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临床耐药性分析
2011-08-08梁伟李娟
梁伟 李娟
近年来,由于各种广谱抗菌药物、免疫制剂的大量使用以及介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医院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率和耐药率日渐增高。为了解我院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我们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各类标本中,包括支气管分泌物及痰、分泌物(引流液、创面拭子)、脓液、中段尿、血液、胸、腹水、脑脊液等,分离得到铜绿假单胞菌315株、不动杆菌属64株、嗜麦寡养单胞菌26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1.2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对各类标本进行接种、分离,采用DadeBehring 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鉴定仪作菌株鉴定,鉴定仪和NC-31鉴定卡购自美国德灵公司。
1.3 药物敏感性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M-H琼脂为杭州天和产品。药敏纸片(英国Oxoid公司产品):氨曲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米诺环素。结果判定标准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规定进行。采用WHONET5.3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ACTCC 27853(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
2010年5月~2011年5月从我院临床和门诊患者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851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428株占50.3%,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共315株(73.5%)、其次为不动杆菌属64株(15.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6株(6.1%),其他非发酵细菌,包括伯克霍德菌属、产碱菌属细菌23株(5.4%)。分离情况见表1。
表1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菌检出分布构成比(%)
表2 428株非发酵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株)
2.2 临床各类标本的分离率
所有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以支气管分泌物及痰标本检出率最高309株(72.2%),其次为分泌物52株(12.1%),中段尿41株(9.6%),脓液10株(2.3%),血液9株(2.1%),胸、腹水7株(1.6%),各类细菌的标本分离构成比见表2。
2.3 药敏结果
三种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表3。
表3 三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 讨论
非发酵菌为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不发酵糖类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等。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以及免疫抑制性药物和各种侵袭性诊疗方法的普及应用,使得耐药率高的非发酵菌在临床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已成为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本院分离的非发酵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医院总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50.3%(428/851)。从临床标本分布特点来看,以支气管分泌物及痰中分离率最高,其次为分泌物,提示非发酵菌是引起本院患者呼吸系统和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NCCLS 2003、2004年规定,用于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常规检测的B类抗菌药物氨曲南在本院的耐药率以分别达到50.48%, 76.56%,已不适合作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属的常规和经验用药[3]。另一方面,以往常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感染的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已经出现了较高的耐药率且均以>50%;其他多种抗菌药物(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均以>50%,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参考微生物实验室的药敏数据。对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纸片法常规只检测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3种抗菌药物[4-6]。从表3中显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38.46%、19.23%、3.85%。
非发酵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7-9]。非发酵菌的耐药机制十分复杂,其可通过质粒、染色体及转座子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外膜蛋白通透性降低等机制传播获得耐药性[2,10]。非发酵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耐药率高,这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微生物实验室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减少和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11]。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472-527.
[2]肖永红,王进,赵彩云,等.2006~2007年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51-1056.
[3]漆坚,程献.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1285-1286.
[4]邓笑伟,刘长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62-464.
[5]李艳,刘长庭,王德龙,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所致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60-1162.
[6]余素飞,杨雪飞,李婷婷.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87-588.
[7]苏维奇,李莉,朱元琪,等.青岛地区医院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33(1):61-63.
[8]赵虎,周庭银,陈险峰,等.重症监护室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1):39-42.
[9]吴伟元,何林,吴劲松,等.鲍氏不动杆菌对9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及其多重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5):572-57.
[10]陈建中,黄支密,单浩,等.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862-864.
[11]华建平,夏涌.517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分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