路,克服了农产品储藏、保鲜期的瓶颈限制,价格有了基本保障,从而农民的收入得到直接提高。此外,正在逐步完善的农产品协会组织通过提供销售信息、销售渠道帮助或者参与基地农产品的销售,对利润进行二次或三次利润分配,使农民收益更加稳定。
3.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从表1可以看出,2003—2009年新疆国有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吸纳的年平均就业人数稳定在11万的水平,这部分人仅仅是参与到农产品出口加工整个链条中的一小部分。随着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增加,必然带动原料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这就更加拉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途径。另外,初级农产品要通过包括保鲜、储藏、加工、包装等在内的加工处理,配套服务需求的扩大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就业途径。
(二)吸引外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长期以来,新疆使用外资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国家十分重视新疆的发展,制定了关于鼓励和扶持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为新疆地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建设以及其所带动的农产品出口加工贸易的发展,将更加有助于吸引外商投资,弥补新疆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现实问题不仅可以提高新疆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农业的加快发展。
2.建设出口加工基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完善水、电、交通、检验检疫、商服、通讯、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绿化、消防、防洪等配套设施,以更好地拉动当地的投资;仓储物流业、冷藏保鲜业、金融保险业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基地建设带来的出口加工贸易的连带效应主要有: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农产品的上游产业,提高本地农产品产业的科技含量,加速本地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当地农产品的出口,增强本地农产品产业的配套能力。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的下游产业,可以促进本地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分工,提高本地企业的出口加工能力。
(三)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1.可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行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因其产业特性,较容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加工企业的优势,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初加工—销售的简单市场模式,升级为农产品生产—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的商业化模式,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挖掘农产品的价值。同时农产品相对其他产业,在加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小。综合起来,通过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达到生态农业所追求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最大化。
2.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外贸效益。从当前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特点来看,经过深加工、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大。而与新疆农产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品质优良、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声誉相比,当前新疆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附加值低,绝大多数还处于原料和初级加工阶段,远远达不到国际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这样的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明显不强,给新疆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极其有限。同时应看到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强、规模大、信息灵、产品优、销售体系健全等方面的优势,了解国内外的市场需求信息,引导生产基地和农户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多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可以开拓、扩大和占领国内外更大的市场。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带动一大批企业进入农产品深加工行业,极大地提升新疆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收益,大幅度地提升新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二、新疆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新疆的农产品出口额与GDP作为样本,对农产品出口对新疆GDP的拉动进行实证分析。
(一)样本及变量
以SPSS17.0为分析工具,以1995—2009年的新疆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产品出口额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样本容量为15,其中lnGDP为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自然对数,lnCK为解释变量,是农产品出口额的自然对数,u为误差项。
(二)模型的确定
本文用以下模型进行拟合:lnGDP=a+blnCK+u
以自然对数作为变量的原因在于,本文旨在研究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是否具有相关关系,以及当解释变量发生变化时,被解释变量会相应地如何发生变化。采用自然对数形式可以直接以弹性的形式反映出两者的关系。另外用图形进行拟合的时候,对数形式的函数也是众多的曲线中拟合得比较好的一个函数形式。
(三)模型估计
根据散点图显示新疆GDP总值的自然对数与新疆农产品出口额的自然对数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图1 新疆GDP的自然对数与农产品出口额的自然对数的散点图
表2 模型分析
表3 相关系数
(4)宝石及其制成品
2008年出口宝石及其制成品金额为1.88亿美元。
(5)机械设备
2006、2007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机械设备出口额为2.82亿美元、3.37亿美元。2008年、2009年机械设备出口额为2.32亿美元、5.37亿美元。
二、俄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对外贸易呈现的特点
(一)贸易对象主要为亚太国家
表8 2006—2009年远东及后贝加尔对外贸易地理分布 单位:%
从表8中可以看出,2006—2008年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与亚太国家进行,其中2006年占80%以上,2007年占78%。2008年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对外贸易地理分布上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与日本贸易额比2007年增长2%,占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对外贸易额的28%。2009年中国占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对外贸易额达到28%,超过日本跃居第一位。
(二)地区贸易发展不均衡
从表9可以看出远东及后贝加尔各行政区的对外贸易额相差很大,地区发展不均衡。萨哈林州贸易额占贸易总额40%的比重,而阿穆尔州、布里亚特共和国一些年份仅占贸易总额2%的比重,还有个别地区甚至更少。
表9 2006—2009年远东及后贝加尔各行政区对外贸易额构成 单位:%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相对稳定
2006—2009年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进口的主要商品有机床设备、粮食商品、金属及金属制品,而出口的主要商品为石油及石油产品、木材及其制成品、鱼类及其海洋制品。
三、启示
从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及对外贸易构成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是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持久而重要的合作伙伴。在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中国同哈巴罗夫斯克、滨海边疆区的合作相对来说比较密切,今后一段时间还要适时机地拓宽合作的区域。
在中国对远东及后贝加尔地区的主要出口商品构成中,主要为纺织及其制品,鞋类等轻纺工业。应加强我国在机床设备、载重车、推土机、挖掘机、粮食商品、农业原料及化工产品向俄方出口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双方的合作领域。
[1]于国政.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外开放[J].东北亚论坛,1992(3).
[2]李向平.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