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矿产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2011-08-09程宏伟冯茜颖
○覃 琳 程宏伟 冯茜颖
(1、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2、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一、引言
各行业企业中,资源企业的地位尤为特殊。资源企业的生存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供给状态,同时社会与环境又对其发展有着严格制约,如何协调资源企业发展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基本前提是重新确立对资源企业绩效的评价目标。评价目标的改变将从根本上实现资源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确立资源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主要关系。按照“三重绩效”的观点,将企业的三个属性分别对应经营状况、社会责任、环境友好三个目标来研究现有的西部矿产资源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资源有效地在资源企业配置提供指示器,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有序地在资源企业开发矿产资源过程中实现利益统筹。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延伸出三个视角,这些不同的视角由生态利润观加以统御,最终通过利益统筹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资源控制视角:资源企业产业链完整程度(包括上游和下游)以及资源控制能力是企业与社会发生更多经济交换的基础。资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这种资源控制能力,它是实现其持续发展的根本。二是生产技术视角: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技术高度与创新程度又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吴延兵(2006)通过实证研究认为“R&D对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因此在衡量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应适当纳入技术创新能力指标对企业的经济绩效进行全面考量。三是环境绩效视角:Micheal Porter and class van der linde(1995)认为“企业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能改进企业的竞争力,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正相关”。同时金碚的理论研究认为“近10多年来,中国工业竞争力与资源环境管制强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时刻与自然环境发生各种能量与资源的交换,这种交换程度以资源企业最大。因此资源企业与自然之间的友好程度就决定了企业是否拥有持续的生态竞争力,在资源企业可持续能力评价中应遵循生态理论的观点。
表1 资源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设计原理,遵循设计原则,西部矿产资源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评价样本选择及评价方法
确定评价样本为主要开采、生产、加工地在西部、包括矿产采选、及后续矿产资源加工的资源类全部20家上市公司,另包括实地调研的拟上市矿产资源公司龙蟒钛业,共计21家。上市公司评价数据均为其2008年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与其公司主页信息,拟上市的龙蟒钛业评价数据源自其2008年招股说明书。
权重计算:各指标所附权重通过以下计算确定:
图1 西部资源企业发展能力总体评价结果排名
Xij:第I个公司的第J项指标数据:待评价数据中第J个指标中最理想公司数值;Pj:第J项指标权重。
得分计算:第I个公司第J项指标得分情况计算确定:
Wij系第I个公司第J项指标得分。综合评价满分为1分,最低为0分。得分在区间[0,0.6)评价结果为“不合格”,得分在区间[0.6,0.7)评价结果为“合格”,得分在区间[0.7,0.8)评价结果为“良好”,得分在区间[0.8,1)评价结果为“优秀”。
四、西部矿产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
总体评价结果如图1,ST金瑞的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偏离其他西部矿产资源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表现均不尽如人意。
根据评价得分的判定区间,发展能力为“优秀”的企业没有,“良好”的企业2家,“合格”的企业11家,不合格的企业8家,合格率为61.9%。
总体评价结果与经济绩效评价结果对比,总体评价结果排名下降的企业有盘江股份、ST贤成、平庄能源、酒钢宏兴、西部资源、罗平锌电、西宁特钢;总体评价结果排名上升的企业有露天煤业、驰宏锌锗、龙蟒钛业、攀钢钢钒、西藏矿业、锡业股份、包钢稀土、贵研铂业、西部矿业、云南铜业;排名未发生变化的企业有金钼股份、靖远煤电、攀渝钛业、ST金瑞。其中酒钢宏兴总体评价结果排名下降最多,因其在环境友好指标中得分偏低,该企业需要重视环境管理,以保证企业与环境的和谐程度;排名上升幅度较大的为攀钢钢钒、锡业股份与包钢稀土,因其在社会责任、环境友好指标上的表现较为突出。
五、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经济绩效、社会责任、环境友好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对遴选出的21家西部矿产资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全面衡量。通过对西部矿产资源企业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出,资源企业需要在重视经济绩效的同时,强化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的提升,否则将导致三重绩效的非均衡发展,最终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虽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西部矿产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缺乏对更广泛地区和其他行业的分析。同时由于权重分布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该评价方法对被评价企业依耐性较强因此该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在其他地区和其他企业中的适用性有待考量。
[1]温素彬、薛恒新: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J].会计研究,2005(4).
[2]吴延兵:R&D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6(11).
[3]Micheal Porter and class van der linde.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4).
[4]金碚:资源环境管制与工业竞争力的关系的理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3).
[5]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