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研究
2011-08-08钟惠娟张立建陈端潘锦汉
钟惠娟 张立建 陈端 潘锦汉
代谢综合征(MS)是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等代谢方面的异常,这些危险因素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流行病学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与动脉硬化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本研究旨在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ET、HCY浓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以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2月来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代谢综合征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无急慢性感染,无应激情况,既往无肝、肾疾患史,无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血管病变,未服用影响血Hcy水平的药物。诊断标准参照《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1]:(1)中心性肥胖:女性腰围>80cm,男性腰围>90cm。(2)符合下列4项中任意2项:①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150 mg/dl(1.7mmol/L);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女性<1.29mmol/L,男性<1.03mmol/L;③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④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5.6mmol/L,或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者。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40~69岁,平均(56.4±9.9)岁。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9~70岁,平均(56.4±9.1)岁。
1.2 物理检查
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坐位至少休息5min,采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取右臂肱动脉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以Korotkoff第一音和第五音为准,读数3次,取平均值。(1mmHg=0.133kPa)
1.3 标本采集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10ml,取5ml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尿酸(UA),采用全自动生化析仪,用终点比色法测定。另外5ml以构橼酸钠抗凝,3000r/min离心15min。取血浆统一编号,置于-30℃的超低温冰箱中保存,以测定HCY和ET浓度。
1.4 血浆HCY的测定
采用HPLC-TD法,应用Baseline 81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所有标本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在同一实验室由专人操作完成。
1.5 血浆ET的测定
采用CLIA法,应用Backman360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德国Lumino公司)。
1.6 颈动脉超声检查
IMT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Logic-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10.0MHz,由专人操作,受检者取平卧头仰位,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颈动脉,固定颈动脉窦以下10cm处的图像,颈总动脉后壁表现为由相对较低回声分隔的2条平行亮线,取其间垂直距离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测定双侧的颈总动脉3次并取平均值进行分析。以IMT≥0.9mm为增厚[2]。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代谢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比较、吸烟、TC、LDL-L无显著性差异(P>0.05);代谢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在SBP、DBP、TG、HDL、FPG、Fins、BMI、Hcy、IMT、ET比较中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在UA比较中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代谢综合征患者I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血浆ET、HCY比较
以IMT≥0.9mm作为IMT增厚的标准,将5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并比较两组间Hcy、ET水平的差异。代谢综合征IMT增厚组患者Hcy及ET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患者(P<0.05,P<0.01),见表2。
表2 两组血浆ET、Hcy比较
2.3 代谢综合征患者HCY、ET与IMT相关分析
将HCY、ET与IMT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y与IMT呈正相关,r=0.456(P<0.05);ET与IMT呈正相关,r=0.431(P<0.05)。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聚集了多种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其包含的血压异常、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及肥胖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颈动脉IMT增厚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内膜损害的重要标志。在动脉硬化发生和进展过程中,颈动脉内膜最早被累积,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3]。本研究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患者组传统危险因素如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酸及体重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颈动脉IMT也较对照组增厚,差异有显著性。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当Hcy水平在体内增高时,可损伤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是覆盖在血管腔表面保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屏障,当内皮细胞损伤时,内皮素分泌增加,内皮功能失调,其保护性机制受到破坏,从而诱发血管痉挛,促进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小板聚集及粘附,促进血栓形成[4]。本研究证实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提示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与高Hcy水平与有密切关系。
代谢综合征中,多种危险因素参与了内皮功能的损伤,使NO合成释放减少,NO合成功能减弱或消失,ET分泌增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增大、变性、增殖或坏死,并进一步导致血管舒张减弱而收缩增强,使得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5]。此外,平滑肌细胞明显肥大或增殖甚至纤维化,内皮下层明显增厚,使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退血管平滑肌对NO的反应降低,进一步加重病情发展[6]。本研究中代谢综合征患者组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ET水平与IMT呈正相关进一步证实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代谢综合征一个基本病理生理过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因此在代谢综合征中,除了积极控制传统危险因素,还应早期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有效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助于减缓内皮功能的损害,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1]宋秀霞,纪立农.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3):175-176.
[2]许竹梅.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意义[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6):354-357
[3]程穗茗,陈军初,刘世明,等.OSAS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中层厚度的变化[J].广东医学,2008,29(6):72-974.
[4]薛莉,陈树兰,张建荣,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循环杂志,2002,17(3):183-185.
[5]Aljada A, Dandona P.Effect of insulin on 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J].Metabolism,2000,49:147-153.synthase.Metabolism,2000,49(2):147-150.
[6]桂鸣,黄峻,王海燕,等.非侵入法对高血压早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评价[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11(3):242-244.