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逐瘀汤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2011-08-08李保良陈悦巧曹运思师艳芳魏福会王文暖
李保良 陈悦巧 曹运思 师艳芳 潘 娅 魏福会 王文暖
脑卒中是以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三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近10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85%左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近年来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缺血性脑卒中则明显上升[1]。缺血性脑卒中是以感觉、运动、语言功能为障碍的疾病,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是当前脑卒中康复医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笔者对16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行研制的化痰逐瘀汤方剂,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1年4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4例,全部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首次发病的急性期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少部分早期有失语及智力障碍;不合并有影响功能恢复的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以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1例,其中男79例,女82例。年龄35~81岁,平均58.6岁。左侧瘫痪70例,右侧瘫痪91例;治疗组163例,其中男76例,女87例。年龄36~80岁,平均58.3岁。左侧瘫痪75例,右侧瘫痪8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瘫痪侧别、病变性质及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对两组患者全部给予常规内科治疗:(1)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给予吸氧与呼吸支持;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控制体温和血压。(2)急性期的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100~150万U。(3)抗凝治疗:肝素12 500 U/d;或低分子肝素4 000~6 000 U/次,1~2次/d;或奥扎格雷80~160 mg/d等。(4)降纤治疗:应用降纤酶5~10 U/d,纤溶酶100~200 U/d。(5)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6)脑保护剂及营养神经药物:脑活素、神经节苷脂、胞磷胆碱、乙酰胺等。(7)对症支持治疗:脱水降颅压,预防应激性溃疡,控制血糖、血脂,预防呼吸道、泌尿系感染等。鼓励患者尽早活动、抬高下肢;尽量避免下肢(尤其是瘫痪侧)静脉输液。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常规治疗,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治疗等。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长期化痰逐瘀汤中药方剂治疗,处方组成:黄芪25 g、薏苡仁30 g、当归 15 g、赤芍 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乳香 6 g、没药 6 g、水蛭 10 g、全虫 10 g、胆星 10 g、天麻 12 g、山楂 12 g、决明子10 g。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口服(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为主,部分配以鼻饲、灌肠等方法。
1.3 评定标准 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进行评定,FIM具体评价标准包括:进食、梳洗修饰、洗澡、更衣(上衣)、更衣(下身服装)、如厕、排尿管理、排便控制、转移动作(包括床椅间转移、上下坐便器、进出浴盆或淋浴室)、行进(步行、驱动轮椅)、上下楼梯、理解、表达、社会交往、解决问题、记忆等共18项。FIM评分最低18分,最高126分,评分标准:126~108分以上为完全独立,107~54分为部分依赖,53~18分以下为完全依赖[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FIM量表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FIM量表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FIM量表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1年后0.00治疗组对照组t值P 163 108.06 ±0.87 161 93.76 ±0.85 149.63值
由表1可见,治疗组FIM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患者功能独立性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传统中医学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多与先天性禀赋不足、长期饮食失衡、起居失宜及思虑烦劳过度有关,这些因素能导致人体气血阴阳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故表现为虚损、痰湿、风火及淤滞交作[3]。治疗原则为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4]。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领域,国内外公认的有效药物均为西药,阿司匹林是目前最廉价、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祖国医学中,缺血性脑卒中多以内伤立论,五脏虚损、阴阳失衡、心火暴亢、肝阳化风致气血逆乱,挟痰挟瘀横窜经络、上蒙清窍。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目前一致认为是本虚标实。缺血性脑卒中属于重证、急证,肢体瘫痪、功能丧失等是该病最主要的表现,也正是我们所要纠正的终极目标。
中医学历来注重疾病的预防,“既病防变”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中医学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总结了丰富的经验:要积极治疗和预防原发病;避寒温、慎起居、畅情志、适劳逸;同时可以寓预防于饮食中,应用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如薏苡仁、天麻、决明子、枸杞子、山楂等,既能降血压,又能降血脂,可以长期服用[1]。总之,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有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有较好的疗效[5],但是,目前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可以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中药。主要原因是缺乏按现代循证医学标准评价的临床研究。中医药的介入时间点多在脑卒中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而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是脑卒中急性期。因此,需要提高中医药研究的方法和质量,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挖掘中医药的优势。
[1]谢雁鸣,宇文亚,王永炎.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及中医药应用述评[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730 -2731.
[2]张胜利,杨欣建,谢玲霞.不同时间接受康复治疗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FIM评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27-28.
[3]李 楠,闫咏梅.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3(2):9 -10.
[4]向森莲,刘 炜,夏资洪.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68例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4:50 -51.
[5]高丽波,闫 燕,李妍怡.中医药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前瞻性分析[J].甘肃中医,2009,22(10):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